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記者在位於(yu) 西藏自治區噶爾縣獅泉河鎮的生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草莓大棚內(nei) ,見到了市民紮珍和她的朋友帶著孩子前來體(ti) 驗采摘的樂(le) 趣。紮珍輕輕摘下一顆草莓果,仔細地品嚐後說:“這大棚裏的草莓香甜可口,果肉緊致奶油味足,跟傳(chuan) 統大棚裏的草莓口感不一樣。”
“風吹石頭跑,夏天穿棉襖,氧氣吃不飽,天上無飛鳥”,西藏阿裏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素有“世界屋脊中的屋脊”之稱。過去,這片高原上鮮見大樹,果蔬全靠外運。如今在科技部和陝西省援藏工作隊的支持下,噶爾縣統籌科技資源與(yu) 特色產(chan) 業(ye) 精準對接,充滿“科技範兒(er) ”的草莓在大棚內(nei) 茁壯成長,還賣出了60元每斤的好價(jia) 錢。
“我們(men) 種植的草莓采用的是極高海拔栽培新技術,用的是水肥一體(ti) 化灌溉,采用智能溫控通風係統,生物防治、物理殺蟲,整個(ge) 管理幾乎用不著人力,隻需要在電腦上設定程序即可,一切按照既定程序來。”負責草莓種植的農(nong) 民楊華莉說道。楊華莉管護的草莓大棚共5個(ge) ,像她一樣在園區務工的當地農(nong) 民還有十多個(ge) ,在當地科技特派員的幫助下,他們(men) 熟練掌握了種植技術,每天按時上下班,每月能賺6000餘(yu) 元。
在大棚內(nei) ,記者看到環境數據展示平台上各種即時數據一目了然,通風散熱、卷膜保溫、施肥澆水、補充營養(yang) 液都能通過智能化監測係統進行自動處理。園區劉經理告訴記者:“現代化高科技大棚使用壽命、草莓品質、采摘體(ti) 驗的舒適度遠超傳(chuan) 統大棚,而且大大節省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經濟效益也比傳(chuan) 統大棚要高得多。”據負責技術指導的科特派介紹,阿裏地區噶爾縣生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的聯棟溫室大棚內(nei) 設有精準水肥循環係統、智能溫控係統、智能補光係統,生產(chan) 、管理隻需要在電腦上設定程序即可。
據了解,噶爾縣生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占地1000畝(mu) ,有日光溫室165座,五膜拱棚66座,還建有智能聯動溫室及冷庫。在這裏,30多個(ge) 品種的蔬菜瓜果和花卉苗木茁壯成長,去年園區還產(chan) 出蔬菜600多噸,這對於(yu) 偏遠的阿裏地區來說極為(wei) 難得。
通過特色水果蔬菜種植帶動,噶爾縣生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打造了集休閑采摘、旅遊觀光體(ti) 驗於(yu) 一體(ti) 的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滿足了當地種植戶的需求,產(chan) 品更是銷往阿裏其他縣區,同時也促進了當地村民持續增收,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