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覺傑正在創作唐卡。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藏族唐卡勉薩派自治區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貢覺傑,是日喀則市拉孜縣若錯勉衝(chong) 唐卡世家的第五代傳(chuan) 承人。他自幼跟隨家族中的長輩學習(xi) 唐卡,如今已成長為(wei) 唐卡畫師中的“佼佼者”。藝無止境,是貢覺傑的堅持。2016年,一次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習(xi) 的偶然機會(hui) ,徹底改變了他的創作思路。今天,一起聽聽他和新題材唐卡的故事。
赴清華大學學習(xi) 工筆畫 他感受到了“細筆畫”魅力
也許是天賦使然,學藝二十七載的貢覺傑收獲了諸多榮譽,先後成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藏族唐卡勉薩派自治區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西藏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會(hui) 員、西藏一級畫師等。
2016年,他偶然間獲得了一次機會(hui) ,前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習(xi) 工筆畫。眾(zhong) 所周知,工筆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尤其擅長以細膩筆觸勾勒出所描繪事物的風韻。由於(yu) 獨特的畫具,它也被稱為(wei) “細筆畫”。貢覺傑第一次接觸到這種藝術形式,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裏,貢覺傑跟著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工筆畫大師學習(xi) 如何用工筆畫技法來處理自然風光,收益頗豐(feng) 。這也是他第一次嚐試工筆畫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不一樣的雪山、湖泊與(yu) 森林……
拍照、觀察、勾線
從(cong) 零開始探索學習(xi) 之旅
回到拉薩後,貢覺傑開始自己的藝術創新,先後繪製了《花與(yu) 瓶》《四季花》《岡(gang) 仁波齊風光》等多幅新題材唐卡。“從(cong) 在清華大學學習(xi) 回來後,如何把工筆畫與(yu) 傳(chuan) 統唐卡相結合,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貢覺傑說。後來,通過不斷思考、和工筆畫大師進一步交流,才決(jue) 定“借”工筆畫的技法,創作出一種新題材唐卡。
前不久,《四季花》還入選了《2022年賞年畫過大年》新年畫作品聯展,這是對貢覺傑藝術創新的一種肯定。在這些新題材唐卡中,我們(men) 不僅(jin) 能夠欣賞到中國畫中常常出現的牡丹、荷花、蝴蝶、丹頂鶴等,還能一睹岡(gang) 仁波齊的旖旎風光,那些靈動的藏羚羊、黑頸鶴等,都是貢覺傑源源不竭的創作靈感。
自從(cong) 決(jue) 定走上創新這條路,貢覺傑就常常去野外攝影,然後再仔細觀察照片中的山巒、動物、湖泊,最後用工筆畫筆觸去勾線描繪。“工筆畫注重寫(xie) 生技法,於(yu) 我而言一切都是從(cong) 零開始學習(xi) 。”
傳(chuan) 統與(yu) 新理念融合
從(cong) 唐卡中感受曆史文化底蘊
千百年來,傳(chuan) 統唐卡曆經不斷創新才發展成為(wei) 今天的麵貌。因此,貢覺傑覺得打破墨守成規更像是年輕畫師的一種使命。即使聽到不同的“聲音”,他仍然在堅持創作新題材唐卡。創新並不意味著不遵循傳(chuan) 統。西藏唐卡畫院現有48名學員學習(xi) 唐卡,作為(wei) 學生藝術道路上的一盞“明燈”,貢覺傑常常說起,練習(xi) 基本功的重要性。如果連唐卡繪畫的基本功都不過關(guan) ,又何談創新呢?
未來,貢覺傑將繼續創作新題材唐卡,比如說選擇畫一些西藏的自然風光、高原獨有的保護動物以及西藏的一些曆史文物遺跡等。“這樣的創作,可以讓大家通過唐卡這種喜聞樂(le) 見的藝術形式,直觀感受西藏的曆史文化底蘊和自然風光。”貢覺傑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