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非耕地西瓜栽培。
有機生態型黃瓜栽培。
近日,記者從(cong) 西藏自治區農(nong) 科院獲悉,由西藏自治區農(nong) 科院完成的非耕地蔬菜利用技術成果的應用,在國家大宗蔬菜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和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大力幫助下,首次突破高原高寒喜溫蔬菜周年生產(chan) 的禁區,並構建了西藏河穀區特點的非耕地無土栽培技術體(ti) 係,對提升西藏非耕地設施蔬菜技術水平、產(chan) 品質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義(yi) ,促進非耕地設施農(nong) 業(ye) 可持續發展和大麵積非耕地的高效開發利用,為(wei) 西藏開發非耕地資源提供了技術儲(chu) 備。
“西藏地處高原,平均氣溫偏低,不利於(yu) 蔬菜生長,但高原上日照百分率高,光照強度大,非常適宜設施農(nong) 業(ye) 的發展,設施結構的優(you) 劣直接影響蔬菜的生產(chan) ,特別是冬春季的反季節供應、產(chan) 量以及質量,進而影響西藏蔬菜產(chan) 業(ye) 發展。”西藏自治區農(nong) 科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員、國家大宗蔬菜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拉薩綜合試驗站站長劉玉紅說,結合20多年的蔬菜生產(chan) 基地規劃和高效日光溫室設計的經驗及我國北方地區高效日光溫室技術成果,根據西藏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氣候、材料及市場等實際情況,先後在一些單位的溫室設計和建造實踐中進行驗證試驗,確定了高效日光溫室的結構參數,編製了《高效日光溫室建造技術規範》地方標準。
目前,西藏自治區農(nong) 科院在全區七市(地)設計了蔬菜基地2.5萬(wan) 餘(yu) 畝(mu) (其中高原型日光溫室9545畝(mu) ),在海拔4500米的那曲市和5020米的唐古拉山口以及海拔4400米的阿裏地區噶爾縣修建高原型高效日光示範溫室20座,種植番茄、辣椒、西葫蘆、芹菜、小白菜等獲得成功,填補了高原高寒地區相關(guan) 蔬菜種植的空白。
針對戈壁、河灘和沙化土地沒有土壤,無土栽培是唯一種植方式。在技術研發中注重從(cong) 非耕地的資源條件入手,集成了品種、基質配方、水分高效利用管理、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模式25套,形成了從(cong) 種到收全流程標準化技術體(ti) 係。
劉玉紅表示,該技術成果已在全區7市(地)30多個(ge) 縣(區)廣泛應用,2002-2021年累計在全區推廣麵積達1.8萬(wan) 畝(mu) ,新增蔬菜總產(chan) 量12.47萬(wan) 噸,新增社會(hui) 經濟效益1.1億(yi) 元。新技術具良好生產(chan) 性能及抗病抗逆性,對農(nong) 民增收、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業(ye) 環境保護、安全食品生產(chan) 、調節豐(feng) 富市場供應以及促進產(chan) 業(ye) 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