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昌都市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

發布時間: 2021-11-10 09:34: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每天到文化活動中心看看書(shu) 已經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秋日午後,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木許鄉(xiang) 阿東(dong) 村村民德嘎笑嗬嗬地對記者說,“阿東(dong) 村村組文化活動中心不僅(jin) 有免費的閱覽室,還有展覽室、文化活動室、台球室、陽光棚等,是村民們(men) 的‘文化加油站’。”

  老百姓能在家門口享受文化大餐,得益於(yu) 昌都市加快構建覆蓋城鄉(xiang) 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所帶來的紅利。近年來,昌都市秉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基層為(wei) 重點,不斷夯實公共文化陣地,切實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裏”,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各類公共文化服務。

  眼下,無論城市還是鄉(xiang) 村,文化活水正一滴滴被引進百姓心田,將百姓的文化生活裝扮得越來越多姿多彩。

  四級覆蓋——

  文化陣地建設逐步健全

  如今昌都群眾(zhong) 的生活,光景已大不相同:白天可以去農(nong) 家書(shu) 屋上上網、看看書(shu) ,晚上可以到廣場上看電影、跳跳舞。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讓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越來越“時髦”。

  “農(nong) 家書(shu) 屋雖然麵積不大,但是對於(yu) 我們(men) 老百姓來說,真是不可多得的‘充電站’。”左貢縣美玉鄉(xiang) 村民紮西次仁說。

  農(nong) 家書(shu) 屋的成功推廣隻是一個(ge) 縮影。近年來,昌都市持續鞏固強化市、縣、鄉(xiang) 、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體(ti) 係建設,不斷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網絡,免費開放公共文化設施,全市圖書(shu) 館、博物館、群藝館、縣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鄉(xiang) 鎮綜合文化站等,積極在各級場館開展圖書(shu) 閱覽、展覽展示,學習(xi) 、收看重大會(hui) 議直播、觀看電視、組織群眾(zhong) 性文化活動等,極大地豐(feng) 富了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以來,昌都市持續在人、財、物、力上加大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投入1500萬(wan) 元,為(wei) 11縣(區)319支經常開展活動的優(you) 秀文藝隊購買(mai) 服裝、道具;投入500餘(yu) 萬(wan) 元,為(wei) 126個(ge) 村文化室配備音響等硬件設備;分批次在各縣(區)打造50個(ge) 廣場舞示範點;開展基層文化隊伍培訓120期,受益人數2800餘(yu) 人次,使全市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不斷完善。

  為(wei) 進一步推進城鄉(xiang) 公共文化服務一體(ti) 化建設,從(cong) 今年5月開始,相關(guan) 單位對全市11縣(區)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鄉(xiang) 鎮文化站、行政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設施運行管理情況進行全麵排查,並根據排查情況製訂《昌都市公共文化設施運行管理工作排查發現問題整改方案》,為(wei) 全市公共文化服務一體(ti) 化建設進一步細化了任務,明確了責任。

  “市裏有圖書(shu) 館、群藝館、博物館、革命曆史博物館,縣裏有綜合文化中心,鄉(xiang) 鎮有綜合文化站,村裏有文化室。”昌都市文化局工作人員介紹說,經過多年來不懈的努力,昌都市已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備、覆蓋城鄉(xiang) 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極大地滿足了群眾(zhong) 的文化需求。

  政府搭台——

  文化活動形式更加豐(feng) 富

  10月1日,以“盛世年華、歌頌祖國”為(wei) 主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文藝演出活動在昌都市茶馬廣場舉(ju) 行。台上,演員們(men) 激情投入,台下,觀眾(zhong) 們(men) 看得津津有味,鼓掌聲、叫好聲此起彼伏,大家享受了一場視聽盛宴。

  像這樣的文藝演出活動,經常性地在昌都市茶馬廣場、各縣(區)廣場輪番上演。

  近年來,昌都市以“全麵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wei) 主題,堅持年年有主題、季季有活動,月月有特色、場場都精彩,紮實有效開展公共文化服務。而節慶活動已成為(wei) 昌都市公共文化服務的一大特色。

