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上燦爛的星空,能夠深深震撼人們(men) 的心靈。
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裏,被稱為(wei) “世界屋脊的屋脊”,因其稀薄潔淨的大氣條件和極高的海拔高度,成了天文學家放眼星辰大海、窺探遙遠宇宙的理想之地。
20年前,國家天文台部署啟動了重大科研計劃——中國西部天文戰略選址;10年前,科學家們(men) 選擇了西藏阿裏地區,並在獅泉河鎮以南的山脊選址搭建觀測平台。
量子隱形傳(chuan) 態實驗、原初引力波探測計劃、空間碎片與(yu) 時域天文觀測……如今,國家天文台阿裏觀測站已成為(wei) 北半球最佳天文觀測站之一,一係列國際合作與(yu) 國家部署項目成功落地,一個(ge) 融科研科普為(wei) 一體(ti) 、世界一流的“高高原”特色天文科研科普基地正在加速建成。
放眼太空外,星河入夢來。借助於(yu) “天空之眼”,懷揣“太空夢”的人們(men) 望向遙遠蒼穹和斑斕星空,在紛繁的生活之外,逐夢星辰大海……
“大器”終成:於(yu) 第三極遙望蒼穹
從(cong) 有文字記載開始,中國人從(cong) 未停止對頭頂上星空的仰望和探索。國家天文台阿裏觀測站首席科學家陳鼎說,我們(men) 的祖先很早就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作中,觀察和探究宇宙的奧秘。
2002年,為(wei) 了尋覓更亮的星光,國家天文台部署啟動了重大科研計劃——中國西部天文戰略選址。經過遠程研究、實地調查巡測、定點監測和選點建設4個(ge) 階段,項目組選過的地方接近100個(ge) ,調查過西藏阿裏、新疆帕米爾高原、川西高原、滇西北等地,最終將目光定格在阿裏。
“阿裏獅泉河監測點憑借完善的交通、供電、網絡通信和後勤補給,尤其是良好的天文觀測條件,被項目組確定為(wei) 國際一流的天文台址。”國家天文台阿裏觀測站站長周雲(yun) 賀說。
這是2022年4月7日拍攝的國家天文台阿裏觀測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阿裏地區海拔高、空氣稀薄,這使得空氣中含有的煙霧、塵埃和水蒸氣少,同時阿裏地區降水量少且視寧度穩定,為(wei) 天文觀測提供了良好條件。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姚永強表示:“雖然阿裏平均海拔高,自然環境嚴(yan) 酷,可對空間和天文觀測來說卻是肥沃的‘土壤’。”
工作人員在國家天文台阿裏觀測站忙碌(2016年6月4日攝)。新華社發(國家天文台阿裏觀測站供圖)
2012年,來自中國、日本、韓國、法國的資深專(zhuan) 家一致肯定:海拔5100米的國家天文台阿裏觀測站前期觀測結果已表明,這裏有望成為(wei) 世界上最好的紅外、亞(ya) 毫米觀測站點之一,其地理經度和海拔高度對於(yu) 天文觀測具有獨特優(you) 勢。
這是2022年4月7日拍攝的國家天文台阿裏觀測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hui) 原負責人認為(wei) ,阿裏觀測站區域觀測條件與(yu) 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天文台址可比,為(wei) 世界頂級、亞(ya) 洲最好,希望能發展成為(wei) 優(you) 秀的光學紅外和亞(ya) 毫米波段觀測區,為(wei) 世界天文學的發展做出貢獻。
姚永強說,國家天文台阿裏觀測站的建設會(hui) 促進我國乃至亞(ya) 洲對類地行星和地外生命的探索,這些都是當前天文學最前沿的課題。
暗夜之光:探尋宇宙未知
量子隱形傳(chuan) 態實驗、原初引力波探測計劃、空間碎片與(yu) 時域天文觀測……陳鼎介紹,一係列國際合作與(yu) 國家部署項目已在國家天文台阿裏觀測站落地建設,並取得不少科研成果。
這是2021年7月20日拍攝的國家天文台阿裏觀測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國家天文台阿裏觀測站供圖)
原初引力波研究是觀測站的一個(ge) 重要科研內(nei) 容。我國科學家團隊正在建造世界海拔最高的原初引力波觀測站,旨在實現對原初引力波在北半球的首次精確測量,捕捉宇宙誕生的“初啼”。
科學家介紹,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是一種古老的光子。“大氣會(hui) 吸收CMB光子,同時大氣自身又向外輻射,這些會(hui) 汙染所觀測的信號。”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阿裏原初引力波探測實驗首席科學家張新民說,“全球僅(jin) 有4個(ge) 最佳觀測點,目前阿裏是北半球唯一的高海拔原初引力波觀測站。”
