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體(ti) ,是全國天然草原麵積最大的省區,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西藏自治區林業(ye) 和草原局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西藏共到位林草生態保護與(yu) 建設資金202.3億(yi) 元,森林覆蓋率由12.14%提高至12.31%,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由42.3%提高到47.14%。
西藏日喀則市仲巴縣境內(nei) 雅魯藏布江發源地附近,一頭犛牛行走在草地上(2018年9月12日攝)。 新華社記者普布紮西 攝
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錫欽鄉(xiang) 崗西村,曾經是一片荒灘,遍地是礫石、粗沙。通過人工種草,這片荒灘變了模樣,1500畝(mu) 半人高的綠麥草迎風擺動,給當地帶來蓬勃生機。
綠麥草是中國科學院研發的高原耐寒植物,不僅(jin) 根係發達、生長快,還耐旱耐貧瘠,具有較強的抗寒性。
西藏高原草業(ye)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種草項目指導人李勇生介紹,綠麥草春天播種,十月收割,生長期間可防沙固沙,收割後,草根則會(hui) 在翻犁之後成為(wei) 肥料改良土壤。
深秋是高原收獲的季節。崗西村村民拉巴次仁說:“現在比過去幸福多了,以前這裏都是沙子,草地很少,牲畜飼料都不夠用。種了綠麥草後,不但牛羊吃得飽,環境也好多了。”
荒灘變綠地,得益於(yu) 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觀念的改變。2020年,崗西村因地製宜開辦種草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當年嚐試種植飼草8畝(mu) ,收益明顯。於(yu) 是,當地在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幹部和錫欽鄉(xiang) 政府支持下,與(yu) 中國科學院、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hui) 等單位對接,接受科學種植理念,實現了規模化種植。
錫欽鄉(xiang) 鄉(xiang) 長德青玉珍告訴記者,目前全鄉(xiang) 近600名牧民參與(yu) 種草項目,戶均年增收可達1000元。
崗西村種草實踐是西藏草原修複和草業(ye) 發展的一個(ge) 縮影。
西藏林芝市米林縣,“綠哈達行動”中種植的人工草場鬱鬱蔥蔥(2020年9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孫非 攝
“十三五”期間,西藏大力實施防沙治沙、退耕退牧、還林還草、重要濕地保護與(yu) 恢複、自然保護區建設等重點生態保護修複工程,實現了林草事業(ye) 快速發展,完成營造林596.48萬(wan) 畝(mu) 。
西藏尼瑪縣文部鄉(xiang) 北村村民正在人工草場收割飼草(2017年9月18日攝)。 新華社記者張汝鋒 攝
西藏自治區林業(ye) 和草原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西藏“十四五”期間將加大雅魯藏布江中上遊、獅泉河流域、朋曲河流域等生態區位重要、生態脆弱的集中連片沙區封禁保護和治理力度,增加林草植被,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
文字記者:田金文
海報拍攝:沈虹冰
海報製作:旦增努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