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華全媒+丨西藏當雄:天邊的電影院

發布時間: 2022-05-22 09:12:00 來源: 新華網


在西藏當雄縣拉多村,羅珠在準備放映電影所需的器材(5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家住西藏當雄縣的羅珠是一名農(nong) 村公益電影放映員。從(cong) 1985年起,他用光影架起藏北高原牧民與(yu) 文化藝術之間的橋梁,放映電影的足跡遍布藏北草原近兩(liang) 百個(ge) 村莊。

  當雄縣隸屬西藏拉薩市,平均海拔4300多米,是拉薩有名的牧業(ye) 基地。

  第一次看電影那年,羅珠十歲。在他的印象中,鐵箱子裏裝的放映機是不被允許碰觸的物件,搭建幕布是村裏人搶著幫忙的活兒(er) 。“隻記得銀幕上才旦卓瑪老師在北京唱歌。”羅珠說,大家圍著鼓掌叫好,幕布背麵都站滿了人。

  後來,縣裏招電影放映員,會(hui) 開手扶拖拉機的羅珠腦子靈活、人也勤奮,成功應聘。從(cong) 學習(xi) 倒帶、架幕布開始,羅珠成為(wei) 一名電影放映員。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牧民的文化生活匱乏,看電影是難得的消遣。羅珠開著手扶拖拉機,裝上幕布、放映機、膠片、發電機以及路上的口糧和被褥,在當雄縣各個(ge) 村子輪流放電影,一圈走下來要用三個(ge) 多月的時間。

  後來,電視機慢慢普及,手機也走入普通百姓家。與(yu) 此同時,羅珠的設備從(cong) 膠片換成數字放映機,影片供應也不斷更新。除了觀眾(zhong) 喜歡的動作片和戰爭(zheng) 片,還有關(guan) 於(yu) 畜牧養(yang) 殖的科普片等。

  據介紹,拉薩市電影發行放映培訓中心正配合各縣區,逐步開展將露天電影從(cong) 室外轉向室內(nei) 的工作,把電影放映的服務下放到鄉(xiang) 鎮裏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wei) 村民提供更加便利、舒適的觀影體(ti) 驗。

  對羅珠而言,無論是在風吹日曬的草原上,還是在可以遮風擋雨的室內(nei) ,“隻要幕布一亮,群眾(zhong) 開心地笑起來,我就心滿意足了。”


裝著放映設備,羅珠開車前往鄰近的巴靈村(5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在西藏當雄縣巴靈村,羅珠(右)在電影放映前跟村民交流,商量放映地點、用電等事宜(5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西藏當雄縣巴靈村,羅珠在檢查搭建好的幕布(5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西藏當雄縣巴靈村,羅珠在調試數字電影放映機(5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西藏當雄縣巴靈村的村民在看電影(5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羅珠在電影放映間隙拍照,發往拉薩市電影發行放映培訓中心的微信工作群進行報備(5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西藏當雄縣巴靈村裏在放映電影(5月2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西藏當雄縣拉多村,羅珠在喂馬(5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潁 攝


在西藏當雄縣拉多村,羅珠在準備放映電影所需的器材(5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卞婷 攝


羅珠在開車前往鄰近的巴靈村(5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西藏當雄縣巴靈村,羅珠在搭建幕布(5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西藏當雄縣巴靈村,羅珠在安裝數字電影放映機(5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在西藏當雄縣巴靈村,羅珠在搭建幕布(5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