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個(ge) 民族五十六朵花,朵朵喲那個(ge) 開在陽光下,黨(dang) 把雨露灑下來哎,萬(wan) 紫千紅放光華……”朗縣拉多鄉(xiang) 白露村的村公房裏傳(chuan) 來陣陣歌聲,村民們(men) 正在村第一書(shu) 記康俊凱開設的藏漢“雙語”學習(xi) 培訓班裏學習(xi) ,大家興(xing) 致盎然地聽康俊凱以這首歌為(wei) 背景給大家講中華民族的相關(guan) 知識。
今年4月5日,是白露村駐村工作隊輪換的日子,每家每戶都來到村文化室送別上一批駐村工作隊,同時迎接新一批駐村工作隊的到來。
第一次見麵,康俊凱的一句“貢康桑”在群眾(zhong) 當中炸開了鍋。村民們(men) 都說,村裏來了一位漢族書(shu) 記,還會(hui) 說藏語。他們(men) 當時不知道的是,這是康俊凱僅(jin) 有的幾個(ge) 藏語儲(chu) 備的其中一句。但是,就因為(wei) 這一句話,迅速提升了康俊凱在村裏的“知名度”,拉近了他和群眾(zhong) 之間的距離,也讓他明白了學習(xi) 藏語的重要性。
在後麵的交流了解中,康俊凱發現,很多村民和村“兩(liang) 委”班子講普通話、寫(xie) 規範字的底子很薄,於(yu) 是在村裏成立了藏漢“雙語”學習(xi) 培訓班。每月定期組織村“兩(liang) 委”班子、黨(dang) 員群眾(zhong) 開展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在加強群眾(zhong) 普通話普及的同時,也使他的藏語儲(chu) 備得到了豐(feng) 富。“與(yu) 大家互相學習(xi) 、互相進步,共享學習(xi) 成果,是一件幸福的事。”康俊凱說。
此後,在半年多的駐村時光裏,康俊凱同村民一起開展誌願活動,打撈河道垃圾,清理衛生死角,讓整個(ge) 村子更加整潔;一起搶收青稞,確保青稞顆粒歸倉(cang) ;定期走村入戶,幫老人打掃衛生,聊聊家常……康俊凱和村民同吃同住,付出了一腔熱情,獲得了村民的肯定和依賴。“康書(shu) 記就是我們(men) 自家人。”村民們(men) 一致表示。
貢布、倉(cang) 決(jue) 是一對年近80歲的夫妻,兩(liang) 位老人全靠政府各種政策補助生活,貢布老人因生病臥床不起,倉(cang) 決(jue) 老人身患殘疾,行動不便。在詳細了解了兩(liang) 位老人的生活狀況後,駐村工作隊決(jue) 定幫助他們(men) 解決(jue) 生活中的難題。中秋節時,康俊凱和駐村工作隊隊員給兩(liang) 位老人送去了節日的問候和慰問品。兩(liang) 位老人緊緊握住康俊凱的手,嘴裏不停地念叨:“感謝黨(dang) 和政府的恩情,感謝駐村工作隊的無私幫助。”
“唱支山歌給黨(dang) 聽,我把黨(dang) 來比母親(qin) 。”在村裏,經常能聽到白瑪次仁的歌聲。白瑪次仁過去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黨(dang) 的好政策下搬進了新房子,實現了脫貧摘帽。因此,他時刻把黨(dang) 恩銘記在心裏、融入到歌聲裏。今年,駐村工作隊和村“兩(liang) 委”舉(ju) 行了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活動,白瑪次仁和大家合唱歌曲《唱支山歌給黨(dang) 聽》,贏得了大家的一片叫好聲。
群眾(zhong) 用歌聲表達對黨(dang) 的感恩之情,康俊凱和駐村工作隊隊員用歌聲傳(chuan) 遞黨(dang) 的聲音,宣講黨(dang) 的政策。“每天聽到群眾(zhong) 動人的歌聲,及時把黨(dang) 的政策傳(chuan) 遞下去,我的工作就是有意義(yi) 的。”康俊凱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