張新民表示,原初引力波起源於(yu) 宇宙誕生時期的時空量子漲落,一旦被探測到將是對宇宙起源理論的強有力檢驗。隨著阿裏觀測站的建成,我國將能獲得目前世界上精度最高的觀測數據,我國的原初引力波研究也將進入國際前沿。
這是在西藏阿裏拍攝的量子隱形傳(chuan) 態實驗(2017年5月2日攝)。新華社發(國家天文台阿裏觀測站供圖)
量子隱形傳(chuan) 態實驗是阿裏觀測站的另一項重要科研項目。記者看到了阿裏觀測站內(nei) 的量子隱形傳(chuan) 態實驗站,主要包括設置在海拔5100米的量子隱形傳(chuan) 態實驗艙,放置在艙內(nei) 的級聯多光子糾纏光源、量子發射天線等設備。專(zhuan) 家介紹,這些關(guan) 鍵技術的突破和核心設備的研製保證了地星量子隱形傳(chuan) 態實驗的成功實施。
工作人員在國家天文台阿裏觀測站忙碌(2016年12月19日攝)。新華社發(國家天文台阿裏觀測站供圖)
除了國家部署的重大科研項目,一些國際合作科研項目也爭(zheng) 相在阿裏觀測站落地。
全球望遠鏡網絡(LCOGT)是當前時域天文研究最重要的全球觀測網絡,阿裏為(wei) 其北半球觀測網的重要節點。專(zhuan) 家介紹,這一項目在阿裏觀測站建設兩(liang) 架1米望遠鏡,並配置相機和高色散光譜儀(yi) 等標準化設備,對伽馬射線暴、超新星等瞬變源天體(ti) 在從(cong) 數分鍾到數小時的時間尺度上開展觀測研究,對太陽係內(nei) 天體(ti) 特別是近地天體(ti) 進行觀測,並開展變星及星震學的研究。
滿天璀璨:共赴星辰大海
宇宙星辰裏藏著孩童的好奇和幻想,也藏著成年人的“詩和遠方”。
在城市裏,林立的高樓大廈和光芒四射的霓虹燈正在讓“看星星”成為(wei) 一種奢望;而在西藏阿裏,“星空自由”抬頭就可實現。
2018年11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hui) 支持成立“阿裏天文台科普站”,規劃建設天文觀測科普設備與(yu) 附屬設施。阿裏地區憑借先天自然條件和阿裏觀測站的技術力量,建成了國內(nei) 第一家以星空為(wei) 主題的暗夜公園,成為(wei) 以星空觀測、星空攝影、星空保護為(wei) 主題的網紅“打卡地”。
兼職管理暗夜公園的陝西援藏幹部楊峰,熱衷拍攝星空。“在這裏,不僅(jin) 可以觀星,還可以看到經過阿裏上空的衛星,連衛星的反光板和天線都能看清。”
阿裏暗夜公園分為(wei) 星空體(ti) 驗區、望遠鏡觀測區和旅客服務區,放置了6台折射式和反射式望遠鏡,為(wei) 攝影愛好者提供了星空攝影專(zhuan) 用平台。
這是2017年4月23日拍攝的國家天文台阿裏觀測站。新華社發(國家天文台阿裏觀測站供圖)
記者一行驅車來到暗夜公園,抬頭仰望間,滿天群星綴滿夜幕,銀河橫跨天際,北鬥星閃亮如鑽石。天秤座、獅子座、天馬座甚至牛郎織女星等,清晰地展現在星空中,讓人不禁感慨時空之浩瀚。
對照四季星圖尋找行星和恒星,借助天文科普望遠鏡探尋星團、星雲(yun) 與(yu) 星係,在海拔5100米的天文台近距離體(ti) 驗望遠鏡的實際觀測工作……“為(wei) 了讓遊客體(ti) 驗獨特的星空景觀,公園為(wei) 天文愛好者提供了多台高倍率天文望遠鏡,遊客不僅(jin) 可以盡情觀賞銀河,還可感受星垂平野闊的意境。”楊峰說。
周雲(yun) 賀介紹,阿裏天文台科普站建設的自動化觀測與(yu) 聯網觀測網絡平台,利用互聯網的遠程遙控技術,實現觀測設備與(yu) 觀測成果通過網絡全球共享,讓天文愛好者及廣大公眾(zhong) 足不出戶,實時觀賞和了解獨特的高原星空及突發天象,讓星空的奧秘更通俗易懂地展現在大眾(zhong) 眼前。
“高原上的日食看起來更壯美!”2020年6月21日,萬(wan) 眾(zhong) 矚目的“金邊日環食”天文奇觀上演。國家天文台阿裏觀測站與(yu) 各大網絡平台合作,全程參與(yu) 了這次科普直播活動,2億(yi) 人次通過直播,近距離觀賞到了高原上的“金邊日環食”。
這是2022年4月7日拍攝的國家天文台阿裏觀測站(合成照片)。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如今,隨著慕名前來的遊客日漸增多,暗夜公園已成為(wei) 高原旅遊的新亮點。阿裏地區也以“天上阿裏,最美星空”為(wei) 主題,打造有星空特色的旅遊產(chan) 業(ye) 。
“聽不見凡俗塵囂,隻有直抵蒼穹的深邃。夜幕四合,這裏變成了一片神秘的世界,星星成了唯一的主角,像落在發梢一樣唾手可得。”一位遊客這樣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