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發布時間:2021-10-03 14:36:00來源: 西藏日報

  邊壩縣,地處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西部,念青唐古拉山脈南麓。這裏高原溫帶半濕潤的氣候,造就了這片土地山野田園的綠意盎然之美。

  不久前,記者走進邊壩縣,自然風光秀美,美麗(li) 鄉(xiang) 村欣欣向榮。沐浴著黨(dang) 的陽光雨露,邊壩縣堅持走好“綠色邊壩”生態發展之路,在綠水青山的環抱中,一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群眾(zhong) 致富有技能:種菜有錢掙、吃菜不再難

  位於(yu) 縣中心的邊壩縣農(nong) 貿市場,近百個(ge) 攤位和商鋪集中於(yu) 此,各類蔬菜瓜果應有盡有,而且都是本地菜農(nong) 自己種的。

  “這裏的蔬菜不僅(jin) 新鮮,而且都是綠色無公害的,價(jia) 格也很適中。”縣裏開飯館的陳先生,一大早就來到這裏采購蔬菜了。

  其實,以前的邊壩縣群眾(zhong) 長期存在“吃菜難、吃菜貴”問題,種菜更無從(cong) 談起。直到2010年,縣政府在東(dong) 托社區建立蔬菜種植基地,大力建設溫室大棚,引導群眾(zhong) 轉變生產(chan) 方式,群眾(zhong) 從(cong) “吃菜難”到“種菜掙錢”的轉變,也由此開始。

  今年54歲的草卡鎮村民次成,是當地最早的蔬菜種植戶之一,如今已經成為(wei) 縣裏的蔬菜種植科技指導員。

  記者到草卡鎮東(dong) 托社區蔬菜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時,次成正在和當地村民一起查看溫室大棚內(nei) 的蔬菜長勢,並不時彎下腰修剪蔬菜主莖頂芽。“要防止蔬菜長勢過高、枝葉過旺,防止養(yang) 分流失影響蔬菜質量。”次成叮囑道。

  “現在村民種菜已經很普遍了,不僅(jin) 有專(zhuan) 門的合作社建了溫室大棚,群眾(zhong) 家家戶戶也有了自種菜地。”次成說。

  次成所在的合作社,建有134座高效日光溫室大棚,種植了青椒、番茄、青筍、白菜、平菇等20餘(yu) 種蔬菜及草莓、西瓜等水果。當地群眾(zhong) 在自家地裏種菜的同時,還會(hui) 在合作社承擔管理和種植工作,合作社惠及群眾(zhong) 81戶460人,戶均年增收達到1.2萬(wan) 元以上。

  邊壩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旺紮介紹說,縣裏像次成這樣的本地蔬菜種植技術指導員有8名,他們(men) 參與(yu) 群眾(zhong) 技能培訓和科學種植工作,助力全縣打造昌都蔬菜生產(chan) 基地。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產(chan) 業(ye) :群眾(zhong) 實現家門口就業(ye) 增收

  邊壩鎮顯俄村,緊鄰邊壩縣去往昌都市的公路,依托藏香產(chan) 業(ye) 這一村集體(ti) 經濟,2018年,這裏的貧困群眾(zhong) 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

  顯俄村藏香加工廠是該村“一村一社”項目,車間裏一袋袋本地特有的藏香原材料清香撲鼻,全流程的機械設備一應俱全,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結合,讓這裏的藏香遠近聞名。

  談起藏香產(chan) 業(ye) 給村裏帶來的變化,村民們(men) 對藏香廠創辦人索朗尼瑪讚不絕口。他原先是村裏的致富帶頭人,後來被鄉(xiang) 親(qin) 們(men) 選為(wei)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憑借著帶領群眾(zhong) 脫貧致富的出色本領,2020年,他作為(wei) 優(you) 秀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被招錄為(wei) 公務員。

  “我們(men) 村有150多年的藏香製作曆史,把這個(ge) 作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項目,能夠長期帶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作為(wei) 藏香加工廠創辦人,2017年建廠時,他向村民宣傳(chuan) 產(chan) 業(ye) 扶貧政策,在村民的支持下積極對接項目資金,當年10月,由政府投資120萬(wan) 元,村委會(hui) 籌資30萬(wan) 元,藏香廠正式辦廠開工。

  索朗尼瑪積極動員村裏有技藝的老人給貧困群眾(zhong) 傳(chuan) 授經驗,辦廠第二年就實現了“開門紅”。“現在我們(men) 的藏香除了在縣裏有門店銷售,還通過網絡銷往全國各地。有了穩定良好的效益,廠裏每年會(hui) 拿出8萬(wan) 左右的效益給全村分紅。”索朗尼瑪說。

  記者在村委會(hui) 看到,藏香加工廠隻是顯俄村帶動村民脫貧的途徑之一。這兩(liang) 年,在各級黨(dang) 委、政府的幫助下,村裏還建起了扶貧商店、工程施工隊等村集體(ti) 經濟。

  顯俄村是邊壩縣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一個(ge) 縮影。自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全縣把產(chan) 業(ye) 扶貧作為(wei) 脫貧攻堅重頭戲,發展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和協會(hui) 40家、建立和扶持村集體(ti) 經濟113個(ge) 。2016年至2020年實施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90個(ge) ,受益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超36500人。隨著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遍地開花,群眾(zhong) 實現了家門口持續穩定就業(ye) 增收。

  生態保護見成果:綠色發展提升群眾(zhong) 幸福感

  自駕進藏被遊客們(men) 視作西藏深度遊的最佳體(ti) 驗,一直熱度不減。

  近年來,隨著“國道349線邊壩至嘉黎段公路改建工程項目”的穩步推進,曾經茶馬古道上被稱為(wei) “幸福樂(le) 園”的藏東(dong) 秘境——金嶺鄉(xiang) ,正從(cong) 沉睡中醒來,為(wei) 進藏自駕遊客提供了一個(ge) 新的更好選擇。

  從(cong) 邊壩縣城向西南驅車80公裏,翻過素有十八軍(jun) “進藏第一險”之稱的夏貢拉山,伴隨著一絲(si) 清涼之風,一個(ge) 安寧的世外田園從(cong) 遠至近,迎麵而來——

  四周的高山把金嶺鄉(xiang) 圍成了一個(ge) 田園秘境,山頂上的積雪在陽光的照射下銀光閃閃,山坡到平地被翠綠的草甸覆蓋,微風中散發著縷縷清香,村落裏古樸的房屋、古樹,錯落有致……

  金嶺,藏語意為(wei) “幸福樂(le) 園”,是古代茶馬古道上的一個(ge) 重要交通樞紐,境內(nei) 有森林、田園、草原、冰湖、雪峰,以及高山牧場、千年冰川、百年沙棘密林。

  作為(wei) 金嶺鄉(xiang) 的生態核心區域,邊壩炯拉錯國家濕地公園總麵積3399.3公頃,園內(nei) 設置了保育區、恢複重建區、合理利用區、宣教展示區和管理服務區,建立了監測站和巡護站,並有巡護員開展專(zhuan) 業(ye) 管護工作。公園內(nei) 資源豐(feng) 富、景觀獨特,有高原河流濕地、高原湖泊濕地、高寒草原、高寒森林、沼澤和雪山等原生態自然景觀。

  邊壩縣委書(shu) 記文濤告訴記者,近年來,邊壩縣堅持立足國道349“生態昌都·綠色新經濟走廊”“綠色邊壩”發展定位,持續加強炯拉錯國家濕地公園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綠色邊壩”生態發展之路正不斷給群眾(zhong) 帶來更多幸福感。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