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第一代女拖拉機手貢覺旺姆:“要擔當作為,爭當新時代好青年”

發布時間: 2022-01-23 15:40:00 來源: 西藏日報

  1941年,貢覺旺姆出生於(yu) 一個(ge) 貧苦的家庭,父親(qin) 早年病故,隻剩下妹妹和母親(qin) ,三個(ge) 人相依為(wei) 命,在舊西藏身心受到嚴(yan) 重壓抑與(yu) 摧殘。民主改革之後,西藏的婦女地位有了真正意義(yi) 上的改變,大家紛紛走出門,學技術、幹工作,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社會(hui) 地位和權益,撐起了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半邊天”。

  西藏民主改革後,貢覺旺姆成了西藏第一批學習(xi) 拖拉機技術以及農(nong) 機技術的人員之一。“當時七一農(nong) 場隻有我一個(ge) 女生,後來去了林周農(nong) 場又來了幾個(ge) ,在林周農(nong) 場多達幾百名的學員中,隻有包括我在內(nei) 的四名女同誌。”貢覺旺姆回憶道,“跟周圍的男同誌相比,當時心裏還是有壓力的,但是自己心想一定要超過他們(men) 。”

  當時貢覺旺姆因為(wei) 文化程度較低,對拖拉機裏麵很多零件的相關(guan) 講解很難理解。她就利用早起的時間,加強學習(xi) 、觀察和琢磨,之後每次考試她都得第一。通過不斷的課上理論學習(xi) ,課外實踐練習(xi) ,貢覺旺姆成功地啃下了拖拉機技術這塊硬骨頭,成為(wei) 了優(you) 秀的女拖拉機手。

  “剛開始一個(ge) 人隻能上一個(ge) 小時拖拉機,後來我學習(xi) 的比較好就開始帶同事,一天能在拖拉機上麵待七八個(ge) 小時。”貢覺旺姆驕傲地說。從(cong) 技術新兵到行業(ye) 老手,貢覺旺姆一步一個(ge) 腳印,一點一點鑽研,征服了農(nong) 業(ye) 機械,用行動證明了自己,也代表了西藏新女性。

  “我家裏有一個(ge) 母親(qin) ,還有一個(ge) 妹妹,她們(men) 都很支持我學這個(ge) 技術。當時一個(ge) 月工資有30元,在那時可以滿足家裏的生活開支。”學習(xi) 拖拉機技術,不僅(jin) 改善了貢覺旺姆的家庭生活,還讓她結識了相守一生的丈夫——劉貴斌,他們(men) 在西藏生活、工作、紮根,剛開始兩(liang) 人交流靠翻譯,後來兩(liang) 人相互學習(xi) 彼此的語言,適應彼此的生活習(xi) 慣,成立了西藏第一代民族團結家庭。

  1961年,在林周學習(xi) 拖拉機技術成熟後,夫妻倆(lia) 又響應組織號召,參加拖拉機技術專(zhuan) 項培養(yang) 組,前往阿裏地區教授拖拉機技術,支援阿裏經濟建設。貢覺旺姆說:“當時日土縣農(nong) 場需要人,組織上征求意見,我就說組織哪裏有需要,我們(men) 就到哪裏去。”

  初到阿裏日土縣農(nong) 場,沒有房沒有車,貢覺旺姆夫妻倆(lia) 隻能住在狹窄的帳篷裏,枕冷衾寒,是信念支撐著他們(men) 。就這樣,他們(men) 在阿裏一待就是22年。在這20多年的時間裏,夫妻倆(lia) 以日土縣農(nong) 場為(wei) 基地,教授拖拉機技術,培養(yang) 了來自各民族的300多個(ge) 徒弟,大家在這裏交往交流交融,不是親(qin) 人,卻勝似一家。

  “要熱愛祖國、維護民族團結、聽黨(dang) 話、感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學習(xi) 生活和工作中要擔當作為(wei) ,誌存高遠、腳踏實地,爭(zheng) 當新時代好青年。”貢覺旺姆在采訪最後語重心長地說。

  多年來,經過全國人民大力支援和西藏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西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成就。在波瀾壯闊的曆史進程中,一代又一代青年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用青春和熱血書(shu) 寫(xie) 壯麗(li) 篇章,以實際行動為(wei) 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責編: 常邦麗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