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係列活動現場。(新華社記者春拉 攝)
6月11日,西藏自治區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係列活動啟動儀(yi) 式在世界文化遺產(chan) 羅布林卡內(nei) 舉(ju) 行。啟動儀(yi) 式上,西藏自治區文化廳為(wei) 西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藏族鷹笛藝術”傳(chuan) 習(xi) 基地等授牌。
當日,西藏自治區文化廳為(wei) 積極有效搶救、保護、傳(chuan) 承瀕臨(lin) 失傳(chuan) 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藏族鷹笛藝術”做出突出貢獻的那曲市藝術團、西藏自治區歌舞團、西藏大學藝術學院三家傳(chuan) 習(xi) 基地授牌。
西藏大學藝術學院音樂(le) 係副教授家拉說:“藏族鷹笛藝術擁有上千年曆史,是牧民放牧、娛樂(le) 時演奏的一種豎笛。目前作為(wei) 傳(chuan) 習(xi) 基地,西藏大學開設有相關(guan) 課程,並計劃更深入地挖掘和弘揚這一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啟動儀(yi) 式上,西藏自治區文化廳還為(wei) 已公布的17個(ge)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21個(ge) 第二批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進校園示範基地授牌。
截至目前,西藏格薩爾、藏戲、藏醫藥浴法成功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拉薩堆繡唐卡等106個(ge) 項目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96人被認定為(wei)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全區非遺工坊達121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