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食中的黑頸鶴。人民網 李海霞 攝
近年來,西藏不斷加大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維護生物多樣性,越冬水鳥種群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西藏中南部“一江三河”流域的河穀、農(nong) 田是越冬水鳥的主要夜宿地和覓食地。今年年初,西藏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在該流域開展了越冬水鳥的監測工作,共記錄越冬水鳥42種,17萬(wan) 餘(yu) 隻,其中絕大部分為(wei) 冬候鳥。在數量方麵,以斑頭雁和赤麻鴨為(wei) 代表的農(nong) 田活動水鳥為(wei) 主,斑頭雁數量超過10萬(wan) 隻。此外,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的種群數量維持在8600隻以上。
候鳥歸來。人民網 李海霞 攝
黑頸鶴在收割完的青稞地。人民網 李海霞 攝
黑頸鶴翩翩起舞。人民網 李海霞 攝
赤麻鴨。人民網 李海霞 攝
鳥兒(er) 與(yu) 當地群眾(zhong) 和諧相處。人民網 李海霞 攝
越冬水鳥數量逐年增加。人民網 李海霞 攝
越冬水鳥數量逐年增加。人民網 李海霞 攝
斑頭雁。人民網 李海霞 攝
綠頭鴨。人民網 李海霞 攝
野保員為(wei) 越冬水鳥撒糧食。人民網 李海霞 攝
“一江三河”流域的越冬水鳥。人民網 李海霞 攝
黑頸鶴。人民網 李海霞 攝
保護力度加大,越冬水鳥數量逐年增加。人民網 李海霞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