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西藏全麵推廣“江水上山”項目 組織研發潛水式水能提水設備

發布時間:2021-10-09 10:59:00來源: 西藏商報

  西藏自治區林草局為(wei) 了破解造林綠化、防沙治沙、草原生態修複等配套灌溉技術難題,解決(jue) 長期灌溉運行成本居高的問題,自2019年起,西藏自治區林草局科研人員在2014年林芝市朗縣“江水上山”水能提灌技術試驗基礎上,不斷精細化研製“江水上山”提灌設備,還獲得多項專(zhuan) 利,並逐步推廣運用。

  推廣“江水上山”項目 提升草原生態修複效果

  西藏自治區林草局“江水上山”項目負責人譚言慶表示,目前西藏主要采取“江水上山”水能提灌技術實施草原灌溉,工程建設區通過采取灌溉、施肥、補播草種、鼠蟲害防治等措施快速提升退化草原生態功能,提高退化草原生態修複效果,在全區7市(地)都有推廣運用。

  記者在拉薩市城關(guan) 區慈覺林村“江水上山”項目試驗地看到,幾百米的壓力鋼管從(cong) 山腳下一直引到了半山腰。當技術員打開山腳下的閥門開關(guan) ,山上的幾處噴管開始出水,不一會(hui) 兒(er) 地麵變得濕漉漉的。“經過運行試驗,目前實際提灌高度為(wei) 110m,流量達到了50m^3/h,水能提灌設備運行狀態良好,可以說,我們(men) 的試驗取得了成功。”譚言慶介紹道。

  2019 年初,西藏自治區林草局在慈覺林村進行“江水上山”項目試驗,該試驗地實行了手機遠程智能灌溉控製管理係統,將智能識別、自動控製、遠程通訊等技術應用於(yu) 西造林灌溉,可以通過手機進行遠程智能灌溉控製,還在該試驗地種植苗木,有光核桃、香花槐、西府海棠、紅葉李、巨柏、香柏等15種樹總計4250株,並開展了不同施肥方式下的造林對比試驗、不同種植方式下的造林對比試驗等,主要研究造林成本低、成活率高的實用造林技術。

  加大宣傳(chuan) 和推廣力度

  應用到各個(ge) 相關(guan) 領域

  據了解,“江水上山”水能提灌技術,主要是利用河中水流衝(chong) 擊水輪機,帶動水泵,提水上山,用於(yu) 灌溉需要,於(yu) 2019年3月施工,試驗麵積5萬(wan) 畝(mu) ,在拉薩羊八井、西藏自治區林科院、慈覺林等都有試驗點。該技術綜合了節能環保、成本低廉、操作簡便、經濟適用等特點,不僅(jin) 適用於(yu) 造林綠化、防沙治沙、草原修複,還可廣泛適用於(yu) 農(nong) 田灌溉、人畜飲水、市政園林等各個(ge) 領域。

  譚言慶表示,目前,西藏造林綠化、防沙治沙、草原修複的關(guan) 鍵因素就是水,後續會(hui) 繼續加大支持“江水上山”水能提灌技術推廣,進一步加大研發,結合實際逐步擴大應用範圍。此外,為(wei) 拓展“江水上山”項目應用範圍,克服第一套試驗設備對河流落差要求較大的局限,還在組織研發第二套技術——“江水上山”潛水式水能提水設備。

  下一步,西藏自治區林草局將認真貫徹落實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關(guan) 於(yu) 林草工作部署和西藏自治區主要領導“消除無樹村、無樹戶、無樹單位”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進一步加大宣傳(chuan) 和推廣力度,力爭(zheng) 早日將該項技術推向全國各地各個(ge) 相關(guan) 領域,讓這項原創於(yu) 西藏的技術更好地服務於(yu) 國土綠化、生態保護修複和農(nong) 牧業(ye) 經濟。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