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雪域高原冰雪消融,西藏自治區加查縣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冬蟲夏草采挖季。
挖了30多年蟲草的達瓦,此次在海拔4800多米的索囊溝采挖。出發這天清晨,他準備好食物、爐子、柴火、被褥等生活必需品上山,在一條溪流旁的開闊處紮好帳篷,整理好床鋪。兩(liang) 個(ge) 月的蟲草采挖季,他大部分時間都將在這片曠野裏度過。
安頓好住所,達瓦並沒有立即出發找蟲草。中午時分,他和家人在草地上閑適地喝著酥油茶、享用在家準備好的風幹肉、餅,隨後才背上背包、帶上小鋤頭,向荒野深處走去。
達瓦從(cong) 13歲開始上山挖蟲草,30多年間,挖蟲草這件事對達瓦的意義(yi) 也在慢慢變化。
“小時候,挖蟲草是家裏最重要的經濟來源,每個(ge) 蟲草季都不能錯過。”達瓦說,由於(yu) 這裏蟲草產(chan) 量好,價(jia) 格高,村裏家家戶戶的吃穿用度大部分要靠賣蟲草的收入。23歲那年,他在挖蟲草時邂逅了18歲的次旦卓嘎,互生情愫並結為(wei) 伉儷(li) 。此後,夫妻倆(lia) 總是一起上山挖蟲草,互相照顧。“很長一段時間內(nei) ,我們(men) 靠挖蟲草的收入養(yang) 大三個(ge) 孩子,供他們(men) 念書(shu) 上學。”
蟲草多生長在海拔較高的高山草甸,在野外挖蟲草是非常艱辛的工作。達瓦熟練地匍匐在地,“地毯式搜索”蟲草的影子,找完一塊地再迅速換一個(ge) 地方。從(cong) 遠處看,他似乎和荒原融為(wei) 一體(ti) ,很難發現人影。
幾十年間,達瓦翻遍了這裏的每一座山。哪片山上蟲草多,哪些地方不長蟲草,他都了如指掌,這也讓他成為(wei) 村裏挖蟲草的好手。“有的時候每天能找到60多根,我把褲腿剪開,下麵紮上皮筋,把蟲草放在裏麵。”
每到蟲草季,達瓦每天早上六七點出發,背上幹糧在外待一整天,很晚才能回到帳篷。人煙稀至的荒野中,他遇到過雪豹、棕熊,還時常遭遇各種惡劣天氣。“山裏下雪之後找蟲草,膝蓋和手很冷;有時候山裏下雨,衣服也會(hui) 被淋濕。”
艱苦的勞作中也有樂(le) 趣。每天從(cong) 曠野歸來,達瓦和村民們(men) 互相串門,在雪山腳下跳起鍋莊,是山裏難得的放鬆時光。
十多年前,隨著當地基礎設施改善,達瓦買(mai) 了一輛卡車跑起了運輸,“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天能掙1萬(wan) 元人民幣”。加上家裏售賣果苗和土地分紅的收入,達瓦家的經濟來源已經多元化,不再把挖蟲草作為(wei) 一年到頭的“指望”。
“現在找蟲草的心情不像之前那麽(me) 急迫了。”達瓦笑著說,即便是住在帳篷裏,現在的條件也好了很多。“以前在山上,隻有土豆、糌粑就著辣椒吃。晚上住在白帳篷裏,地上鋪一層幹樹枝睡覺。現在帶的食物豐(feng) 富了很多,還可以用太陽能發電。”大家的生態保護意識也提高了,“挖完蟲草我們(men) 會(hui) 把土填回去,吃飯等產(chan) 生的垃圾也會(hui) 隨身帶走。”
盡管挖蟲草的收入已不那麽(me) 重要,達瓦仍非常感激這份山野的饋贈。在野外午餐後,他總會(hui) 留下糌粑、奶渣等食物供山裏的動物們(men) 享用。他說,希望蟲草能夠持續生長,繼續為(wei) 村民們(men) 帶來福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