  除三江茶馬文化藝術節外,昌都市還扶持打造了芒康縣茶馬古道文化旅遊藝術節、洛隆縣杏花節、八宿縣然烏(wu) 冰雪節、左貢縣“梅裏門庭”文化藝術節等特色文藝活動。同時,積極打造鄉(xiang) 村文化品牌,鄉(xiang) 村文化呈現出“一村一特色、一村一風格”的良好發展態勢,極大滿足了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文化活動需求。

  為(wei) 了讓群眾(zhong) 在家門口樂(le) 享“文化大餐”,昌都市持續開展“結對子、種文化”“五下鄉(xiang) ”“文化進社區”“文化惠民演出”等公共文化服務係列活動,把接地氣、傳(chuan) 得開、留得住的優(you) 秀文藝節目送到群眾(zhong) 身邊。同時,依托鄉(xiang) 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文化廣場等陣地,通過舉(ju) 辦歌詠比賽、廣場舞比賽、送書(shu) 過大年、你讀書(shu) 我買(mai) 單等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文化活動,麵向農(nong) 村、麵向群眾(zhong) ,多渠道開展文化惠民工作,切實提升群眾(zhong) 精氣神。

  據統計,今年以來,昌都市縣級文化活動中心開展各類活動202次、鄉(xiang) 鎮綜合文化站開展活動240次;縣(區)藝術團演出場次達430場次,行政村文藝演出隊演出場次達2068場次,戲曲進鄉(xiang) 村達38場次。

  創新形式——

  文化藝術領域煥發新生機

  得益於(yu) 全市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的不斷完善,昌都市通過政策保障、資金扶持、隊伍整合、培訓提升等措施,著力打造鄉(xiang) 村文藝演出隊,並不斷健全鄉(xiang) 村文藝演出隊扶持獎勵機製,下撥專(zhuan) 項經費110萬(wan) 元,鼓勵群眾(zhong) 自辦文化,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逐漸成為(wei) 舞台上的主角。

  好政策、好舉(ju) 措,極大地激發了鄉(xiang) 村文藝演出隊的創作潛力,他們(men) 自己創作,把身邊的好人好事、文明風尚編成舞蹈,把國家政策、傳(chuan) 統美德譜成曲,把孝老愛親(qin) 、民風和諧等融入演出,通過歌聲、舞蹈、小品等形式演繹出來。這些自編自排、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歌舞、小品等節目,使黨(dang) 的方針政策在歡聲笑語中傳(chuan) 到千家萬(wan) 戶,使昌都本土文化元素得到充分展示,讓生活在基層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真正有了幸福感和獲得感。

  隨著文化服務供給方式逐漸由“送文化”向“種文化”轉變,逐漸催生出了碩果累累的文化藝術精品:話劇《鑄魂達瑪拉》作為(wei) 昌都第一部以業(ye) 餘(yu) 演員打造的原創紅色題材話劇,實現首次區內(nei) 巡演,受到社會(hui) 的廣泛關(guan) 注;《千年印記》《昌都禮物》《繡紅旗》《奮進新時代》等一批通俗易懂的歌曲創作,以及《懶漢脫貧》《貧窮不是光榮》等混著糌粑香的小品,極大豐(feng) 富了群眾(zhong) 的業(ye) 餘(yu) 文化生活;大型歌舞劇《三江頌》《康巴魂》《藏東(dong) 四季韻》、大型歌舞史詩《神奇的家園》《幸福之路》、大型民族歌舞詩《夢回溯源》等,激發了群眾(zhong) 的奮進力量和愛國情感。此外,昌都市還成功舉(ju) 辦京津冀·昌都特色文旅創新大賽,圓滿促成《武傳(chuan) 奇之霍元甲》進昌演出、歌舞劇《昌都往事》赴津巡演等活動。

  一件件具體(ti) 而微的實事,交織成一張覆蓋城鄉(xiang) 、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越來越多的群眾(zhong) 參與(yu) 到公共文化生活之中,學會(hui) 品味生活、品味文化。一個(ge) 個(ge) 觸手可及的“文化圈”,已經融入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在藏東(dong) 大地上綻放出嬌豔的花朵。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