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北京“組團式”第七批援藏專(zhuan) 家何蔚副主任醫師(站)與(yu) 團隊討論患者病情。貢嘎來鬆 攝
“半個(ge) 多月前,得知自己腰椎骨折,真害怕會(hui) 癱瘓。”近日,患者石確普赤剛剛完成腰椎骨折手術,這成為(wei) 拉薩市人民醫院首次成功實施的嚴(yan) 重腰椎骨折手術,也成為(wei) “組團式”援藏以來首個(ge) 手術成功的病例。“組團式”援藏的師徒幫帶,逐步實現了“大病不出藏”的目標。
37歲的石確普赤來自日喀則市謝通門縣,兩(liang) 個(ge) 多月前,意外從(cong) 三米的高處跌落,不小心傷(shang) 到了腰椎,“當時沒在意,以為(wei) 自己扭傷(shang) 了腰,因此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此後,她還像往常一樣在家幹農(nong) 活,卻發現腰疼越來越明顯,就診時拍了片子才發現自己腰椎骨折了,需要立刻手術。石確普赤頓時慌了神:“腰椎骨折不像其它地方,傷(shang) 了這裏可能會(hui) 癱瘓。”
圖為(wei) 何蔚副主任醫師及團隊為(wei) 患者進行手術。拉薩市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供圖
在家人的陪伴下,石確普赤來到了拉薩市人民醫院進行治療。作為(wei) 她這次手術的主刀醫生何蔚,來自北京積水潭醫院脊柱外科的副主任醫師,是北京“組團式”第七批援藏醫療隊的脊柱外科專(zhuan) 家,他格外重視此次病例。立刻與(yu) 同科室主任廖濤副主任醫師組織醫務人員開會(hui) 研商治療方案。何蔚介紹,該病例屬於(yu) 脊柱爆裂性骨折合並後凸畸形,手術十分複雜,“需要脊柱截骨手術,因脊柱手術安全區域小,失之毫厘的手術操作,患者可能會(hui) 出現下肢癱瘓,以及大小便功能失禁,故在脊柱外科手術中屬於(yu) 四級手術,難度最高的一種。”
圖為(wei) 何蔚副主任醫師(站右二)及團隊討論患者病情。貢嘎來鬆 攝
手術前,何蔚帶領科內(nei) 醫務人員與(yu) 北京積水潭醫院脊柱外科劉波教授和何達教授進行了遠程會(hui) 診,最終決(jue) 定對患者進行脊柱後路腰2椎體(ti) 次全切除截骨矯形手術,以糾正脊柱後凸畸形,重建脊柱序列。隨後,何蔚醫生與(yu) 科內(nei) 醫生多次商討,製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為(wei) 預防術中脊柱節段動脈損傷(shang) 引起的大出血,並將應急預案詳盡地告知每一位參與(yu) 手術的醫生,以達到術中默契配合。
在3700米高原上吸著氧氣進行手術,對在拉薩工作3個(ge) 多月的何蔚醫生來說,早已是常事。但如此級別的手術,除了是對耐力、體(ti) 力的考驗外,更需要和麻醉科、重症監護科、血管介入科等醫務人員的協同合作。“迎難而上,緊密協作,相信大家能圓滿順利完成手術。”在術前多次的組內(nei) 討論中,何蔚醫生的加油打氣給整個(ge) 團隊注入了極強的信心。
圖為(wei) 何蔚副主任醫師(站右二)及團隊術後對患者的肌肉訓練、蛋白飲食等製定了每半日的康複計劃。貢嘎來鬆 攝
手術室如同沒有硝煙的戰場,經過8個(ge) 多小時的“浴血奮戰”,此次手術順利完成。術後患者轉入ICU,生命體(ti) 征平穩,脊髓圓錐功能、雙下肢功能正常。
“現在還在恢複期間,下肢都可以在正常範圍內(nei) 活動,聽何醫生說明天我就能出院了。”23日,石確普赤臉上洋溢著難以抑製的喜悅對中新網記者說,“這些天,脊柱組的醫生和護士長定期來指導我和家人進行詳細到每半天的飲食和肌肉康複指導,出院後我會(hui) 認真進行腰背肌鍛煉,相信很快就能和以前一樣自由活動了。”
圖為(wei) 何蔚副主任醫師(站右二)及團隊術後指導患者進行腰背肌鍛煉。貢嘎來鬆 攝
何蔚表示,該患者出院後,醫院將及時跟進其恢複的狀態,並會(hui) 對患者定期回訪,及時掌握患者的恢複情況。
自2015年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開展以來,對口支援省市和單位先後選派七批1300餘(yu) 名醫療人才進藏,支援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和七市地人民醫院。目前,第七批“組團式”援藏醫療人才達300餘(yu) 人。其中,北京第七批“組團式”援藏醫療人才達20餘(yu) 人,來自北京的專(zhuan) 家均和當地醫生簽訂了“師帶徒”合作協議,為(wei) 提升高原醫療衛生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