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陲種茶人尼瑪旦增的故事:高山茶園的“綠色希望”
分苗、刨坑、栽苗、培土、施肥……尼瑪旦增俯身在濕潤的茶壟上方,頭頂細雨微灑,手下鎬頭翻飛,動作利落嫻熟。不多時,一行茶苗便直挺挺立在田埂上。
隆子縣紮日鄉(xiang) ,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南麓邊境一線,海拔2800米,溪瀑泉澗匯流交織,原始森林茂密參天,終年雲(yun) 遮霧繞、濕潤多雨。這裏就是尼瑪旦增種茶的地方。
2016年以前,紮日鄉(xiang) 還沒有人工培植的茶樹。尼瑪旦增說:“我們(men) 這裏有一種叫做‘光萼稠李’的野生植物,村裏人經常采它的葉子曬幹當野茶喝,但從(cong) 來沒有引進真正的茶樹來種。”這讓打拚多年、有創業(ye) 想法的尼瑪旦增看到了機遇。
幾經謀劃,在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的支持下,來自區內(nei) 和四川、湖南等地的茶葉專(zhuan) 家受邀來到紮日鄉(xiang) ,實地調研了地理、氣候、土壤等環境因素,論證了當地種植高山茶的適宜性,尼瑪旦增也吃了一顆種茶的“定心丸”。
2016年,他從(cong) 四川雅安引進茶苗,開始試種。
“起初技術沒學通,也不會(hui) 管理,頭兩(liang) 年種茶沒有成功,東(dong) 拚西湊砸進去的100多萬(wan) 元幾乎全虧(kui) 了。”試種失敗,一度讓尼瑪旦增意誌大為(wei) 受挫。
在種茶之前,尼瑪旦增是紮日鄉(xiang) 小有名氣的“導遊”,靠給遊客當向導,為(wei) 遊客提供住宿、停車等服務,一年收入也不少。
尼瑪旦增介紹說,他瞅準了種茶這項產(chan) 業(ye) 之後,經多方聯係、申請,鄉(xiang) 政府給他協調扶持資金60萬(wan) 元,親(qin) 戚朋友借給他40萬(wan) 元,再加上自己的積蓄60多萬(wan) 元,最終啟動了這個(ge) 項目。
開弓沒有回頭箭。如果一片茶葉都種不出來,就此作罷,那政府的扶持資金不就打了水漂?向親(qin) 戚朋友借來的錢怎麽(me) 還?尼瑪旦增幾經心理鬥爭(zheng) ,決(jue) 定咬咬牙,打起精神,再嚐試一次。
這一次,他吸取前期盲目上馬的教訓,先從(cong) 學習(xi) 種茶樹、管茶田開始,逐步掌握經驗,再行嚐試。
為(wei) 此,他專(zhuan) 門去四川峨眉山、林芝易貢等地學習(xi) 種茶技術,鄉(xiang) 政府還幫忙協調相關(guan) 技術員、科技特派員到紮日鄉(xiang) 現場指導。最終,2018年,尼瑪旦增試種高山茶葉獲得了成功。
現如今,他經營的“紮日高原特色茶園”種植總麵積達到130多畝(mu) ,可采摘麵積50畝(mu) ,2021年茶葉總產(chan) 量達到150公斤左右,各項收入突破15萬(wan) 元。
“我就說嘛,紮日空氣潔淨、濕潤多雨、海拔適度,土壤疏鬆,酸度也適宜,非常適合高山茶樹生長,肯定能種成。”種茶成功後,尼瑪旦增心中充滿喜悅。
高山雲(yun) 霧出好茶。說到紮日高山茶的特點,紮日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餘(yu) 誌平讚不絕口:“我們(men) 這兒(er) 的茶葉片寬大厚實,口感順滑細膩,香氣濃鬱,還十分耐泡,特別適合做清茶或酥油茶,在我們(men) 本地都供不應求,鄉(xiang) 外輕易還買(mai) 不到哩!”
種茶不隻是尼瑪旦增一個(ge) 人的事業(ye) ,更是紮日鄉(xiang) 推動興(xing) 邊富民的重要生態產(chan) 業(ye) 。“在我創業(ye) 過程中,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給了我很大支持,不僅(jin) 幫助我爭(zheng) 取到了啟動資金,今年初遇雪災,還幫我爭(zheng) 取到了搭建茶園棚舍的經費,我有責任帶動更多群眾(zhong) 一起致富。”尼瑪旦增說。
當前,紮日高原特色茶園采取聯合經營模式,政府投資一部分、尼瑪旦增個(ge) 人投入一部分,幫扶4戶原建檔立卡貧困戶,解決(jue) 2人的就業(ye) 問題,采茶季還會(hui) 帶動當地群眾(zhong) 打短工。
茶園工人白瑪央金說:“在這裏,我們(men) 不僅(jin) 每月能拿到1500元工資,還能學習(xi) 種茶技術,11月采茶季,每天還能拿到200元的采茶費。”
餘(yu) 誌平說:“我們(men) 的高山茶銷路很好,就是種植麵積偏小,仍處於(yu) 起步階段。下一步,我們(men) 還將給予尼瑪旦增更大的幫扶力度,逐步擴大種植麵積,提高產(chan) 能,建立產(chan) 品體(ti) 驗展示區,打造特色品牌,讓更多人嚐到來自雪域邊陲的好茶,帶動更多邊境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夜雨作春力,朝雲(yun) 護日華。千萬(wan) 碧玉枝,戢戢抽靈芽。”山外雖已是夏日時節,但紮日仍是春意盎然,尼瑪旦增看著抽芽的茶苗,似乎看到了一棵棵綠色的希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穀雨品春茶,詩書悅芳華”主題文化沙龍在拉薩八廓空間舉行
24日,“穀雨品春茶·詩書悅芳華”主題文化沙龍在拉薩古城區八廓空間舉行,旨在倡導全民讀書,營造更好的閱讀氛圍。[詳細] -
“金葉子”鋪就致富路 林芝市將努力打造“高原茶葉之鄉”
近年來,西藏茶產業逐漸成為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尤其是在自然條件優越的林芝,茶葉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金葉子”,株株茶樹成了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詳細] -
西藏墨脫:茶香溢滿鄉村振興路
喜馬拉雅山脈深處門巴族姑娘貢桑拉姆正在雲霧繚繞的茶園裏采摘茶青,她的雙手上下翻飛,將采摘下的茶葉放入竹條編織的筐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