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時5年的西藏博物館改擴建工程和各項籌備工作進展順利、高效推進,新館即將開館。日前,西藏博物館黨(dang) 委書(shu) 記拉巴次仁就西藏博物館新館文化創意產(chan) 品、安保工作、防疫工作、文物科技保護工作等,接受了記者采訪。
拉巴次仁介紹說,為(wei) 配合新館對外開放,西藏博物館新研發的文創產(chan) 品多達106種,近6萬(wan) 件文創產(chan) 品,其中包括刺繡唐卡、景泰藍器具、原創IP人物(阿古頓巴、寧吉姆啦)和各類文創小件(生活類、文具類)。在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文化創意最IN產(chan) 品評選中,西藏博物館參選產(chan) 品中五件產(chan) 品獲得了最佳設計獎和最佳創新獎,其中最受觀眾(zhong) 喜愛的有《迎親(qin) 圖》刺繡產(chan) 品、寧吉姆啦棒棒糖、西藏諺語書(shu) 簽等。
“安保工作是西藏博物館文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線。為(wei) 此,西藏博物館大力加強藏品安全和公共安全相關(guan) 製度建設,組織建立文物安全工作領導機構,製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公共衛生應急預案、遊客爆棚應急預案等,並配備齊全各類安消防設施設備、擴充安消防人員隊伍,安消防專(zhuan) 業(ye) 工作人員數量從(cong) 不足50人到超過100人。同時,每周舉(ju) 行安消防演練,有力保障新館安消防工作。”拉巴次仁說。
在疫情防控方麵,拉巴次仁介紹說,西藏博物館采取的措施有:建立24小時值班值守和巡查製度,做好每日疫情防控信息登記工作,對所有進館人員及車輛實行每日消毒及測量體(ti) 溫,要求所有進館人員佩戴口罩等;堅持對館內(nei) 各出入口、展廳、辦公區域等進行噴灑消殺工作,並確保醫用口罩、消毒洗手液等物資保障;組織員工開展有關(guan) 疫情防控相關(guan) 演練,提高員工疫情防控意識和水平。
“博物館是文物保管、陳列和研究的重要場所。2014年,‘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西藏聯合工作站’在西藏博物館掛牌成立,下設唐卡工作室、紙質文物修複工作室。同時,從(cong) 2014年開始,西藏博物館陸續與(yu) 中國絲(si) 綢博物館、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開展館藏文物修複合作項目,以‘以修代培’的培訓形式培養(yang) 了一大批專(zhuan) 業(ye) 的文物修複工作人員,在掌握文物修複的相關(guan) 理論知識與(yu) 實際操作方法後,業(ye) 務人員已經開始逐步開展館藏文物的修複工作。”拉巴次仁說,希望通過西藏博物館建立的區域特色文物保護機構,全麵提升西藏文物預防性、搶救性保護研究和修複水平,為(wei) 全區文物科技保護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平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