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高原飛馳複興號 沿著天路看變遷

拉林鐵路通車一年來,累計運送旅客超一百一十萬人次

發布時間: 2022-07-05 09:31:00 來源: 人民日報


卓瑪望向列車窗外。徐馭堯攝


工人準備在林芝站卸貨。徐馭堯攝


複興(xing) 號行駛在山南市境內(nei) 。徐馭堯攝

  核心閱讀

  拉林鐵路開通運營至今,“動車出行”已成為(wei) 當地許多居民的日常出行方式。隨著城市間出行時間縮短,藏東(dong) 南腹地和內(nei) 地間的人員往來和經貿交流更加密切,產(chan) 業(ye) 發展不斷提速,越來越多人在家門口實現就業(ye) 。

  飛馳在雪域高原的複興(xing) 號動車組,正實實在在地改變著當地居民的出行、生產(chan) 和生活,載著老鄉(xiang) 們(men) 奔向日新月異的未來。

  清晨7時許,海拔3700米的拉薩火車站逐漸喧囂起來——拖著行李箱、戴著大墨鏡的遊客,穿著藏袍、拎著大包小包的當地居民,三五成群,等待著廣播通知。

  “乘坐C881次列車的乘客請前往檢票口……”廣播聲響起,鬆散的人潮開始緩緩流動。複興(xing) 號動車組列車和普速列車並列停靠在站台,陽光從(cong) 站台東(dong) 頭灑進來,滿目生金。一年來,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拉薩站出現,“坐上動車去遠方”已成為(wei) 常見的出行方式。

  然而,就在一年前,這一切仍是夢想。

  此前,西藏的東(dong) 南部地市山南、林芝等一直沒有被鐵路網覆蓋。2021年6月25日,拉林鐵路開通運營,藏東(dong) 南地區結束了不通火車的曆史,複興(xing) 號首次行駛在高原大地。

  拉薩,出發——

  出行方式開始改變

  在綠色的複興(xing) 號動車組列車前,不少遊客掏出手機拍照。“這是我第一次在高原乘坐動車,拍幾張照片,發個(ge) 朋友圈紀念一下。”一名來自西安的遊客說。

  “鐵路開通以來,無論是遊客還是本地居民,都愛在這裏拍照留念。”列車長譚珍走了上來,笑著向記者介紹。

  對譚珍來說,最新鮮的是速度。此前,西藏境內(nei) 隻開行普速列車,這意味著相對公路來說,鐵路的競爭(zheng) 力相當有限。隨著拉林鐵路通車,鐵路的便利性進一步凸顯,通行時間大大縮短。雖然設計時速是160公裏,但相比此前的普速列車已經提升了很多。

  對乘客來說,最新鮮的則是景色和體(ti) 驗。乘客依次走上列車,把行李放上行李架,車廂裏很快熱鬧起來。“這趟車有個(ge) 特點,你猜我們(men) 的什麽(me) 票賣得最好?”譚珍邊走邊問。

  “二等座?”記者根據經驗判斷。

  “是商務座和一等座!”譚珍給出了答案,“我們(men) 的商務座和一等座常常是一票難求。沿途景觀壯美,大家都想在更舒適的位置欣賞美景。”

  以前,從(cong) 拉薩到林芝,開車走高速公路要4個(ge) 多小時。複興(xing) 號通車後,時間縮短到3個(ge) 多小時。“總時間隻少了1個(ge) 小時,價(jia) 值真有那麽(me) 大嗎?”有人對此頗有疑惑。

  變化不能隻算時間賬。鐵路選擇了與(yu) 高速公路不同的路線——線路並非最短,但力爭(zheng) 覆蓋更多沿線區縣。現如今,從(cong) 拉薩到林芝,一側(ce) 為(wei) 高速公路聯通,另一側(ce) 通過鐵路串聯,沿線的各個(ge) 區縣都被納入快速交通網絡。

  在拉林鐵路工作的一年時間裏,譚珍印象最深刻的乘客是一個(ge) 藏族孩子。那一次,一個(ge) 皮膚黝黑、背著大包的小男孩吸引了她的注意。

  譚珍回憶,孩子叫紮西,是和家人坐火車去拉薩上小學,並去找以往半年才能回家一次的姐姐團聚。他的家鄉(xiang) 在山南市加查縣,是此前未曾通高速公路的縣,鐵路不到兩(liang) 個(ge) 小時的路程,開車要四五個(ge) 小時。

