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藏自治區水利廳組織召開了全區農(nong) 村供水保障工作暨全麵解決(jue) 高海拔農(nong) 牧民季節性缺水問題推進會(hui) ,邀請長江科學院專(zhuan) 家講解農(nong) 村供水工程全季節保障技術措施。
自治區水利廳黨(dang) 組副書(shu) 記、廳長孫獻忠表示,針對高海拔季節性缺水問題,去年以來全區各地開展了大排查,自治區水利廳對那曲、阿裏、日喀則、昌都等地高海拔縣(區)開展了多次現場調研。對標《西藏自治區農(nong) 村飲水安全評價(jia) 準則》,全區飲水基本安全,農(nong) 牧民飲水基本有保障,均未發現碰底線的飲水安全問題。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西藏水利部門把農(nong) 牧區安全飲水(全季節)作為(wei) 重點保障目標,聚焦“季節性缺水”問題,因地製宜、分類施策,采取工程措施與(yu) 非工程措施,確保水源可靠、水量充足,同時積極推廣應用有效防凍保暖措施,進一步提高農(nong) 村供水防凍保暖技術水平,創新農(nong) 村供水工程運行管護模式,全麵消除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砸冰取水、下河取水的現象,守住飲水安全底線。
為(wei) 不斷提升農(nong) 村供水保障能力,壓實主體(ti) 責任,按照《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區供水工程運行管理辦法》規定,進一步落實農(nong) 牧區供水工程運行管理行政首長負責製。加強水利部門行業(ye) 監管,推動各地“三個(ge) 責任”“三項製度”從(cong) 有名到有實,指導各供水單位強化水源保護、設施維護、水質檢測和安全巡查,確保每處工程有人管、有人維護。要加強排查監測,嚴(yan) 格對照《西藏自治區農(nong) 村飲水安全評價(jia) 準則》,及時排查風險隱患,建立問題台賬,實施清單管理、保持動態清零。
此外,進一步暢通監督舉(ju) 報電話,完善供水應急預案,應對處理突發事件時要做到“早安排、早發現、早搶修、早通水”,必要時啟動拉水送水、應急水源等措施,確保農(nong) 牧民供水問題能及時有效發現並解決(jue) 。同時多渠道籌措資金,著力推進農(nong) 村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設,實施小型供水工程標準化建設和改造,注重加強項目建設管理的組織領導、工程建設程序和施工質量,確保工程建一處、成一處、發揮效益一處,不斷提升農(nong) 牧區供水保障能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