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棲息在西藏的黑頸鶴超一萬隻
黑頸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高原特有鶴類、世界瀕危物種,近日,記者從(cong) 自治區林草局獲悉,近年來,隨著西藏不斷加大保護黑頸鶴棲息地的力度,黑頸鶴生存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每年都有大批黑頸鶴飛回西藏中部、南部河穀地帶過冬。全區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棲息在西藏的黑頸鶴達10646隻。
自治區林草局野生動植物和濕地資源管理處處長張家平介紹,黑頸鶴在西藏分布十分廣泛,按地理單元統計,西藏18個(ge) 地理單元都有分布;按行政區劃統計,七市(地)都有分布。
黑頸鶴繁殖於(yu) 西藏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原湖泊、沼澤濕地,越冬於(yu) 藏中以及藏東(dong) 南部。2019年,在巴青縣海拔4700米區域也發現有分布。藏北高原、藏北高原西北部高原湖泊和盆地、森格藏布流域高原山地高原、怒江源頭河穀山地、藏北高原南部、朗欽藏布流域高原山地、藏南穀地東(dong) 部、喜馬拉雅山地、怒江上遊切割山地、瀾滄江及金沙江上遊穀地地理單元的噶爾縣左左鄉(xiang) 、巴青縣江綿鄉(xiang) 、班戈縣、措勤縣、革吉縣、申紮縣、仲巴縣、普蘭(lan) 縣巴嘎鄉(xiang) 、工布江達縣錯高鄉(xiang) 、嘉黎縣措多鄉(xiang) 、昂仁縣、定結縣、吉隆縣、薩嘎縣、貢覺縣拉妥鄉(xiang) 、尼瑪縣、安多縣、日土縣也都記錄有黑頸鶴生活。
“作為(wei) 國家和自治區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頸鶴在西藏受到了嚴(yan) 格的保護,以黑頸鶴命名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有2處(雅魯藏布江中遊河穀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色林措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時,如瑪旁雍措、雅魯藏布大峽穀、拉魯濕地、珠穆朗瑪峰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雅尼、嘎朗、朱拉河等國家濕地公園內(nei) 都有分布。”張家平說,為(wei) 更好地保護黑頸鶴,全區各級林草主管部門還積極開展野生動物相關(guan) 保護管理工作,定期組織開展森林、草原和濕地資源監測、野生動物保護執法、生態保護宣傳(chuan) 等工作,當地群眾(zhong) 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不斷加強,黑頸鶴及其棲息地得到了較好的保護,目前棲息在西藏的黑頸鶴達10646隻。
據悉,為(wei) 保護黑頸鶴這種高原獨有的鶴類,西藏陸續成立了多處黑頸鶴保護區。目前,雅魯藏布江中遊河穀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林周澎波黑頸鶴自然保護區、色林措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申紮縣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均已成為(wei) 黑頸鶴越冬或繁殖後代的重要場所和棲息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撐起野生動物“保護傘” 西藏黑頸鶴種群數量超萬隻
記者27日從西藏自治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西藏生物物種數量不斷增加,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詳細] -
西藏:鶴舞高原 生態持續向好
西藏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一直以來,國家高度重視西藏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製度創新、築牢科技文化支撐、加大生態建設投入,推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詳細] -
今日中國·西藏丨如何守護高原精靈?見證野保員最忙碌的時刻
位於藏北羌塘草原的色林錯,是西藏第一大湖,總麵積1.89萬平方公裏的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在這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