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xiang) 加達村拍攝的古鹽田(無人機照片,5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荻瀟 攝
加達村位於(yu) 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xiang) 的瀾滄江畔,村裏至今保存著3000多塊千年古鹽田。鹽田在瀾滄江兩(liang) 岸依山而建,由多根木柱搭架,架上用透水性強的泥土鋪成平麵夯實。
當地村民仍保持著原始的手工曬鹽方式,他們(men) 從(cong) 瀾滄江畔的鹽井、鹽池中取出鹵水倒入鹽田,經陽光蒸曬、風幹,結晶成鹽。這項古老的技藝在加達村已經延續了1300餘(yu) 年。
當地政府依托千年古鹽田發展旅遊產(chan) 業(ye) ,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前來“打卡”,吃上“旅遊飯”的加達村正迎來新的變化。
這是在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xiang) 加達村拍攝的古鹽田(無人機照片,5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荻瀟 攝
這是在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xiang) 加達村拍攝的古鹽田(無人機照片,5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荻瀟 攝
這是在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xiang) 加達村拍攝的古鹽田(無人機照片,5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荻瀟 攝
加達村村民在古鹽田裏勞作(無人機照片,5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荻瀟 攝
加達村村民在古鹽田裏勞作(無人機照片,5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荻瀟 攝
加達村村民在古鹽田裏勞作(無人機照片,5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荻瀟 攝
這是在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xiang) 加達村拍攝的古鹽田(5月2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周荻瀟 攝
加達村村民在古鹽田裏勞作(無人機照片,5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荻瀟 攝
加達村村民在古鹽田裏勞作(5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尚才 攝
加達村村民在古鹽田裏勞作(5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尚才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