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守護“生命禁區”19年

發布時間: 2021-11-09 09:33:00 來源: 中國青年報

  編者按:每年的11月9日為(wei) “119消防宣傳(chuan) 日”。日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京會(hui) 見了全國應急管理係統先進模範和消防忠誠衛士表彰大會(hui) 代表。人們(men) 的目光再次聚焦“火焰藍”,他們(men) 中有人用青春和生命踐行“赴湯蹈火,竭誠為(wei) 民”;也有人為(wei) 了人民“逆行”上萬(wan) 次,一次次死裏逃生;也有人守在“生命禁區”,一次次救民於(yu) 危難。“火焰藍”不隻是一種顏色,而是生的希望。

  11月5日,作為(wei) 全國應急管理係統先進模範和消防忠誠衛士代表,西藏那曲市森林消防大隊大隊長孔特特受到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親(qin) 切會(hui) 見。

  當時孔特特著“火焰藍”製服,身上掛滿了榮譽勳章。這些勳章的背後鐫刻著他在“生命禁區”為(wei) 老百姓“逆行”的印跡。最新的兩(liang) 枚是“中國消防忠誠衛士”和“二級英雄模範”。

  這個(ge) 來自陝西的80後小夥(huo) 子入藏,作為(wei) 原武警西藏森林總隊的第一批“創業(ye) 者”,一守就是19年。

  “寧讓生命透支,不讓使命欠賬”

  作為(wei) 西藏的“北大門”,那曲素有“江河源”“中華水塔”之稱,保護好這裏的生態係統意義(yi) 重大。然而,這裏不僅(jin) 自然災害事故多發、頻發,且山高水寒,施救難度很大。

  那曲被稱為(wei) “生命禁區”,平均海拔達4500米以上,缺氧是常態,含氧量有時甚至不到其他省市的一半,年平均氣溫在0攝氏度以下。“風吹石頭跑,夏天穿棉襖,氧氣吃不飽,天上無飛鳥”,幾句話就把這裏形象地描繪出來。

  對於(yu) 不少靠山吃飯的老百姓來說,一場撲不滅的火,意味著生計的斷送。孔特特和隊友常常在“頭頂是火場,腳下是萬(wan) 丈深淵”的情況下負重前行。

  2020年4月14日,林芝市突發森林火災。孔特特立即帶領指戰員們(men) 驅車12小時星夜馳援。

  當時,孔特特帶隊撲打西側(ce) 火線,與(yu) 指戰員們(men) 一起攜帶著20公斤滅火裝備,在缺氧的情況下,在平均坡度為(wei) 60度的陡崖上手腳並用,“像壁虎一樣”往前爬行,不斷逼近火線。孔特特回憶,那時候,頭頂是“刀砍斧削”的懸崖,腳下是深不見底的峽穀,不容任何差錯。“我第一次感受到生與(yu) 死的距離是那麽(me) 近。”

  事後,那曲市森林消防大隊班長兼駕駛員李秀才回憶,“我打了10年火,從(cong) 沒見過這麽(me) 大的,石頭都燒炸了。”

  在撲火過程中,有一天下午風力突然增大,風向突變,剛撲滅的火點突然複燃,向正在協助清理火場的老百姓方向迅速蔓延。孔特特大喊:“快跟我來,向我們(men) 靠攏!”立即帶著老百姓緊急撤離,但還是有一名行動稍微慢些的老百姓後背被火燎著了,孔特特一個(ge) 箭步衝(chong) 上去,取下防護手套奮力拍打。

  剛到安全區域,火頭劈裏啪啦地從(cong) 大家身邊卷過。孔特特暗歎:“好險!如果遲疑不決(jue) ,後果將不堪設想。”

  險情過後,老百姓跟著隊伍下了山,一步也不敢離開他們(men) ,老百姓對他們(men) 喊著:“你們(men) 還是當年的金珠瑪米(藏語‘解放軍(jun) ’)。”

  2018年5月,孔特特遇到了相似的情況,他也成功地帶著21名當地群眾(zhong) 逃離火海。當時,老百姓握著孔特特和隊友的手說:“你們(men) 不僅(jin) 幫我們(men) 滅火,還救了我們(men) 的命,你們(men) 就是黨(dang) 派來的救星。”孔特特覺得,“我們(men) 的事業(ye) 是光榮的,再苦再累再危險都是值得的。”

