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芒康縣如美鎮群眾吃上“旅遊飯” 走上致富路

發布時間: 2022-01-25 10:18: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說起芒康縣,人們(men) 會(hui) 不由地想起當地的美食——“加加麵”。

  “突破店裏的‘大胃王’記錄,就能帶走‘紮西’漢子或者‘卓瑪’姑娘!”一口一碗、小石子記數,不管哪村哪店,熱情的老板娘一聲吆喝,食客們(men) 一邊享用舌尖美味,一邊沉浸在趣味的“競技”當中,一場藏文化的體(ti) 驗,就這麽(me) 展開了……

  走進藏東(dong) 芒康,除了“加加麵”這樣的網紅美食,當地還借助藏、川、滇三省(區)交界重要交通樞紐地帶的優(you) 勢,大力推廣“善妙芒康”全域旅遊品牌項目,讓更多群眾(zhong) 吃上了“旅遊飯”、走上了致富路。

  作為(wei) “此生必駕318”進藏的首站,國道318、214線在芒康縣交匯。從(cong) 芒康縣城沿318國道西行45公裏,到緊鄰國道的如美鎮,這裏便是遊客青睞的一處好地方。

  進入如美鎮竹卡村通道之一的竹卡大橋橫跨瀾滄江,是一座於(yu) 1968年竣工的三孔石拱橋。橋邊的紀念石碑上刻著“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11個(ge) 大字,這座紅色遺跡與(yu) 如今改造升級的318國道相呼應,見證著雪域高原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cong) 小生活在竹卡村的仁青紮西今年50歲,沐浴著黨(dang) 的陽光,2018年他們(men) 全家實現脫貧摘帽。

  “村裏的發展一年一個(ge) 樣,令人始料未及,這多虧(kui) 了黨(dang) 的好政策。”擺脫貧困實現富裕,仁青紮西時刻感念黨(dang) 的恩情。

  走進仁青紮西的房子,屋子裏寬敞明亮、裝修精致,現代家具和各種家電一應俱全,曾經的貧窮落後早已不見蹤影。仁青紮西的妻子和女兒(er) 在村旁的芒康如美遊客集散中心當服務員,每人每月有3千多元的工資收入。遊客集散中心作為(wei) 重慶市投資5500萬(wan) 元援藏的扶貧項目,給村民帶來了家門口就業(ye) 的機會(hui) 。

  “除了有穩定的就業(ye) 崗位,村裏還組織富餘(yu) 的勞動力到周邊項目工地務工,這樣又可以拿到300元左右的日薪。”話脫貧、算收入,仁青紮西笑容滿麵。

  仁青紮西所在的江東(dong) 組,2019年作為(wei) 芒康縣小康示範村重點工程,縣裏投資1000餘(yu) 萬(wan) 元的“百年藏寨”風貌改造項目在這裏落戶。項目對竹卡村江東(dong) 組的環境衛生、基礎配套、鄉(xiang) 村風貌進行了全麵升級改造,不僅(jin) 為(wei) 村民帶來了宜居的環境,還通過大力保護區域民族特色,為(wei) 沿318國道進藏的遊客提供了藏家樂(le) 、民宿等藏寨文化新體(ti) 驗。

  村民桑布家作為(wei) 鎮裏旅遊試點農(nong) 戶,他在家裏安排了3個(ge) 房間6個(ge) 床位,籌備經營藏寨民宿。桑布的房子是純藏東(dong) 風格的兩(liang) 層樓房,從(cong) 二樓房間的窗戶往外望去,是一片草木蔥蘢的庭院,家裏的每一麵牆體(ti) 和屋頂被木板包裹,並用鮮豔的顏色畫滿了山水、花草和吉祥八寶等豐(feng) 富多彩的圖案,成為(wei) 整座房子的“顏值擔當”。

  “以前每逢雨季街道泥濘、牲畜糞便遍布巷道,而現在實行人畜分離、集中養(yang) 殖,全村還鋪設了飲水汙水給排水管網。藏寨變美了,進村觀光的遊客也逐漸多了,我家一樓客廳能容納30多名遊客。”桑布高興(xing) 地說。

  在如美鎮,除了百年藏寨的旅遊資源,全鎮還保留了竹卡大橋紀念碑、巴幫公路紀念碑、如美烈士陵園等一批珍貴的紅色遺跡。如今,這些紅色遺跡先後被確定為(wei) 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不僅(jin) 成為(wei) 當地幹部群眾(zhong) 乃至沿途遊客追憶紅色文化、感悟紅色精神的重要基地,也讓當地旅遊增添了更多“紅色魅力”。

  曾經封閉在高山與(yu) 峽穀中的藏寨村落,如今被一條條猶如黑色絲(si) 帶的公路所環抱,美好生活的向往已成現實,人們(men) 心念黨(dang) 恩、努力拚搏,幸福之花正在這裏絢麗(li) 綻放……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