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固廢處置利用新技術在西藏廣泛應用
近日,記者從(cong) 西藏自治區科技廳獲悉,由西藏大學、天津大學、拉薩盛運環保電力有限公司、西藏碧水源環境技術有限公司主導完成的“高原固廢生物質清潔處置與(yu) 高效利用的理論及技術”項目榮獲2021年度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隨著西藏經濟社會(hui) 及旅遊業(ye) 的快速發展,城鄉(xiang) 生活垃圾、旅遊垃圾、汙泥等固體(ti) 廢棄物生物質(簡稱“固廢生物質”)也隨之增長,垃圾填埋在拉薩、日喀則等市(地)已經接近飽和。傳(chuan) 統的填埋方式既浪費資源,也易產(chan) 生二次汙染。另外,還有一些農(nong) 林生物質剩餘(yu) 物,包括農(nong) 牧區青稞秸稈、青稞釀酒的剩餘(yu) 物等一直以來不能得到開發利用,生活及旅遊垃圾、汙泥、青稞秸稈等固廢生物質年獲得量近150萬(wan) 噸。若處置方式不當,將嚴(yan) 重影響西藏發展和作為(wei) 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戰略定位,因此尋找更科學有效的垃圾處理方式越來越重要。
“考慮到垃圾填埋在西藏多市(地)已接近飽和,也具有對土壤和地下水汙染的長期風險。目前,固廢生物質處置利用的主流技術包括集中焚燒、熱解氣化、厭氧發酵,這些技術具有不同的原料及應用場景適應性,用在西藏高原,麵臨(lin) 許多挑戰。”西藏大學教授、天津商業(ye) 大學副校長、教授陳冠益說,“我們(men) 項目團隊立足高原特殊自然環境特點,結合西藏實際需求,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形成了麵向高原固廢生物質處置與(yu) 利用的理論與(yu) 應用技術體(ti) 係,對於(yu) 高原固廢環境問題的解決(jue) 提供了長期性的、係統的、具體(ti) 的、可行的方案,對於(yu) 西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建設西藏國家生態文明高地,推進西藏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西藏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yi) 和戰略意義(yi) 。”
針對西藏獨特的自然環境條件,該項目成果具有很大的創新與(yu) 突破。建立了高原固廢能量轉化模型,揭示轉化機製,提出調控方法,支撐所開發技術的高原適應性和能效先進性;從(cong) 汙染物遷移機製入手,建立遷移網絡和仿真模擬;提出主要汙染物的追蹤、控製方法,建立環境效應評估模型,支撐所開發技術的高原適應性和環保先進性;基於(yu) 高原固廢生物質處理的不同場景,提出針對性的技術策略,麵向大中規模生活垃圾的集中處理——先進焚燒技術、中小規模旅遊垃圾/村鎮垃圾/農(nong) 林剩餘(yu) 物的熱解氣化技術、餐廚垃圾/市政汙泥的厭氧發酵技術等。
據了解,該項目成果在西藏多家企業(ye) 進行示範應用,應用單位包括高原垃圾處理廠、汙水處理廠的汙泥處理、村鎮及旅遊垃圾處理的環保公司等;包括為(wei) 西藏碧水源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指導,協助指導其進行汙泥處置,為(wei) 拉薩盛運環保電力有限公司的垃圾焚燒廠服務,受益人群廣,社會(hui) 經濟效益顯著。
此外,該項目成果在西藏和青海高原地區已普遍進行應用,並累計處理75萬(wan) 噸廢物,經濟效益近3億(yi) 元,環境社會(hui) 效益突出,對解決(jue) 高原固廢的環境問題意義(yi) 重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自治區進一步推動5G技術賦能千行百業
為進一步推動西藏“5G+”行業深度融合,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千行百業,由自治區通信管理局、自治區黨委網信辦、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指導,自治區互聯網協會、自治區房地產業協會主辦。[詳細] -
西藏藏藥生產企業不斷提升藏藥生產質量
近年來,西藏藏藥生產企業對傳統的藏藥炮製加工生產技術進行改造,不斷提升藏藥生產質量,為更好服務人民群眾的健康做出了積極貢獻。 [詳細] -
“西藏青稞和飼草產業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啟動
近日,由西藏自治區農科院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要經濟作物優質高產與產業提質增效科技創新”專項之“西藏青稞和飼草產業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啟動會在西藏農業科技創新園召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