  這隻是孔特特和隊友們(men) 參與(yu) 眾(zhong) 多救援的縮影。入伍以來,孔特特和隊友們(men) 先後參與(yu) 林芝“5·21”“4·14”等滅火戰鬥130餘(yu) 次,參與(yu) “8·18”交通事故、“7·15”泥石流、“10·17”堰塞湖、“11·18”地震等重大搶險救援任務90多起。

  一次次赴湯蹈火的背後是整個(ge) 大隊所有人的默默犧牲與(yu) 奉獻,孔特特說,這裏缺氧氣,但不能缺了精神,這個(ge) 精神就是“寧讓生命透支,不讓使命欠賬”。

  “我帶來的,也要一個(ge) 不少帶回去”

  作為(wei) 大隊長,每次救援時,孔特特的前方是熊熊烈火,身邊是並肩作戰的兄弟,他既要保證把火撲滅,更要保證兄弟們(men) 的安危。

  2015年5月12日,西藏林芝市米林縣發生森林火災,孔特特帶著隊友們(men) 連夜趕赴現場救援。

  當時,火場海拔3200米左右,平均坡度約為(wei) 70度,指戰員們(men) 背著20多公斤的滅火裝備,手腳並用地在山坡上行進。孔特特記得,前一秒還是樹枝被燒得哢嚓爆裂的聲音,下一秒身邊就有可能突然倒下一棵大樹。

  5月14日14時20分許,隊伍正在堵截火頭,風力瞬間增大,不遠處的山穀瞬間爆燃,形成了80多米高的火爆,就像一片無比巨大的流雲(yun) 在大地上飛卷,當時,風夾雜著沙土和火灰吹得大家睜不開眼睛。

  “趕緊往植被稀疏的地方猛跑,把重裝備扔掉。”孔特特預判到形勢不對,便讓隊友們(men) 立即撤離,幾個(ge) 第一次上火場的新兵甚至被嚇得腿軟。當時,不少人都做了最壞的打算。

  同時,孔特特發現還有15人在另一側(ce) 清理,便立即聯係他們(men) 。然而,打不通電話,呼叫對講機也無人應,把孔特特急壞了。他說:“是我把他們(men) 帶出來的,也要把他們(men) 一個(ge) 不少平平安安帶回去。”

  於(yu) 是,他便一直呼喚他們(men) ,當得到他們(men) 已經進入安全地帶的消息後,孔特特懸著的心才放下來。

  “既已許國,再難許家”

  “七尺男兒(er) ,已許國,再難許家。”孔特特與(yu) 家人常年分居,很難照顧到家裏人。結婚那年,因任務需要,孔特特與(yu) 妻子舉(ju) 行完婚禮的第二天,就奔赴救援一線。

  妻子每次去產(chan) 檢,孔特特都無法陪伴。後來,妻子曾進行過3次手術,也都是自己一個(ge) 人熬過來的。對此,他隻能在電話中道聲“辛苦”。孔特特說:“我連承諾下一次陪伴的勇氣都沒有,因為(wei) 我怕自己做不到。”

  孔特特說:“選擇在西藏工作,對崗位我問心無愧,對親(qin) 人卻打下一張張永遠還不清的欠條。”

  2018年,部隊轉製,他有機會(hui) 回到親(qin) 人身邊。一邊是對家人的虧(kui) 欠,另一邊是對雪域高原的牽掛,他陷入兩(liang) 難境地。在家人的理解支持下,他選擇返回雪域高原。

  18歲入伍以來,孔特特守護的海拔越來越高。他從(cong) 海拔2980米的雅江河畔,到海拔4350米的鬆多檢查站,再到海拔4530的那曲,隨著孔特特一起往上攀登的,還有西藏的森林消防事業(ye) 。

  “生命有禁區,奉獻無止境。”孔特特說,從(cong) “橄欖綠”到“火焰藍”,變的是製服的顏色,不變的是初心和使命。無論走到哪裏,他們(men) 始終“堅守極地、不畏極難、甘受極苦、挑戰極限”,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永遠做人民的忠誠衛士。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