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山南市隆子縣跨越半個多世紀的綠化工作走筆: 綿延幾十公裏的“綠色屏障”

發布時間: 2022-03-21 09:35: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初春,冰雪消融,萬(wan) 物複蘇。喜馬拉雅山北麓的隆子河穀裏,成片成林的沙棘正悄然吐露新蕊,迎接春天。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隆子河穀流傳(chuan) 著一句俗話:“聶巴阿貼組”,意思是“隻要你說話,身上的沙土就會(hui) 往下掉”。那時的隆子河穀一年有近8個(ge) 月沙塵天氣。

  “黃沙刮過,覆蓋在農(nong) 田上厚厚一層,房子周圍堆起很高的沙堆,大家受盡風沙的折磨,跟現在樹成林、草成片的景象天差地別。”山南市隆子縣隆子鎮忙措村老人索朗拉傑說。

  1964年,時任隆子縣新巴鄉(xiang) 鄉(xiang) 長的朗宗赴區外參觀學習(xi) ,了解到種樹能有效治沙。回來後就跟群眾(zhong) 講:“隆子要想存,就得風沙停;要想風沙停,就要多栽樹。”

  隨後,朗宗就帶領群眾(zhong) 在忙措村的沙灘上試種柳樹、楊樹、沙棘等樹苗。但隆子的土地堿性太高,兩(liang) 年後楊樹、柳樹等紛紛枯死,沙棘卻越長越密,把根牢牢地紮在了荒灘上,沙棘苗就成為(wei) 隆子河穀植樹造林的首選。

  當時,沒有沙棘苗,就到60公裏以外的雪沙鄉(xiang) 去找,再進行人工培育;沒有運輸工具,就靠肩挑背扛;沒有勞動工具,就用手刨……

  在一代代隆子幹部群眾(zhong) 的努力下,半個(ge) 多世紀以來,隆子河穀築起了一道綿延40多公裏、占地7.5萬(wan) 畝(mu) 的“綠色屏障”。

  如今,隆子河穀的生態環境呈現出“兩(liang) 增兩(liang) 減”的巨大變化:降水量高了,沙塵天數減少了;良田增多了,鹽堿地減少了。在日積月累實踐中,隆子縣還總結出“樹草結合、以草護林、以林固沙”的治理方法。

  2019年,隆子縣被確定為(wei) 全國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同年9月,隆子縣沙棘林被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認證為(wei) “世界最大人工種植連片沙棘”。

  目前,全縣人工沙棘林種植麵積為(wei) 50.33平方千米。2021年,隆子縣出售沙棘果產(chan) 生效益超179萬(wan) 元,沙棘苗產(chan) 生效益超222萬(wan) 元。在沙棘林中,種植美國蘭(lan) 草、紫花苜蓿草等麵積達3500多畝(mu) ,年均收割3次,可有效解決(jue) 牛羊飼草料短缺問題,多餘(yu) 草料還向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奶牛基地等銷售,能有效增加群眾(zhong) 收入。

  綠起來的隆子河穀,讓群眾(zhong) 腰包也鼓了起來。“通過沙棘林增加群眾(zhong) 就業(ye) 崗位、間隔種植牧草、銷售沙棘果產(chan) 品等,能為(wei) 群眾(zhong) 增收上千萬(wan) 元。”隆子縣林業(ye) 局副局長達瓦說。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li) ,藍天也是幸福。在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路上,隆子縣人民深知優(you) 美的生態環境是“搖錢樹”,群眾(zhong) 享受著生態紅利,踏著更加堅定的步伐去擁抱美好的生活。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