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保護地球係統科考平台初步建成
青藏高原是亞(ya) 洲水塔、地球第三極,生態環境脆弱敏感,對我國乃至全球的氣候和生態環境安全都具有重要影響。2017年第二次青藏科考開展以來已取得一係列成果,青藏高原保護地球係統科考平台已初步建成,生態環境和氣候變化的科學考察正在開展。
在人口最密集的拉薩河流域,第二次青藏科考的隊員們(men) 正在進行地球係統多圈層的觀測研究。這個(ge) 區域受到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的雙重影響,因此,這部分的研究工作對整個(ge) 青藏高原尤其重要。
在雅魯藏布江主要支流拉薩河流域,目前已經初步建成了氣象、冰川、水文、生態、環境等綜合觀測係統,並開展了修複治理。科考隊在拉薩河1號(廓瓊崗日)冰川區成功實施2次人工增雪保護試驗開展冰川公園保護工作,減緩氣候變暖造成的冰川消融。
青藏高原是13條亞(ya) 洲大江大河的主要發源地,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國家安全屏障,被稱作亞(ya) 洲水塔,青藏高原高聳的地形塑造了今天的中國和亞(ya) 洲氣候環境。地球係統的六大圈層齊聚於(yu) 此,其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變化關(guan) 係著中國及“一帶一路”地區眾(zhong) 多國家的水資源安全。
科考隊員們(men) 首次估算了亞(ya) 洲水塔的冰川水儲(chu) 量、湖泊水儲(chu) 量和主要河流徑流量總和超過9萬(wan) 億(yi) 立方米。預估21世紀末如果將全球升溫控製在1.5℃情況下,青藏高原將升溫2.1℃,亞(ya) 洲水塔冰川將消融三分之一。
五年來,圍繞亞(ya) 洲水塔動態變化與(yu) 影響等10大科學考察研究任務,第二次青藏科考進行了多圈層、多學科、全要素的綜合研究,采用了係留浮空艇、無人機、水下機器人、直升機等技術手段,初步建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與(yu) 係統治理地球係統科考平台。
未來,第二次青藏科考將持續產(chan) 出重大成果,將科考做成經得起曆史檢驗的重大標誌性科學工程,服務於(yu)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服務於(yu) 全球生態環境保護和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建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這群“地質醫生” 在喜馬拉雅解剖“上古災害”
前不久,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客座教授李渝生一行8人,連續在高原奔波、在險峻的陡坡取樣、忍受著高原反應進行測繪、深夜撰寫工作日誌……[詳細] -
納木錯環湖科考丨探尋古湖岸線 走進中國最深的湖泊當惹雍錯
錯,在藏語裏就是湖的意思。位於西藏那曲市尼瑪縣的當惹雍錯到底有多深,根據中國科學家們的最新測量,最大深度達到230 米。[詳細] -
打開藏北高原史前藝術寶庫 納木錯科考有啥新發現?
青藏高原分布著青海湖、色林錯、納木錯等著名的高原湖泊和冰川、河流,它們既是高原生態保護的重點,也是孕育青藏高原古代文明的搖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