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嘎鬆曲珍的“芫根直播間”

發布時間: 2022-05-23 09:30: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大家好,我是嘎鬆曲珍,是昌都市類烏(wu) 齊縣土生土長的藏族姑娘。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是香遷村的‘網紅’寶貝——芫根,藏語叫‘卡脆’……”

  坐在聚光燈下,身著藏裝,通過網絡正進行直播的姑娘叫嘎鬆曲珍,是一名“90後”駐村幹部,這樣的直播場景,她已記不清做了多少次。

  2014年,從(cong) 西藏警官高等專(zhuan) 科學校畢業(ye) 後,嘎鬆曲珍就回到家鄉(xiang) 類烏(wu) 齊縣公安局工作。2019年1月,經組織選派,她到類烏(wu) 齊縣類烏(wu) 齊鎮香遷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推銷芫根的故事就從(cong) 那時開始了。

  雖然香遷村已於(yu) 2017年實現整村脫貧,但村民增收渠道單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重道遠。嘎鬆曲珍意識到,群眾(zhong) 要致富,產(chan) 業(ye) 是根本,隻有把村集體(ti) 經濟搞上去,才能更好地帶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我們(men) 經過調研發現,村裏很多人會(hui) 種植芫根,具備了加工芫根的技術;芫根不僅(jin) 好吃,在緩解高原反應等方麵功效也特別好,受到當地幹部群眾(zhong) 尤其是老人的喜愛。我們(men) 覺得發展前景好,所以想到推廣銷售芫根。但是我們(men) 的想法一提出,就有村民反映,這是給犛牛吃的飼料,誰會(hui) 買(mai) 呢?”

  如何解決(jue) 好群眾(zhong) 思想“總開關(guan) ”的問題,是擺在嘎鬆曲珍麵前的第一道難題。嘎鬆曲珍首先找到了村“兩(liang) 委”班子,經過反複協商與(yu) 溝通,最終村“兩(liang) 委”班子同意了她的想法,但想得到村民的支持卻並非易事。

  秉承“絕不放棄”的原則,嘎鬆曲珍和隊員們(men) 開始挨家挨戶入戶做思想工作,前後深入群眾(zhong) 家裏調研20餘(yu) 次,召開村民大會(hui) 討論村集體(ti) 經濟發展8次、工作推進會(hui) 5次,探索出了一條“黨(dang) 建引領、幹部帶頭、群眾(zhong) 參與(yu) ”的集體(ti) 經濟發展新路子。

  2019年4月,香遷村的芫根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開始運營,由村黨(dang) 支部牽頭,收購、加工、包裝、銷售芫根,香遷村邁出了通過加工芫根增收致富的第一步。

  “萬(wan) 事開頭難。在合作社成立後我們(men) 雖然四處宣傳(chuan) 但買(mai) 的人不多,在相互鼓勁加油中我們(men) 扛過了前三個(ge) 月,隨著宣傳(chuan) 力度的加大,前來購買(mai) 芫根的人越來越多了,我們(men) 的第一筆收入有4000元。”回憶往事,嘎鬆曲珍仍然很感慨。

  香遷村距離縣城45公裏,如何解決(jue) 運輸難題,是擺在嘎鬆曲珍麵前的第二個(ge) 難題。“運氣好的時候,村裏有人去縣城時會(hui) 順路幫忙送芫根,有時實在找不到車,我們(men) 就在路邊攔車。後來,隨著村集體(ti) 經濟的發展,村民一同實現了增收,大家開始明白合作社與(yu) 自身的利益相關(guan) ,便會(hui) 主動到村委會(hui) 來,詢問有沒有芫根需要運輸,就這樣,我們(men) 的運輸問題得到了解決(jue) 。”

  走單、裝貨、送貨,成了每日重複的工作,雖然嘎鬆曲珍是個(ge) 女孩子,但幹起這些體(ti) 力活時,她始終衝(chong) 在第一線。

  隨著芫根產(chan) 量日漸提高,如何進一步拓寬芫根銷售渠道,破解銷售難題,成為(wei) 了嘎鬆曲珍麵臨(lin) 的又一道難題。一方麵,嘎鬆曲珍積極與(yu) 上級單位部門溝通協調,在類烏(wu) 齊縣委、縣政府和類烏(wu) 齊鎮黨(dang) 委政府的幫助支持下擴大實體(ti) 銷售;另一方麵,看到微信和抖音已經成了周圍幹部群眾(zhong) 對外聯係的主要渠道,嘎鬆曲珍也決(jue) 定搭上網絡銷售、“直播帶貨”的東(dong) 風,讓香遷村的芫根銷往全國各地。2021年,香遷村的芫根收入達12萬(wan) 元,帶動全村101戶590人就地就近增收。

  嘎鬆曲珍介紹說,隨著村集體(ti) 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更多村民對村“兩(liang) 委”班子帶領大家增收致富的信心越來越足,截至目前,已成功吸引8名村幹部、11名雙聯戶戶長和36名黨(dang) 員參與(yu) 到芫根產(chan) 業(ye) 發展中,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ye) 。同時,還爭(zheng) 取到各類扶持資金70餘(yu) 萬(wan) 元,通過“黨(dang) 建引領、幹部帶頭、群眾(zhong) 參與(yu) ”的方式,修建了一間400平方米的生產(chan) 廠房。

  經過三年的探索實踐,通過專(zhuan) 題調研和民主討論,嘎鬆曲珍和同事們(men) 最終找到了一條適合香遷村發展的“黨(dang) 支部+合作社+農(nong) 戶+市場”的新模式,依托黨(dang) 支部引領,發揮帶領群眾(zhong) 致富的戰鬥堡壘作用,采取“社政”對接(合作社與(yu) 政府單位對接)、“社超”對接(合作社與(yu) 兩(liang) 家大超市對接)、“社網”對接(合作社與(yu) 微信網絡平台對接)的“三對接”模式,不斷拓寬銷路。如今,特色芫根經過香遷村專(zhuan) 業(ye) 師傅加工,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方式,以每斤60元的價(jia) 格銷往類烏(wu) 齊縣、昌都市、成都市等地,走出了一條增收致富新路子。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