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當日,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的操場上,安徽巢湖民歌響起,學生們(men) 跳起了“非遺進校園”特色舞操,隨著音樂(le) 切換成西藏的歌舞旋律,學生們(men) 調換舞姿,跳起拉薩囊瑪、那曲鍋莊、昌都弦子舞……
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的學生在跳“非遺進校園”特色舞操(6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學校的舞操一共有八節,第一節是巢湖民歌,其餘(yu) 七節分別改編自西藏七個(ge) 地市的特色舞蹈,學生特別喜歡。”安徽省援藏教師、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校長李敏說,學校95%以上的學生來自西藏各地的農(nong) 牧民家庭,跳起自己家鄉(xiang) 的特色舞蹈駕輕就熟。
“巢湖民歌很有節奏感,和其他的西藏特色舞蹈特別搭。”跳完舞,吃著粽子的高二學生德吉措姆說,每年端午節學校的援藏老師會(hui) 組織大家一起吃粽子,中秋節則一起賞月。
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的學生在操場吃粽子(6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洲鵬 攝
夜幕降臨(lin) ,學校體(ti) 育館燈火輝煌,音樂(le) 響起,中華詩文朗誦會(hui) 拉開帷幕,負責晚會(hui) 組織協調的是來自安徽省安慶市的援藏音樂(le) 老師金慧琳。
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中華詩文朗誦會(hui) 現場(6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安慶市是黃梅戲起源地。這些年,金慧琳把黃梅戲帶上雪域高原,學校的黃梅戲社團由當初的40多人增加到現在的近200人。學生們(men) 先接觸黃梅戲唱腔,練習(xi) 咬字、發音,學會(hui) 黃梅戲唱法後再練習(xi) 藏語版黃梅戲。“藏族孩子有與(yu) 生俱來的音樂(le) 天賦,僅(jin) 接觸黃梅戲兩(liang) 個(ge) 月就能上台用藏語表演。”金慧琳說。
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學生在體(ti) 育館觀看中華詩文朗誦會(hui) (6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洲鵬 攝
“為(wei) 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這是黃梅戲《女駙馬》中的唱段。合作編譯唱詞的藏語老師多吉次仁說,如今學生穿著黃梅戲服,在親(qin) 身演繹中,更能理解戲曲背後的文化底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