  譚珍說:“這條線跑多了,對它的認識也在不斷提升——這不僅(jin) 是一個(ge) 建設領域的巨大成就,更為(wei) 許多人帶來了真真切切的變化。”

  據介紹,拉林鐵路覆蓋地區麵積達22.63萬(wan) 平方公裏,直接受益人口為(wei) 131萬(wan) 。開通運行一年來,累計運送旅客113.7萬(wan) 人次,正實實在在改變著人們(men) 的出行、生產(chan) 和生活。

  山南,飛馳——

  產(chan) 業(ye) 發展不斷提速

  登車,把手裏大包小包的東(dong) 西放在行李架上,乘客桑珠累得直喘粗氣:“這些都是樣品,帶來展銷的。”

  桑珠是土生土長的加查縣人,和家人從(cong) 事製作藏碗等手工藝品已30多年,如今經營著一家製作民族工藝品的企業(ye) 。“民族工藝品主要麵向遊客和專(zhuan) 業(ye) 愛好者,大家往往喜歡看到實物再下單。各類展會(hui) 、門麵店鋪依然是我們(men) 現在主要的銷售渠道。”桑珠說。

  對桑珠來說,跑一趟山南或者拉薩市區銷售自己的產(chan) 品雖然是家常便飯,但時間和經濟成本都是挑戰。“現在,一張火車票節省了時間和精力,做生意方便多了!”桑珠說。

  列車跑出新速度,沿線產(chan) 業(ye) 也迎來新機遇。國鐵集團運輸部負責人介紹,拉林鐵路縮短了沿線城市間的出行時間,密切了藏東(dong) 南腹地和其他省市間的人員往來和經貿交流,拉薩、林芝等城市的“3小時經濟圈”初步形成,為(wei) 富民興(xing) 藏注入了強勁動力。

  “拉林鐵路開通後,我們(men) 縣的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得更好了!”湖北援藏幹部高大權,如今是加查縣副縣長,前不久,他前往拉薩參加旅遊部門舉(ju) 辦的山南市旅遊推薦會(hui) 。

  “說真的,去之前其實期待不高。”沒想到,今年的推介會(hui) 格外成功。一番打聽,高大權才明白,很多人在周末選擇出行目的地時,會(hui) 優(you) 先選擇火車覆蓋的區域,距離拉薩約2小時火車車程的加查,因此成了很多人的新選擇。

  去年以來,加查縣的酒店床位快速增長,從(cong) 此前的300多張,增長到500張左右。加查縣還在火車站開設了接駁車,通向縣城和一些熱門鄉(xiang) 鎮,幫助遊客出行無縫銜接。

  除了豐(feng) 富的旅遊資源,加查縣還盛產(chan) 核桃。為(wei) 了優(you) 化核桃加工產(chan) 業(ye) 鏈,當地引入長江大學的研究團隊,為(wei) 核桃產(chan) 業(ye) 提供優(you) 良品種選育、嫁接等科技服務,並成功開發核桃肽、核桃蛋白等精深加工產(chan) 品。

  設計包裝,讓加查核桃成為(wei) 遊客的伴手禮;聯係客戶,通過火車把加查核桃賣到更遠的地方;精深加工,不斷提高加查核桃的附加值……

  列車飛馳,穿過河穀、山林和無數的壩子。沿線潛藏著許多有待開發的資源,沿著鐵路而來的人們(men) ,也為(wei) 當地產(chan) 業(ye) 加速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

  朗縣,聯通——

  生活交通更加便利

  朗縣位於(yu) 拉薩和林芝的中點。過去,當地群眾(zhong) 去這兩(liang) 地,都需要奔波很久。直到鐵路穿過朗縣縣城,曾經的不便被列車遠遠甩走。

  老人需要攙扶,孩子需要照顧,朗縣縣委辦的工作人員付林英正拉扯著一家老小登上列車。盡管有些手忙腳亂(luan) ,但能去林芝市區看望丈夫,一家團聚,想想就很開心。

  朗縣到林芝市區,雖說隻有200多公裏,但沿途全是崎嶇山路,自駕需要4個(ge) 小時,坐大巴則要五六個(ge) 小時。付林英的丈夫前幾年被調往林芝市區工作,由於(yu) 交通不那麽(me) 便利,一家人聚少離多。

