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獅泉河鎮:革命先輩的憧憬成為現實

發布時間: 2021-10-05 08:57: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先遣連之二十四)獅泉河:從(cong) 暢想照進現實(1128280)-20211004094328.jpg
獅泉河鎮康樂(le) 新居。 記者 溫凱 洛桑旦增 達珍 紮西羅布 攝

  出發時,首長說我們(men) 的目的地是噶大克,噶大克是個(ge) 什麽(me) 地方?地圖標示的是一個(ge) 有50萬(wan) 人口的大城市,有高樓大廈,晚上燈火通明,是一個(ge) 繁華的世界。如今這裏是冰天雪地,除了雪山就是雪山,哪裏有什麽(me) 繁華熱鬧的大城市。

  ——摘自《進藏英雄先遣連》

  獅泉河烈士陵園裏,包括李狄三在內(nei) 的63名先遣連烈士的陵墓坐北朝南,俯瞰著整個(ge) 獅泉河鎮。

  70年前,這裏還隻是獅泉河孕育出的一片茂密的紅柳灘;70年後,這裏是阿裏高原最大的中心城市,不僅(jin) 有戰士們(men) 當年暢想過的高樓大廈和燈火通明,更有完善的設施、整潔的街道和幸福的生活。

  1951年8月3日,先遣連進駐噶大克、和平解放阿裏後,中共西藏工作委員會(hui) 阿裏分工委在噶爾縣昆莎鄉(xiang) 成立。1960年,阿裏地區專(zhuan) 員公署成立;1965年,阿裏分工委改為(wei) 阿裏地委;1966年,阿裏地委、專(zhuan) 署機關(guan) 由昆莎遷至獅泉河鎮。

  米瑪次仁,阿裏地委宣傳(chuan) 部退休幹部、中國攝影家協會(hui) 會(hui) 員。1972年,他到獅泉河鎮地區中學讀書(shu) ,至此再未離開過這座城市,對於(yu) 獅泉河鎮的曆史,可以說了如指掌。

  “阿裏地委、專(zhuan) 署機關(guan) 搬遷很重要的一個(ge) 原因是昆莎地處噶爾河濕地,房屋地基很難打牢,不利於(yu) 長遠發展。”米瑪次仁說。

  獅泉河鎮的建設在1965年就已經開始了。那一年,從(cong) 新疆過來的建築隊,在獅泉河北岸荒無人煙的紅柳灘上,鋪下了獅泉河鎮的第一塊磚石。米瑪次仁介紹說,那時,主要建設了一座橫跨獅泉河的大橋,蓋了地委和專(zhuan) 署的禮堂,順著新藏公路修了一條幾百米長的馬路,以及沿街的一排土坯房。1988年,噶爾縣委、縣政府也搬了過來,獅泉河鎮的城市人口和規模進一步擴大。當時的阿裏地委、專(zhuan) 署機關(guan) 及職能部門集中在獅泉河北岸,便把南岸的土地劃給了噶爾縣。時至今日,人們(men) 仍然習(xi) 慣地稱獅泉河北岸為(wei) 地區,稱南岸為(wei) 噶爾縣。

  噶爾縣昆莎鄉(xiang) 噶爾新村77歲的次旦見證了噶爾縣搬遷的整個(ge) 過程。“有500多名幹部職工參與(yu) 了搬遷,他們(men) 從(cong) 阿裏軍(jun) 分區借來幾十輛東(dong) 風車不停地運送貨物,從(cong) 春天搬到秋天才搬完。”說起那段往事,老人記憶猶新。

  如今,見證了獅泉河鎮發展變遷的米瑪次仁和次旦依舊生活在獅泉河鎮。米瑪次仁退休後辦起了“象雄記憶”攝影講堂,為(wei) 阿裏地區義(yi) 務培養(yang) 攝影人才;次旦住在地區雙集中供養(yang) 中心,安度晚年,有時會(hui) 應邀去作新舊西藏對比演講。愛這座城市——這是兩(liang) 位老人共同的心聲。

