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年齡大了,連床都下不了,該怎麽(me) 補辦身份證?夜間開三輪車很不安全,沒有路燈,經常翻車……”西藏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薩瑪達邊境派出所所長崗嘎加措每天必做的事就是翻一翻民情日記本,看上麵記錄的村民投訴和意見還有哪些沒有解決(jue) 。
鄉(xiang) 鎮雖小,事情不少。“村民的幸福感多來自身邊小事的解決(jue) 。截至今年上半年,派出所共開展各類便民服務261次,為(wei) 群眾(zhong) 解決(jue) ‘急難愁盼’問題325件。這些小事就是村民的掛心事,我們(men) 必須一件一件辦好。”崗嘎加措說。
“三辦”服務暖人心
已故的92歲高齡老人曲增的女兒(er) 至今依然清晰地記得,去年重陽節,派出所戶籍民警親(qin) 自上門為(wei) 她媽媽辦理身份證。“民警帶著慰問品來看望我媽媽,還現場為(wei) 她梳妝、拍證件照、采集指紋、錄入數據,幫忙清掃大院,可把她樂(le) 壞了。”
這樣的“流動窗口”,在薩瑪達邊境派出所並不罕見。戶籍民警每個(ge) 月還會(hui) 利用村委開會(hui) 的時間,主動下沉到各村,現場辦公,做實做細上門辦證、上門送證、上門收集材料、上門答疑解惑四項工作,將暖心服務送到群眾(zhong) 身邊。
不僅(jin) 如此,自承接戶籍工作以來,派出所還利用有限的經費,購置了形象鏡、理發工具、藏式服裝、洗漱用品等,精心打造戶籍室,確保轄區群眾(zhong) 能拍出既形象整潔又獨具民族特色的證件照。
這一件件有溫度的舉(ju) 措,都是薩瑪達邊境派出所創新推出“三辦”服務,即陪辦、幫辦、跑辦工作的一個(ge) 縮影,有效將邊境基層治理的“最後一公裏”向前推進到“最後一米”。
“135”強化邊境治理工作
去年5月,一輛皮卡車陷入泥潭無法移動,請求民警救援。“接到遊客求助後,所裏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我和駐點民警、輔警攜帶救援設備,並協調附近工地一台挖掘機迅速趕往事發現場,確認無人員受傷(shang) 後,我們(men) 通過挖掘機拖拽、填充泥潭等方式,成功將被困車輛救出。”崗嘎加措說道。
為(wei) 提高邊境治理精細化水平,薩瑪達邊境派出所積極探索,靠前服務,以黨(dang) 建為(wei) “針”,以聯合執法為(wei) “線”,繡出邊境基層治理新格局。
教導員耿曉陽說,他們(men) 探索建立了“135”邊境治理工作模式,“1”為(wei) 黨(dang) 建引領,將轄區分為(wei) 3個(ge) 警區7個(ge) 網格,每個(ge) 警區劃定所屬民警、綜治委員、輔警、聯防隊員,統一下沉至網格;“3”為(wei) 實施“兩(liang) 隊一室”警務改革,所裏的執法辦案隊與(yu) 綜合勤務室、網格警務隊優(you) 勢互補,與(yu) 縣刑偵(zhen) 、治安等部門協同作戰;“5”是以“五項內(nei) 容”為(wei) 抓手,開展群眾(zhong) 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實有人口、組織安全防範、維護治安秩序,打造了“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jue) ”的網格化治理體(ti) 係,激活邊境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戶戶為(wei) 哨所,全民是哨兵
今年4月,隨著春耕工作的開始,駐村民警阿旺格乃接到熱心群眾(zhong) 消息,在國道219上,一輛小轎車差點兒(er) 撞上夜間行駛的農(nong) 用拖拉機,起了衝(chong) 突。但還沒等阿旺格乃出警,當事人就被聯防隊員勸和了。
阿旺格乃以村為(wei) 家,把群眾(zhong) 當親(qin) 人,架起與(yu) 群眾(zhong) 溝通的“連心橋”。通過與(yu) 群眾(zhong) 建立良好的警民關(guan) 係,轄區內(nei) 許多聯防隊員成了他的“千裏眼”“順風耳”,為(wei) 他進一步了解社情民意、解決(jue) 矛盾糾紛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作為(wei) 一名包幹民警,阿旺格乃以“駐村”的方式,切實增強了派出所所在轄區黨(dang) 政重大事務決(jue) 策上的參與(yu) 權、邊境治理中的話語權和統籌網格力量的主動權,推動了警務工作與(yu) 邊境治理深度融合。因為(wei) 做事細心,村民親(qin) 切地稱呼阿旺格乃為(wei) “阿九”(藏語“哥哥”的意思)。
在阿旺格乃的建議下,派出所深入轄區,為(wei) 農(nong) 用機械粘貼標有派出所報警電話的反光標識,並仔細對車輛現狀進行檢查,叮囑群眾(zhong) 一定要自覺遵守交通法律法規,不變道逆行,不亂(luan) 停亂(luan) 放。
近年來,該所設立了5個(ge) 村級警務室和數個(ge) 抵邊執勤點、護牧點,不斷發展壯大群防群治力量,打造出“一個(ge) 村就是一座堅強的堡壘,一個(ge) 居所就是一個(ge) 流動的哨所,一個(ge) 牧民就是一個(ge) 流動的哨兵,一個(ge) 護邊員就是一座有生命的界碑”的最廣泛平安共同體(ti) 。同時,建立警地民三方聯創模式,為(wei) 管邊護邊注入“強心劑”、跑出“加速度”。
“邊境治理水平直接關(guan) 係著百姓的幸福感,群眾(zhong) 的需求在哪裏,黨(dang) 組織的作用就要發揮到哪裏。黨(dang) 建這根‘繡花針’穿起警地民聯防聯控‘千條線’,實現了小問題不出網格、大問題不出村、複雜問題不出派出所,薩瑪達鄉(xiang) 成了名副其實的平安幸福鄉(xiang) ,連續12年實現刑事案件‘零發案’。”崗嘎加措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