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雪域高原成大數據中心“理想地”

發布時間: 2022-05-07 08:44:00 來源: 《瞭望》

  在海拔 6500 米的珠峰前進營地,中國移動工作人員在調試 5G 基站(2020 年 5 月 21 日攝) 晉美多吉 攝  

  “西藏常年平均氣溫低,自然降溫就能保證大數據中心散熱。而高原空氣幹燥、潔淨度高,二氧化硫含量極低,又能延長各類服務器的使用壽命。”

  截至2021年底,全區移動電話基站數超過6.06萬(wan) 個(ge) ;5G終端用戶數達到107.97萬(wan) 戶;光纜線路達27.14萬(wan) 公裏;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超過19G/戶/月,居全國第一

  “十四五”期間,西藏將加快布局5G、綠色數據中心、物聯網、工業(ye) 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積極融入“東(dong) 數西算”布局,加快發展高新數字產(chan) 業(ye) ,建設麵向南亞(ya) 的數字港,推動數字經濟規模突破600億(yi) 元

  近年來,隨著一批批數字經濟項目落地雪域高原,新基建應用加速推進,西藏數字經濟發展底座不斷築牢,釋放出發展新潛力。全區數字經濟規模突破330億(yi) 元,產(chan) 生多家知名企業(ye) ,西藏自治區在數字經濟領域跑出加速度,數字經濟接棒成為(wei) 高原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新動能。

  高原發展數字經濟有先天優(you) 勢

  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氧氣含量低於(yu) 平原地區,常年氣溫明顯低於(yu) 同緯度地區。低溫低氧環境,雖然對人類長期居住帶來挑戰,卻是大數據中心的“理想地”。“西藏常年平均氣溫低,自然降溫就能保證大數據中心散熱。而高原空氣幹燥、潔淨度高,二氧化硫含量極低,又能延長各類服務器的使用壽命。”蘭(lan) 州大學信息科學與(yu) 工程學院副教授許存祿說。

  依托雪域高原的天然優(you) 勢,多家企業(ye) 先後在西藏建設雲(yun) 計算數據中心,誕生了西藏高馳科技信息產(chan) 業(ye) 集團、西藏寧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ye) 。

  作為(wei) 雪域高原信息化探索的排頭兵,西藏高馳科技信息產(chan) 業(ye) 集團承擔著全區信息化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的重任,支撐全區重點工程信息網絡安全,促進互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與(yu) 各行業(ye) 融合創新發展,並在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政務等領域取得諸多成果。

  寧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目前擁有西藏最大的雲(yun) 計算數據中心,占地麵積64.5萬(wan) 平方米,總投資118億(yi) 元,項目全部建成後可容納7萬(wan) 個(ge) 機櫃。考慮到南亞(ya) 國家市場需求龐大而自身大數據產(chan) 業(ye) 發展滯後,寧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正立足西藏,不斷開拓南亞(ya) 市場,為(wei) 信息化建設還在初步階段的南亞(ya) 各國提供完善的數據處理服務。

  豐(feng) 富的水電也是數字經濟企業(ye) 在西藏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青藏高原是亞(ya) 洲多條主要江河的源頭區,多條大江大河流經高山峽穀,蘊藏著豐(feng) 富的水能資源。《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白皮書(shu) 顯示,西藏水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為(wei) 1.74億(yi) 千瓦,位居全國第一。同時太陽能、地熱能等綠色能源豐(feng) 富。依靠資源稟賦,西藏逐步打造以水電為(wei) 主,太陽能、風能、地熱等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

  受本地消費市場限製,西藏富餘(yu) 水電要通過外送消化。“目前外送能力尚未跟上,豐(feng) 水期很多水電隻能白白浪費。”西藏自治區發改委主任斯朗尼瑪說,以雅魯藏布江幹流大型水利樞紐工程藏木水電站為(wei) 例,僅(jin) 2019年6月至10月的棄水電量就達4.7億(yi) 度。

  寧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蔣寧表示,大數據產(chan) 業(ye) 可穩定消化大量電能。待西藏雲(yun) 計算數據中心全部建成後,僅(jin) 拉薩基地一年就能消化40億(yi) 至60億(yi) 度電,避免富餘(yu) 水電的浪費。

  西藏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旺堆表示,在國家東(dong) 數西算工程背景下,西藏可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you) 勢,承接東(dong) 部發達地區的算力需求。在此過程中促進東(dong) 西部數據流通、價(jia) 值傳(chuan) 遞,帶動數據中心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由東(dong) 向西有效轉移,讓西藏融入到全國發展格局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數字場景應用方興(xing) 未艾