  走在獅泉河鎮街頭,人們(men) 常說的三個(ge) 字是“想不到”。想不到在偏遠的阿裏能有這樣一座現代化城市,想不到城市這麽(me) 漂亮、這麽(me) 整潔,想不到城裏居然還有成排的樹木和大片的花草……

  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隨著多項城市基礎設施改造和美化綠化工程的完工,獅泉河鎮正以曆史上前所未有的靚麗(li) 容顏迎接盛世。

  通過實施城區風貌提升改造工程,全城373棟建築按照“白牆紅簷黑窗框、彩繪楣頭柵格窗、鋼化玻璃鈦金門、鐵框鋁板亮店招”的立麵格調進行了改造,在街頭安裝若幹公共坐椅、果皮箱、路燈花架、公交站台等,市政公共設施進一步完善,並對象雄文化廣場周邊樓體(ti) 和路段進行了泛光照明亮化,使城市夜晚散發出星空般璀璨的光彩。

  象雄文化廣場,獅泉河鎮的“城市之心”。這座麵積達6.4萬(wan) 平方米的廣場,在經過大規模改造升級後,鮮花綻放、綠樹搖曳。同期建設的四區健身公園和馬泉路街頭公園,為(wei) 市民休閑娛樂(le) 、觀景漫步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每到夏季日落時分,都會(hui) 有無數的群眾(zhong) 圍聚在廣場和公園裏跳歡快的鍋莊,唱嘹亮的歌兒(er) 。

  一河穿城過,兩(liang) 岸燈火明。2017年,獅泉河“一河兩(liang) 岸”風貌提升工程順利竣工。該工程中心軸線總長3.8公裏,在獅泉河城區段建設了獅泉柳影、生靈樂(le) 土等8個(ge) 景觀,綠化河堤兩(liang) 岸麵積3萬(wan) 平方米,極大增強了獅泉河兩(liang) 岸的文化、休閑、生態、娛樂(le) 和旅遊功能。

  漫步河畔,棕頭鷗和黃鴨在獅泉河上翩翩起舞,湛藍的河水倒映著兩(liang) 岸的高樓,遠處的群山巍然聳立,近處的紅柳隨風輕舞——現在的獅泉河鎮,不僅(jin) 因河得名,更因河而美。

  走進索南益西位於(yu) 康樂(le) 新居的家裏,家具家電一應俱全,牆壁、地麵和暖廊也進行了精致的裝修,小康氣息撲麵而來。

  康樂(le) 新居地處獅泉河鎮東(dong) 郊,是阿裏地區規模最大、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最全的易地扶貧搬遷點,目前已搬入來自噶爾等5個(ge) 縣的714戶2952名貧困群眾(zhong) 。該項目不僅(jin) 為(wei) 貧困戶統一規劃建設了獨棟獨院的新房,還配套了水、電、路、訊、網、暖等基礎設施和服務中心、警務室、幼兒(er) 園、村居組織活動場所等公共服務設施。

  為(wei) 了讓搬遷群眾(zhong)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康樂(le) 新居從(cong) 投入使用伊始,就配套了多個(ge) 產(chan) 業(ye) 項目,吸納群眾(zhong) 就業(ye) 增收,成立了綜合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服裝地毯加工廠、商鋪、超市等實體(ti) 的經營管理。

  盡管過去收入不高,但索南益西的踏實肯幹在鄉(xiang) 裏是出了名的,因此,搬來沒多久他就被選為(wei) 超市經理,一口氣幹了兩(liang) 年。去年,他在康樂(le) 新居中心商業(ye) 廣場租下商鋪,開起了茶館,一年下來收入7萬(wan) 元,不僅(jin) 自己成功致富奔小康,還聘用了2名困難群眾(zhong) 在茶館就業(ye) 。

  “今天的好生活都是黨(dang) 和政府給的,希望今後能幫助更多群眾(zhong) 一起致富。”索南益西說。

  70年滄海桑田,變了人間。63名先遣連烈士墓,俯瞰著獅泉河。山下,車水馬龍,先遣連烈士們(men) 的憧憬已經成為(wei) 現實。

  (記者 溫凱 李有軍(jun) 洛桑旦增 達珍)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