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拉孜縣:團結奮鬥舞蹁躚

發布時間: 2022-04-27 11:10:00 來源: 中國民族宗教網

  拉孜縣位於(yu)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西部,雅魯藏布江穿境而過,珠穆朗瑪峰矗立在遠方。拉孜縣平均海拔4050米,全縣轄11個(ge) 鄉(xiang) 鎮、98個(ge) 行政村,生活著藏、漢、回、白、苗、東(dong) 鄉(xiang) 、撒拉等多個(ge) 民族。拉孜縣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條主線,始終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wei) 各項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不斷提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水平,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發展。

  緊扣主線,做實做細做好宣傳(chuan) 教育

  “波啦(藏語,意為(wei) 爺爺),這是藏漢雙語版的《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條例》,您拿回家看看。”在拉孜縣城老中尼路,拉孜縣民族宗教事務局工作人員尼瑪普赤拿起小冊(ce) 子,遞給旦增老人。

  拉孜縣民宗局在老中尼路設立了民族團結宣傳(chuan) 點,現場工作人員積極向各族群眾(zhong) 宣講黨(dang) 的民族理論政策,開展民族團結知識問答,吸引不少群眾(zhong) 駐足。

  “這個(ge) 活動好,既宣傳(chuan) 了政策,又解答了我們(men) 的疑問,希望以後能多多開展。”旦增老人說。

  近年來,拉孜縣全麵加強黨(dang) 的領導,成立了由縣委書(shu) 記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鄉(xiang) 鎮及縣直部門為(wei) 成員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作為(wei) 一項長期任務、係統工程統籌謀劃,建立健全創建工作機製,為(wei) 創建工作開展提供堅實保障。

  拉孜縣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條主線,製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實施方案,將民族團結進步宣傳(chuan) 教育作為(wei) 重要內(nei) 容納入全縣宣傳(chuan) 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總體(ti) 規劃,促進創建活動多層次、立體(ti) 化、全方位開展。通過廣場滾動電子屏、“拉孜發布”等微信公眾(zhong) 號、街道宣傳(chuan) 欄等載體(ti) ,常態化宣傳(chuan) 民族團結進步先進人物典型事跡,播放新舊西藏對比教育視頻,張貼民族團結知識海報、宣傳(chuan) 標語等,營造濃厚的民族團結進步氛圍,促進各族人民手足相親(qin) 、守望相助。

  豐(feng) 富形式,使創建有形有感有效

  走進拉孜鎮中心小學,伴隨著課間操音樂(le) ,孩子們(men) 或旋轉或跳躍,朝氣蓬勃。作為(wei) 西藏自治區首批“非遺特色縣”,拉孜縣將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拉孜堆諧改編成堆諧操,並在校園推廣。

  拉孜堆諧是一種融歌舞、說唱、彈奏為(wei) 一體(ti) 的民間歌舞藝術形式,距今已有700多年曆史。2007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hui) 上,90名來自拉孜縣的農(nong) 牧民激情飛揚地表演了舞蹈節目《飛弦踏春》,一時傾(qing) 倒億(yi) 萬(wan) 觀眾(zhong) 。此後,這一文化瑰寶為(wei) 越來越多的人們(men) 了解和喜愛,走上了更大的舞台。

  為(wei) 了更好地傳(chuan) 承與(yu) 創新堆諧這一傳(chuan) 統歌舞藝術,拉孜縣一方麵對以堆諧為(wei) 代表的非遺進行係統性保護和傳(chuan) 承,另一方麵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推動堆諧進校園。

  “堆諧被引入課堂後,孩子們(men) 親(qin) 身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自覺做中華文化的守護者、傳(chuan) 承者。”拉孜鎮中心小學“非遺進校園”活動負責人赤列加措說。

  近年來,拉孜縣不斷創新載體(ti) ,豐(feng) 富形式,把創建工作下沉到社區、鄉(xiang) 村、學校、寺廟等基層單位,運用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方式,搭建便於(yu) 群眾(zhong) 參與(yu) 的平台,讓創建工作更加有形有感有效。

