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特寫:珠峰科考“尋寶人”
5月初,珠峰腳下風雪頻仍。海拔5200米的大本營,來了一群“尋寶人”。每天天一亮,他們(men) 就從(cong) 帳篷出發,拿著鏟子、鎬,以及各種大小形製的容器,走向冰川、荒野和一條條小河尋找看不見的“寶貝”。
“巔峰使命”珠峰科考正在進行,這支“尋寶人”隊伍來自蘭(lan) 州大學泛第三極環境中心。作為(wei) 此次珠峰科考的冰川微生物科考分隊,他們(men) 負責收集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樣本,分析珠峰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
科研人員在珠峰地區采集土樣(4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旦增尼瑪曲珠 攝
“我們(men) 這個(ge) 工作看起來就像‘挖寶’。”科考隊員、蘭(lan) 州大學博士生汪文強說,他們(men) 需要在珠峰不同海拔高度下,采集冰、雪、大氣、土壤、徑流、湖泊等不同環境中的微生物樣品。
隊員們(men) 穿著紅色衝(chong) 鋒衣,戴著厚厚的帽子、手套,走出帳篷,哈著白氣,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從(cong) 海拔5200米到6500米,都有這支科考隊隊員們(men) 的身影。
珠峰地區高寒缺氧,雖然已經入夏,但是冰川融水匯流的河水,依然冰冷刺骨。在河流裏采集水體(ti) 樣品需要提前一天把容器放入河中,等待一天後再撈出,才能完成采樣和水體(ti) 監測。帶著團隊在東(dong) 絨布冰川區域采集水樣的張蔚珍研究員告訴記者,采到的水樣要抓緊做好遮光,不然陽光一照射,工作就白做了。
在東(dong) 絨布冰川區域,科研人員正在進行微生物指標水樣采集(4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旦增尼瑪曲珠 攝
珠峰地區風雲(yun) 變幻、氣象萬(wan) 千。每天,科考隊員們(men) 都要早起頂著寒風外出采樣,午飯就簡單吃點提前備好的麵包、餅幹,直到天黑才返回珠峰大本營。
大本營夜深人靜時,他們(men) 還在抓緊處理采集回來的樣品。科考隊員劉陽說:“需要在48小時內(nei) 完成對水體(ti) 樣品中細菌、病毒等生物的過濾和固定。”
科研人員正在提取冰川融水裏的微生物(4月30日攝)。 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如果不及時固定,水體(ti) 中的微生物群落結構和病毒特征會(hui) 發生很大變化,影響實驗結果。”劉陽對記者說道。
“我們(men) 團隊專(zhuan) 注於(yu) 微生物初級生產(chan) 力的測定,將得到珠峰冰川徑流初級生產(chan) 力的第一手資料,對評估珠峰徑流碳匯潛力具有重要意義(yi) 。”張蔚珍說。
根據考察計劃,冰川微生物科考分隊預計在5月20日左右完成本次考察任務,珠峰冰川微生物的奇妙世界不久將被“尋寶人”掀開神秘麵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英雄凱旋!“巔峰使命”珠峰科考登頂隊員順利下撤至大本營
5月5日17時許,13名珠峰登頂科考隊員安全下撤到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營,隊員們身體狀況良好安全圓滿完成任務。[詳細] -
登絕頂·探微觀·解謎題——中國科考探秘地球之巔
5月4日,中午時分,執行“‘巔峰使命’——珠峰極高海拔地區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任務的13名科考隊員,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詳細] -
我國珠峰科考首次突破八千米以上海拔高度
4日中午,13名珠峰科考隊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這是我國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在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研究曆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