  “十三五”以來,西藏出台一係列政策,優(you) 化營商環境,發展數字產(chan) 業(ye) ,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應用場景日益豐(feng) 富,產(chan) 業(ye) 生態持續完善,數字經濟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

  西藏自治區通信管理局局長閆宏強說,近年來,西藏開展電信普遍服務工作,不斷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據介紹,截至2021年底,全區移動電話基站數超過6.06萬(wan) 個(ge) ;5G終端用戶數達到107.97萬(wan) 戶;光纜線路達27.14萬(wan) 公裏;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超過19G/戶/月,居全國第一。此外,西藏統一基礎雲(yun) 平台和數據中心機房初步建成,數據資源體(ti) 係正在規劃,共享交換平台和數據開放平台建設穩步推進。

  得益於(yu)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西藏不斷將信息化與(yu) 產(chan) 業(ye) 融合,創新發展新動能呈現良好勢頭。數字技術已經加速嵌入公共服務、社會(hui) 治理、民生改善等環節,正在改變高原百姓的日常生活。

  ——數字化社會(hui) 治理能力不斷增強。得益於(yu) 數字化預警係統,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dong) 區瓊嘎頂社區的卓瑪老人感受到“親(qin) 人”般的溫暖。由於(yu) 年逾80歲,加上兒(er) 女不在身邊,卓瑪老人長期獨居在家。一天治安係統發出預警,卓瑪老人已連續一周未出門活動,社區民警紮西得到信息後立即前往。待老人開門後,紮西與(yu) 其交流並確認健康和安全情況。這套由西藏高馳科技信息產(chan) 業(ye) 集團開發應用的治安立體(ti) 防控係統,構建了前端感知、數據匯聚、動態預警、核查反饋的防控閉環,並將預警信息實時推送至警務站及派出所,提高了轄區治安水平。西藏高馳科技信息產(chan) 業(ye) 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向巴次仁表示,公司聯合相關(guan) 部門打造社會(hui) 治安立體(ti) 化綜合服務平台,整個(ge) 體(ti) 係建設遵循大數據標準體(ti) 係,打造了1個(ge) 平台,8個(ge) 係統,N個(ge) 應用,平台能夠充分整合社會(hui) 資源,有效提升基層社會(hui) 管理效能。

  ——數字醫療服務提升醫療效率。2021年2月7日,一場“特殊”的診療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展開。那曲市聶榮縣一名婦女產(chan) 後全身浮腫急需救治,當地縣醫院卻無從(cong) 下手,而此時基於(yu) 5G的遠程醫療發揮了作用。診療現場,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援藏專(zhuan) 家,在遠程超聲機器人係統前,搖動操作杆,通過移動掃描和壓力傳(chuan) 導,讓位於(yu) 400多公裏之外的機械臂對患者進行相關(guan) 部位的超聲掃描,並隨時遠程調節病人身邊的超聲設備參數。兩(liang) 地醫生通過設備自帶係統進行現場交流,最終給出治療方案。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常務副院長陳虎表示,西藏基層醫療條件有限,部署遠程B超機器人後,患者可以不用轉移到上級醫院,診療時間從(cong) 2天縮短到10分鍾,不僅(jin) 提高了醫療效率,也減輕了患者的就醫負擔。

  ——智慧教育“鏈接”偏遠山村學校。在昌都市實驗小學“未來教室”裏,語文老師孫亞(ya) 潔正手持平板電腦與(yu) 同學們(men) 一起探討課文內(nei) 容,課後老師還通過小程序進行課堂知識小測試,並將上課視頻上傳(chuan) 雲(yun) 端,與(yu) 邊遠山區的學子們(men) 共享教育資源。校長吳曉龍表示,學校的每個(ge) 班級都配有電子白板,還有網絡直播教室和多媒體(ti) 閱覽室等,建起了智慧化校園管理平台,在線閱卷和電子教案設計係統等,有效提升當地的教育水平。

  ——數字技術引領語言推廣。由西藏高馳科技信息產(chan) 業(ye) 集團有限公司開發的“藏譯通”漢藏智能翻譯軟件,是以智能化漢藏翻譯為(wei) 核心基礎進行自主研發,具備漢藏雙語的語音合成、語音翻譯、語音識別等核心功能,實現了文字對文字、文字對語音、語音對語音、語音對文字的實時翻譯並附加語音播報功能,有效解決(jue) 了援藏幹部和當地群眾(zhong) 溝通難題。目前軟件累計下載量已突破144萬(wan) 次,翻譯準確率達80%以上,用戶分布在全國31個(ge) 省區市,月活躍用戶3.1萬(wan) 戶。

