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官兵在無人區執勤。吳家豪 攝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我用生命捍衛守護,寧舍自己一條命,不丟(diu) 祖國半寸土。”西藏軍(jun) 區“墨脫戍邊模範營”巡邏官兵,在國旗下緊握鋼槍,莊嚴(yan) 宣誓,洪亮的聲音久久回蕩在“雪域孤島”墨脫上空。
近日,經過4天的艱難跋涉,“墨脫戍邊模範營”再一次登上某山口。至此,一代代邊防官兵在西藏林芝市墨脫縣邊境一線戍邊“一甲子”。
圖為(wei) 官兵在邊防線上留下戍邊石。馬軍(jun) 攝
1962年6月,西藏軍(jun) 區158團一部揮師挺進西藏墨脫,並經過艱難的浴血奮戰,將五星紅旗插在“蓮花秘境”,一代代官兵也由此紮根墨脫,用青春和熱血,守衛邊疆的每一寸領土,書(shu) 寫(xie) 感人至深的戍邊之歌。1992年9月,被授予“墨脫戍邊模範營”榮譽稱號。
圖為(wei) 巡邏官兵翻越雪山。馬軍(jun) 攝
至今60年來,先後有30名官兵長眠於(yu) 墨脫邊關(guan) 。副指導員伍忠倫(lun) 是犧牲在墨脫的第一位軍(jun) 人。1962年,在翻越多雄拉雪山時,強烈的高原反應使身患感冒的伍忠倫(lun) 呼吸吃緊,腳步變得越加緩慢,次日後續部隊在山口發現了他的遺體(ti) ——頭朝墨脫,十指深深摳進冰雪,身後是一條爬行數百米的痕跡。
圖為(wei) 巡邏官兵穿越雪山峽穀。馬軍(jun) 攝
1966年,戰士何興(xing) 友跌入河中被洪水吞噬;1975年,戰士焦大銀在執勤途中被3條毒蛇咬傷(shang) 致死;1982年,廖文強、鄒永安等5名官兵被定格成了冰雕;2004年,班長饒平被卷進泥石流中……
圖為(wei) 官兵執行巡邏執勤任務。馬軍(jun) 攝
“隻要有力氣端槍,就一定要走下去。”中士邱詩海因長時間行軍(jun) 出現休克,戰友們(men) 不停給他搓身,並把壓縮幹糧碾成粉末,伴著鹽水倒進他嘴裏,使他恢複體(ti) 能。清醒後的邱詩海並沒有停下,而是跟隨隊伍繼續前行;戰士高超突發高原性肺水腫,直升機將他送往醫院進行搶救才轉危為(wei) 安。康複後,他在第一時間請求回到墨脫參加任務。
圖為(wei) 巡邏官兵通過塌方區。馬軍(jun) 攝
“墨脫戍邊模範營”教導員蔣福養(yang) 時常對官兵說:“大家知道,身上肩負著祖國和人民的重托。如果,今天我們(men) 把領土守小了,把主權守丟(diu) 了;那麽(me) ,明天就要用鮮血和生命來換取。”
圖為(wei) 官兵宣誓。吳家豪 攝
“墨脫戍邊模範營”副教導員米毅堅守墨脫5年、巡邏43次,膝關(guan) 節退行性病變,半月板損傷(shang) ;指導員樊哲陽在背運物資任務中,靠吃丹參滴丸翻過雪山;軍(jun) 醫鄭宗釗在墨脫戍邊的第6個(ge) 年頭考上研究生,畢業(ye) 後,他毅然選擇墨脫,回到他熟悉的邊防一線,重拾守邊任務。
墨脫的邊境線上沒有一座界碑,官兵用脊梁挺立成界碑。
圖為(wei) “兵老師”教孩子們(men) 打軍(jun) 體(ti) 拳。李馳 攝
當走進“墨脫戍邊模範營”營區,首先引入眼簾的便是一麵鮮紅的屏風,上麵刻著“用燕子壘窩的精神建設我們(men) 的家園”大字,昭示著墨脫軍(jun) 民固邊興(xing) 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圖為(wei) 官兵向民眾(zhong) 傳(chuan) 授蔬菜種植技術。馬軍(jun) 攝
60年來,墨脫邊防官兵靠著一副“鐵肩膀”、一雙“鐵腳板”,在墨脫創造了“29個(ge) 第一”——辦起了第一所學校、修建了第一座水電站、創建了第一所醫院……結束了墨脫不通電、不通電話、不通網絡的曆史。他們(men) 把民眾(zhong) “請”下山,教育引導民眾(zhong) 告別刀耕火種,讓墨脫人民從(cong) 原始部落躍進現代文明社會(hui) 。
圖為(wei) 官兵收割稻穀。馬軍(jun) 攝
“墨脫再苦,隻要我們(men) 不懈奮鬥,就能把苦日子變成甜生活。”近年來,各項政策助力墨脫民眾(zhong) 大力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為(wei) 民眾(zhong) 鋪就逐漸走上脫貧致富的幸福路。2019年,墨脫縣全縣順利脫貧摘帽,如今踏上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發展之路。
軍(jun) 愛民,民擁軍(jun) ,廣大民眾(zhong) 積極支援部隊建設,廣泛參與(yu) 到邊防管控工作中,主動配合部隊巡邏執勤、運送物資、發展生產(chan) 。軍(jun) 民同心協力守衛邊疆,捍衛邊防穩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