  每逢春節、元宵節、藏曆新年、中秋節等傳(chuan) 統節日,拉孜縣都會(hui) 組織開展送“福”字、送“紮西德勒”、“元宵喜樂(le) 匯”“微廚房”等活動,促進各民族相互交流,共同感受大家庭的溫暖。每年3月28日,拉孜縣各地設多個(ge) 民族團結宣傳(chuan) 點,舉(ju) 辦“升國旗、唱國歌”活動、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日活動等,共同感受新舊西藏對比變化,表達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感恩之情,歌唱幸福生活、歌唱社會(hui) 主義(yi) 。每年6月2日是日喀則市“民族團結進步日”,拉孜縣廣泛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共創共享心連心”書(shu) 法比賽、共唱“愛我中華”、評選“民族團結之花”等活動,讓“三個(ge) 離不開”“五個(ge) 認同”深入人心。

  各鄉(xiang) 鎮、各行業(ye) 也湧現出一些創新做法。比如,曲下鎮探索廣播響起來、歌曲唱起來、舞蹈跳起來、故事講起來、文化牆立起來、氛圍濃起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起來、交往密起來、心連起來、手連起來的民族團結“10個(ge) 起來”做法,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的“曲下樣板”;曲瑪鄉(xiang) 因地製宜,製定多方幫學、考評督學、學以致用、示範教學“四步提升法”,推動村幹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攻堅行動,夯實基層基礎;拉孜縣民間藝術團和98個(ge) 行政村藝術隊精心編排展現時代價(jia) 值、涵養(yang) 文明鄉(xiang) 風、凝聚民族精神的文藝節目,深入鄉(xiang) 鎮、村(社區)、學校、寺廟等地演出。創建活動廣泛深入機關(guan) 、企業(ye) 、鄉(xiang) 鎮、學校、寺廟、部隊、村居、家庭、景區,呈現出各方共同參與(yu) 創建、人人維護民族團結的良好局麵。

  深化內(nei) 涵,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拉孜縣查務鄉(xiang) 森格隆村,有一個(ge) 多民族家庭,他們(men) 的故事是村裏的美談。

  1998年,葉建成從(cong) 四川來到西藏務工,與(yu) 藏族姑娘倉(cang) 木覺相識相愛,後來在拉孜縣森格隆村成家立業(ye) 。葉建成經常幫助鄰裏解決(jue) 一些困難,村裏大大小小的活動他都積極參加,村民們(men) 越來越喜歡他。

  為(wei) 了更好地融入這個(ge) 大家庭,葉建成主動學習(xi) 藏語,還當起了村裏的宣講員,把黨(dang) 的好政策和自己掌握的知識講給鄉(xiang) 親(qin) 聽。為(wei) 了讓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他每年都帶領20多位鄉(xiang) 親(qin) 外出務工。村民達瓦紮西說:“在工地上,葉建成很照顧我們(men) ,他是個(ge) 非常值得信賴的人。”

  2019年,葉建成正式成為(wei) 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並被評為(wei) 拉孜縣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ge) 人。“我愛森格隆村,我要和大家一起奮鬥,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葉建成說。

  在拉孜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比比皆是。多年來,遠隔千裏的滬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也共同書(shu) 寫(xie) 了一段段手足相親(qin) 、守望相助的佳話。

  “疫情終會(hui) 過去,靜候春暖花開。上海加油!”近日,上海勞林人力資源管理谘詢服務中心負責人高燕收到一條視頻——多名西藏青年為(wei) 上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加油。

  從(cong) 1995年開始,上海對口支援日喀則已經持續了27年。上海援藏拉孜聯絡小組認真貫徹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對口援藏工作的決(jue) 策部署,立足拉孜資源稟賦,謀劃和實施援藏項目,在助力拉孜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密切了兩(liang) 地的聯係、深化了感情。

  近年來,拉孜縣大力推進嵌入式社會(hui) 結構和社區環境建設,推動各民族由空間嵌入拓展到經濟、文化、社會(hui) 、心理的全方位嵌入,鼓勵縣內(nei) 群眾(zhong) 外出就業(ye) 、就學、經商,支持縣外企業(ye) 、群眾(zhong) 前來創業(ye) 發展,努力創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le) 的社會(hui) 條件,廣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