  據介紹,“藏譯通”除漢藏互譯功能之外,還具備“學雙語”功能。該模板以教育部、原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語委為(wei) 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編寫(xie) 的《普通話1000句》為(wei) 學習(xi) 內(nei) 容,通過動畫演示、用戶跟讀、係統打分的方式,為(wei) 用戶提供學習(xi)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及藏語的平台。

  數字經濟助力

  西藏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國家和援藏省市的進一步強化支持下,西藏經濟社會(hui) 迎來新發展:2021年地區生產(chan) 總值突破2000億(yi) 元,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3%和14%,位居西部地區前列。作為(wei) 全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西藏在脫貧攻堅戰中消除了困擾雪域高原上千年的絕對貧困,與(yu) 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小康社會(hui) ,62.8萬(wan) 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隨著國家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去粗放投資拉動經濟發展的模式已逐步淡出曆史,而以5G通訊基站、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建設為(wei) 方向的新基建成為(wei) 新主角。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成為(wei) 當前西藏的共識共為(wei) 。

  把數字經濟作為(wei) 重要突破方向,抓住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窗口,對實現西藏高質量發展至關(guan) 重要。“與(yu) 全國其他地方相比,西藏產(chan) 業(ye) 發展成本高收益低,加上地廣人稀等因素影響,區內(nei) 經濟活動以及與(yu) 外部的商業(ye) 往來,額外產(chan) 生很多成本,產(chan) 業(ye) 發展沒有價(jia) 格競爭(zheng) 力。”向巴次仁說,5G所具有的高速率、低時延和大連接特點,逐漸滲透到經濟社會(hui) 的各行業(ye) 各領域,這是西藏未來發展的重大機遇。

  據了解,西藏未來聚焦天然飲用水、藏醫藥、民族手工業(ye) 、清潔能源等特色產(chan) 業(ye) ,以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特色產(chan) 業(ye) 全麵滲透,加快推進工業(ye)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其中在工業(ye) 領域培育一批優(you) 秀的係統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部署工業(ye) 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為(wei) 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提供遠程診斷、運營服務、工業(ye) 雲(yun) 服務等,在農(nong) 牧業(ye) 方麵引導大型農(nong) 牧場、農(nong) 業(ye) 企業(ye) 、農(nong) 民合作社引進智能傳(chuan) 感與(yu) 控製係統,建設智慧農(nong) 牧場,實現鄉(xiang) 村經濟全麵振興(xing) 。

  在改造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同時,西藏著力推進高原特色技術和信息化關(guan) 鍵共性技術研發和應用,扶持培育雲(yun) 計算、大數據、藏語文、衛星應用等關(guan) 聯度高、聯動性強的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集群,構建開放、協同的信息產(chan) 業(ye) 生態,形成一批本地骨幹企業(ye) 、特色企業(ye) ,夯實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基礎,支撐“數字西藏”建設。

  “十四五”期間,西藏將加快布局5G、綠色數據中心、物聯網、工業(ye) 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積極融入“東(dong) 數西算”布局,加快發展高新數字產(chan) 業(ye) ,建設麵向南亞(ya) 的數字港,推動數字經濟規模突破600億(yi) 元。

  為(wei) 達到這一目標,受訪幹部和專(zhuan) 家學者建言,第一,西藏要繼續強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現4G和5G的協同發展。部分受訪者建議,在“十四五”規劃前期,農(nong) 村偏遠地區仍以4G為(wei) 主,更進一步拓寬寬帶覆蓋的深度和廣度。“十四五”中後期,待西藏5G網絡、千兆網覆蓋逐步完善、產(chan) 業(ye) 發展更加成熟後,再進一步支持農(nong) 村和偏遠地區“雙千兆”網絡建設。

  第二,優(you) 化西藏數字營商環境,整合數字經濟發展資源。向巴次仁建議,持續努力改善西藏營商環境,通過建設數字信息產(chan) 業(ye) 園吸引國內(nei) 互聯網巨頭入駐,產(chan) 業(ye) 園將實現現有產(chan) 業(ye) 資源的整合、區內(nei) 外優(you) 勢資源的落地以及人才與(yu) 技術的儲(chu) 備,發揮出產(chan) 業(ye) 集聚和以點帶麵的效果。

  第三,加強信息技術人才援藏力度,為(wei) 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受訪者普遍反映,西藏發展數字經濟麵臨(lin) 人才引進難、留住難的問題。閆宏強說,西藏可爭(zheng) 取以援藏的方式,從(cong) 國內(nei) 各省市、中央部委、央企引進專(zhuan) 業(ye) 人才。旺堆建議,政府可在工資、子女教育等方麵著手,吸引國內(nei) 信息化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來西藏發展,同時培養(yang) 本地人才,為(wei) 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支撐。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