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截至2021年底,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公路通車總裏程21792公裏(其中瀝青路6732公裏,砂石路15060公裏),國省幹線5831公裏,農(nong) 村公路15961公裏,37個(ge) 鄉(xiang) (鎮)通暢率和通客車率均為(wei) 95%;141個(ge) 建製村通暢率和通客車率均為(wei) 86%。
著力增強通達通暢能力,建好鄉(xiang) 村發展路
一是緊繞交通先行戰略,推進公路與(yu) 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十三五”以來,投資83.73億(yi) 元建成了349條共7694.31公裏的資源路、旅遊路、產(chan) 業(ye) 路,顯著改善運輸質量和服務水平,使地區貨物交流順暢、人員往來便捷,“四好農(nong) 村路”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作用逐步顯現。二是科學謀定農(nong) 村公路路網規劃。積極將農(nong) 村公路高質量發展納入《阿裏地區交通運輸“十四五”綜合發展規劃》,確定“十四五”末期實現“雙百”目標,全地區農(nong) 村公路路網通達通暢能力逐步增強。三是提前啟動擬建項目前期工作。剩餘(yu) 8個(ge) 未通暢建製村的通暢公路項目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爭(zheng) 取立項批複就可以馬上實施。四是不斷優(you) 化建設管理。充實建設管理隊伍,提升建設管理水平。對信譽良好的施工單位開工預付款由14%上調至30%,充分保障阿裏地區農(nong) 村公路建設速度,建設進度整體(ti) 呈現良好態勢。五是不斷提升農(nong) 村公路建設質量。製定了《阿裏地區農(nong) 村公路質量提升方案》,形成了公路設計、施工、質量監督全過程管理的製度體(ti) 係,紮實開展公路工程質量專(zhuan) 項檢查工作,切實保障公路工程建設質量。
堅持因地製宜依法治路,管好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路
一是強化路政管理和執法能力建設。阿裏地區共有持證交通綜合執法人員41名,2021年共出動執法人員402餘(yu) 人次,檢查車輛3464台次,共計查獲非法營運車輛33台次、違法違規車輛17台次、路政案件6起,有效保障了公路運營安全。二是推動群養(yang) 共管。在噶爾縣探索推行“路長製”,充分調動群眾(zhong) 參與(yu) 農(nong) 村公路管理,切實發揮群眾(zhong) 主體(ti) 作用,提高了我地區農(nong) 村公路管養(yang) 水平。三是加強農(nong) 村公路路產(chan) 路權保護。安排執法和養(yang) 護人員聯動巡查工作,確保公路管養(yang) 全覆蓋,保證公路安全暢通和公路資產(chan) 完整。四是交通惠民事實全麵落實。本著“取之於(yu) 民,利之於(yu) 民”的出發點,優(you) 先就近吸納本地農(nong) 牧民參與(yu) “四好農(nong) 村路”建設,每年約提供公益性崗位1700個(ge) ,“十三五”以來,累計為(wei) 當地農(nong) 牧民創收達6.8億(yi) 元,確保“建成一條公路,增收一方百姓,促進一方發展”。
著力補齊養(yang) 護短板,護好群眾(zhong) 致富路
一是逐步健全農(nong) 村公路養(yang) 護體(ti) 製機製。印發《阿裏地區深化農(nong) 村公路管理養(yang) 護體(ti) 製改革實施方案》和《阿裏地區農(nong) 村公路養(yang) 護資金管理辦法》,推進農(nong) 村公路管養(yang) 工作規範化,提升管養(yang) 工作水平。二是保障投入常態化。“十三五”以來累計投資9830萬(wan) 元實施農(nong) 村公路養(yang) 護工程;累計落實“四好農(nong) 村路”養(yang) 護補貼專(zhuan) 項資金4200萬(wan) 元;積極落實2022年日常養(yang) 護補助資金6838萬(wan) 元,有效治理了公路病害及隱患,減少了危橋數量,充分保障了公路日常養(yang) 護、搶險、抗災、保通工作。三是路域環境整治全麵開展。共投入養(yang) 護工人3303人次,各類機械468台次、清理公路沿線落石、積土、垃圾等189噸,努力營造“暢、安、舒、美”的交通出行環境。四是優(you) 化養(yang) 運組織新模式。鼓勵各縣探索“養(yang) 護公司+合作社”、農(nong) 牧民施工隊或致富帶頭人分段承包、定額包幹等新模式,已組建縣級“養(yang) 運一體(ti) 化”經營公司4家、養(yang) 護公司1家,平穩有序推進農(nong) 村公路養(yang) 護市場化改革及農(nong) 村客運長久發展。
強力推進農(nong) 村客運,運營好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橋梁
一是堅持源頭監管。為(wei) 切實保障客運站經營者和旅客的合法權益,規範地區客運站旅客運輸經營行為(wei) ,督促實名售票製度、“三不進站、七不出站”等製度落實,切實履行行業(ye) 監管職能。二是不斷完善客運基礎設施。2019年新建的地區客運站、普蘭(lan) 縣客運站已投入使用,15個(ge) 鄉(xiang) 鎮交通綜合服務站也在積極整改中,建設完成73個(ge) 農(nong) 村客運停靠點,進一步改善了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出行條件。三是確保真通實達。采取“預約響應+非定線”的農(nong) 村客運運營模式,依靠5家客運公司、17輛農(nong) 村客運班車使15個(ge) 鄉(xiang) 鎮121個(ge) 建製村全麵實現“路通暢、車通達”。
下一步工作舉(ju) 措
一是紮實推進“雙百”目標建設,加大農(nong) 村公路路網和道路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力爭(zheng) 在“十四五”期間建成日土縣客運站及塔爾欽客運站,實現具備條件的鄉(xiang) 鎮、建製村通硬化路和客車;二是全麵深化養(yang) 護體(ti) 製改革,加快推進噶尓縣全國“農(nong) 村公路管理養(yang) 護體(ti) 質改革”試點示範創建工作,確保如期達標;三是推動農(nong) 村寄遞物流體(ti) 係建設,以鄉(xiang) 鎮綜合客運服務站為(wei) 載體(ti) ,新增物流集散中心、存儲(chu) 場等綜合服務項目,增進客、貨、郵融合發展。
來源: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