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國家文物局通報切熱遺址等4項西藏重要考古成果

發布時間: 2022-01-14 09:01: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記者從(cong) 國家文物局獲悉,“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hui) 13日在北京召開,會(hui) 上通報了切熱遺址、瑪不錯遺址、格布賽魯遺址、當雄墓地等4項重要考古成果。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出席會(hui) 議。


會(hui) 議現場。國家文物局供圖

  此次會(hui) 議聚焦西藏自治區重要考古發現和研究進展。

  噶爾縣切熱遺址是一處全新世早期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考古發現連續的文化層堆積,出土石製品為(wei) 主的遺物5000餘(yu) 件,發現火塘、灰坑等人類活動遺跡。一處石製品密集分布區出土遺物超過2000件,推測為(wei) 古人製作石器並原地埋藏的遺跡,發現石片工業(ye) 、細石葉工業(ye) 兩(liang) 種石器技術類型,推測為(wei) 兩(liang) 個(ge) 不同時期人類活動的遺存,顯示古人類在此地至少經曆了兩(liang) 次反複的占領過程,填補了青藏高原腹地距今8000年至10000年史前考古學文化的空白。

  康馬縣瑪不錯遺址(海拔4410米)是一處距今約4000年的史前聚落遺址,考古發現火塘、墓葬等人類生活遺跡,出土石器、陶器、骨器、蚌飾品、滑石珠、玉管珠等遺物。墓葬形製有石棺墓、豎穴土坑墓兩(liang) 類,陶器裝飾紋樣以刻劃紋為(wei) 主,技術風格與(yu) 橫斷山區同期遺存類似。瑪不錯遺址代表了一種新的考古學文化類型,對建立西藏史前考古學文化的序列、探索人類適應高寒缺氧的極端環境過程及策略等問題具有重大意義(yi) 。

  劄達縣格布賽魯遺址是一處青銅時代晚期至鐵器時代早期的遺址。發現早、晚兩(liang) 期墓葬,第一期距今3600年至3000年,以石室墓為(wei) 主,反映出畜牧、狩獵的經濟特征。第二期距今2700年至2100年,以洞室墓為(wei) 主,出土陶器以夾砂紅褐圜底器為(wei) 主,多裝飾粗繩紋和刻劃紋、戳印紋,該類型遺存廣泛見於(yu) 象泉河中遊地區。格布賽魯遺址對研究象泉河流域人群的交流與(yu) 遷徙、區域文化的形成與(yu) 發展具有重要價(jia) 值。

  當雄縣當雄墓地是一處吐蕃時期的墓地,年代為(wei) 公元7至9世紀。考古發現封土墓52座,包括石室墓和土坑墓兩(liang) 大類,墓室外圍有塋牆,葬式主要為(wei) 揀骨二次葬,動物殉牲較為(wei) 普遍。出土金銀器、珠飾、陶器、圍棋子等各類器物300餘(yu) 件(套)。當雄墓地的考古工作進一步揭示了吐蕃文化的喪(sang) 葬習(xi) 俗與(yu) 製度,出土石質黑白圍棋子、漆器殘片、紡織物等表現出與(yu) 中原文化的密切聯係,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實證。

  據介紹,此次通報的4項重要成果,進一步揭示了青藏高原史前文化發展的複雜進程,實證了西藏地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國家文物局將在“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框架下持續推進西藏考古工作,促進多學科合作研究,不斷深化西藏地區史前文化發展與(yu) 環境變遷、吐蕃文化、高原絲(si) 綢之路及南亞(ya) 廊道等重要課題研究,以考古實證西藏各地區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曆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對4項考古成果進行點評。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yu) 考古司負責人參加會(hui) 議。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