  鐵路通車一年來,付林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工作不忙的時候,周五晚上可以前往林芝,一個(ge) 半小時就能到達。丈夫在林芝車站等待,接上老小回家,一家人可以共度溫馨的周末。

  拉林鐵路開通後,最高日發送旅客4300餘(yu) 人次,許多像付林英一樣的家庭有了更多團聚的機會(hui) 。

  除了快捷、舒適,準時、穩定也是鐵路的優(you) 勢。曾任朗縣發改委主任的尼瑪次仁在車上翻開一本書(shu) ,安心地讀著,不再焦慮抵達時間。

  因為(wei) 需要跑各種項目的審批手續,從(cong) 朗縣往返林芝和拉薩是尼瑪次仁工作的日常。沿途都是山路,開汽車除了危險,時間上也有不確定性。一次,他乘車前往林芝參與(yu) 項目評審,但是到米林縣時遇到山洪,道路被衝(chong) 斷。他不得不留在當地,錯過了項目的評審時間。

  “重新組織評審,那就得重複投入時間、精力和資金。” 尼瑪次仁感慨。

  正因如此,尼瑪次仁一般需要為(wei) 路途留出充足的時間,提前一到兩(liang) 天是常事。如今,他再也沒有這樣的顧慮。第二天在林芝市區有公務,自己下午依然可以在單位正常辦公,晚上按時到火車站即可。

  應對不確定性意味著額外的成本。無論是探親(qin) 還是差旅,人們(men) 都期待著更準時、更穩定的交通方式,鐵路因此成了更好的選擇。

  林芝,抵達——

  在家門口實現就業(ye)

  欣賞著窗外美景,不知不覺間,林芝站到了。這裏是眾(zhong) 多遊客旅途的終點,但對林芝市巴宜區布久鄉(xiang) 朵當村村民平措來說,林芝站是他和老鄉(xiang) 追求幸福生活的起點。

  一列列車緩緩駛入林芝站,和客運的綠色複興(xing) 號列車不同,這是一班滿載物資的貨運列車。

  又到了平措的忙碌時刻。“開工了!”平措招呼著夥(huo) 計,4輛叉車迅速到位,開始卸貨作業(ye) ,要裝卸的是飲料和麵粉等生活物資。

  一年來,包括6100多噸飲食品、3800多噸電器等在內(nei) 的商品運達林芝站。曾經,這些貨物都要經公路運輸——費用比現在的火車運輸貴好幾倍,更別提一些很難利用公路進行大規模運輸的特殊建築材料。

  依托鐵路發展貨運,不僅(jin) 降低了運輸成本,還讓一些人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將貨物裝上叉車後,裝卸工尼瑪調轉車頭,再把貨物整齊地碼放在一側(ce) 的卡車上,操作行雲(yun) 流水,相當熟練。平措豎起了大拇指:“看到旁邊的大吊車沒有?尼瑪正準備考證。要是考過了,工資又能長不少!”

  去年夏天最忙的時候,貨場裏總共有六七十名裝卸工人,朵當村裏有勞動能力的人大多在這裏工作。“此前大家外出打工,辛苦不說,心裏還要惦記著家人。如今在貨場工作,幹完活就能回家吃飯。”平措說。

  眼下,鐵路部門就近招收了400多名群眾(zhong) 從(cong) 事保潔、安檢等工作。依靠拉林鐵路,越來越多的人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ye) 。

  拉林鐵路通車之日,當地居民的朋友圈裏傳(chuan) 播著一則短視頻:複興(xing) 號駛過,一群在地裏坐著的群眾(zhong) 向鐵路揮手致意,一個(ge) 孩子興(xing) 奮地搖擺起來。那時,人們(men) 對這趟列車還很陌生。

  拉林鐵路通車一周年之際,記者在車上遇到一個(ge) 叫卓瑪的孩子。她來自那曲市安多縣申格卡崗村——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乘坐動車組列車。向窗外眺望,卓瑪不知道在想些什麽(me) 。火車在橋梁和隧道中穿行,山川河流、樓房道路也不斷在她的眸子裏閃過。

  卓瑪終會(hui) 習(xi) 慣複興(xing) 號飛馳雪域高原,如同她會(hui) 習(xi) 慣家鄉(xiang) 的日新月異一般。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