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普蘭(lan) 縣街頭,發現商家門口以往常備的發電機不見了蹤影。此前,因為(wei) 尚未接入國家電網,阿裏地區電力供應很不穩定,商戶必須自備發電機應對常見的冬季停電。2020年12月,阿裏與(yu) 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正式宣布投運,解決(jue) 了阿裏地區的缺電問題。一年多來,穩定的電力供應讓人們(men) 逐漸“告別”了多年備用的發電機。如今在普蘭(lan) 縣,門口仍備有發電機的商戶寥寥無幾,偶能看到的備用發電機上麵也積了厚厚一層油灰。
備用發電機的逐漸消失,折射出群眾(zhong) 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過去,普蘭(lan) 居民古入經常被燒爐子的灰“迷”了眼睛、“辣”了鼻子,每年冬天取暖都是一個(ge) 大問題;現在,取暖用著“電油汀”“小太陽”,古入再也不用為(wei) 缺電而發愁。因為(wei) 電力保障的穩定,無數像古入這樣的群眾(zhong) 過上暖融融、亮堂堂的新生活。穩定的電力也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帶來了豐(feng) 沛動能。工廠生產(chan) 更加穩定,讓更多農(nong) 牧民在家門口就業(ye) ;酒店經營成本不斷降低,有條件繼續擴大經營規模。
備用發電機的逐漸消失,彰顯著深厚的為(wei) 民情懷。把穩定的電力輸送到邊遠地區,需要克服更大的困難,付出更艱巨的努力。以阿裏聯網工程為(wei) 例,工程跨越西藏2個(ge) 地市10個(ge) 區縣,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運距最遠的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其中一段工程所在區域在夏天時是一片水域,車輛無法進入,施工隻能安排在冬季最寒冷的時候。當最低氣溫低於(yu) 零下20攝氏度,地麵徹底結冰時,工程機械才能進入,難度特別大。鬥嚴(yan) 寒戰風雪,翻越崇山峻嶺、克服高原缺氧,終於(yu) 讓一條條“電力天路”通達千家萬(wan) 戶、點亮雪域高原。高山雪原間拔地而起的一座座輸電鐵塔,成為(wei) 全麵小康路上不讓一個(ge) 人掉隊的生動寫(xie) 照。
不隻是電力,飲水工程、道路交通、網絡基站等,每一項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都關(guan) 乎發展的溫度和民生保障的力度。從(cong) 金沙江畔到珠峰之鄉(xiang) ,從(cong) 羌塘草原到邊境村鎮,今天的西藏,路網縱橫,鄉(xiang) 鎮、建製村公路通暢率分別達到100%和99.96%;複興(xing) 號動車在電氣化鐵路上飛馳,“坐上動車到拉薩”成為(wei) 現實;現代通信飛入尋常百姓家,“直播帶貨”成為(wei) 新時尚,建製村(居)通光纖比例、4G網絡通達率均達99%……一項項基礎設施的完善,打通了一個(ge) 個(ge) 堵點,構建起惠民利民的發展網絡。哪怕在最偏遠的地方,人們(men) 也能和其他地方一樣,使用同一張電網的服務,收看電視節目、瀏覽網頁信息,共享國家發展的成果和榮光。
阿裏地區日新月異的發展,為(wei) “堅韌不拔、欣欣向榮的中國”寫(xie) 下生動注腳,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激勵著每個(ge) 人奮鬥前行。在國家與(yu) 個(ge) 人的“雙向奔赴”中,更加壯麗(li) 的畫卷正在鋪展,更多溫暖的故事正在寫(xie) 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