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歲的門巴族漢子向嘎看上去精瘦幹練。多年的背夫勞作,練就了他強健的身體(ti) 。
向嘎家住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背崩村。村北側(ce) ,雅魯藏布江在深穀裏奔騰而下。
藏在大山裏的墨脫,屬亞(ya) 熱帶氣候。高山峽穀和茂密叢(cong) 林造就了墨脫縣與(yu) 西藏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壯美,卻也導致這裏自古交通阻塞,物資奇缺。
背夫和馬幫,曾是墨脫通往外界的主要交通運輸方式。全縣人口在2000年前不到1萬(wan) 人,大部分青壯年男性是背夫。全縣需要的重要物資,從(cong) 鹽巴到糧食、從(cong) 藥品到課本,隻能人背馬馱運進來。
1982年,19歲的向嘎開始當背夫。每年5月開始至10月大雪封山前,每次背100多斤的東(dong) 西,往返於(yu) 墨脫縣和林芝市米林縣派鎮之間。一次往返需要七天,跋山涉水,還要翻越多雄拉雪山,把土特產(chan) 和手工藝品背出去賣,再背回鹽巴、食用油等必需品。向嘎還經常為(wei) 縣裏和供銷社背各種物資,掙取勞務費供子女上學。
向嘎還背過病人。1986年墨脫有人突發重疾,他和另外10多位背夫輪流背著病人去林芝市區。“他的體(ti) 重超過170斤,我隻有120斤。我們(men) 每個(ge) 人背半個(ge) 小時左右,然後換人。有一段路,我背了兩(liang) 個(ge) 小時。”向嘎回憶說。
墨脫縣人民醫院當時的醫療條件十分有限,突發重疾者或意外重傷(shang) 者隻能簡單處理後,由背夫們(men) 背著或用擔架抬著,轉到林芝的大醫院救治。墨脫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加央說,由於(yu) 交通不便、轉運時間長,曾有重傷(shang) 者不幸在途中去世。
從(cong) 20世紀60年代起,政府多次投資修建通往墨脫的公路。但因地質結構複雜、自然災害頻發等因素,公路屢建屢毀。2013年10月31日,全長117公裏的墨脫公路終於(yu) 貫通運營。
從(cong) 2007年起一直在墨脫工作、去年起擔任縣委書(shu) 記的魏長旗說,公路極大方便了墨脫人民的出行,保障了當地民生和建設需要的物資。充足的物資供應還平抑了物價(jia) ,提升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與(yu) 十年前相比,墨脫的醫療和教育水平已大幅提升。
墨脫農(nong) 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cong) 2012年的4875元提升至2021年的15278元。2019年底,墨脫與(yu) 西藏其他73個(ge) 縣(區)一起實現脫貧,曆史性消除絕對貧困。
魏長旗說,通路之後,不少背夫購買(mai) 了貨車、皮卡、挖掘機等,從(cong) 事運輸或基建行業(ye) ,收入更高了。“但是背夫們(men) 吃苦耐勞、窮則思變的進取精神,會(hui) 一直伴隨墨脫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
2013年10月31日,墨脫縣通車,當地群眾(zhong) 感謝建設者。墨脫公路於(yu) 10月31日正式通車,這標誌著墨脫將正式擺脫“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縣”的曆史。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墨脫公路的117公裏隻是過去十年西藏新增公路裏程的“小數點”。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的數據顯示,西藏公路總裏程從(cong) 2012年底的6.52萬(wan) 公裏,增加至目前的12.07萬(wan) 公裏;農(nong) 村公路裏程從(cong) 5.32萬(wan) 公裏增加到9.04萬(wan) 公裏。
也是在2013年,斯朗旺紮開始獨立承擔起火車司機的角色,駕駛內(nei) 燃機車行駛在青藏鐵路上。
斯朗旺紮1987年生於(yu) 昌都市洛隆縣布許村,父母均是農(nong) 牧民。16歲那年,他考上蘭(lan) 州鐵路機械學校,第一次坐火車踏上求學之旅。如今,他已成長為(wei) 西藏首位藏族動車司機。
2021年6月25日,經過6年多的建設,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拉薩至林芝鐵路建成通車,複興(xing) 號列車實現對31個(ge) 省區市的全覆蓋。
斯朗旺紮作為(wei) 拉林鐵路首發車司機,駕駛著綠色的CR200J型複興(xing) 號動車組,從(cong) 拉薩站出發駛向400多公裏外的林芝。複興(xing) 號設計時速160公裏,將單程通行時間由公路出行的5小時縮短至3個(ge) 多小時。
“動車組的速度更快,操作也更方便。這是我們(men) 國家自主研發的,我感到很驕傲。”斯朗旺紮說,高原鐵路也帶動了經濟發展,拉薩火車站周邊以前是一片平房,如今已是高樓林立的柳梧新區。
拉林鐵路運營一年裏,累計運輸旅客113.7萬(wan) 餘(yu) 人次,運送貨物4.78萬(wan) 噸。截至目前,西藏鐵路運營裏程近1400公裏。作為(wei) 拉林、拉日(拉薩至日喀則)和青藏鐵路的交匯處,拉薩火車站的到發旅客數量已經由2007年的224萬(wan) 人次增加至2021年的400多萬(wan) 人次。
這是試運行的複興(xing) 號列車行駛在西藏山南市境內(nei) (2021年6月16日攝)。2021年6月25日,全長435公裏、設計時速160公裏的拉林鐵路建成通車,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建成,同時複興(xing) 號實現對31個(ge) 省區市全覆蓋。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廳長徐文強說,過去十年是西藏交通運輸事業(ye) 發展最快最好的十年,也是交通運輸助力經濟社會(hui) 發展、惠及各族群眾(zhong) 最見成效的十年。
過去十年裏曾三次訪問西藏的法國作家索尼婭·布雷斯萊說:“每次旅行,我都能看到明顯的變化。首先是基礎設施建設方麵,公路鐵路四通八達,醫院、學校、敬老院等服務設施也日趨完善。讓人印象十分深刻。”
布雷斯萊認為(wei) ,公路和鐵路的發展是西藏最重要的變化之一。“發達的交通能幫助當地家庭解決(jue) 生計,使年輕人得以走出高山,去外麵的世界求學或旅行。交通發展有助於(yu) 文化交流交融,也有助於(yu) 經濟的發展。”
這些發展同時有助於(yu) 滿足西藏各族群眾(zhong) 的民生所需。路,於(yu) 西藏而言,是奇跡,是改變,是希望。觀西藏之變,從(cong) 路開始,一直如此。
195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公路同時通車拉薩,創造了人類公路建設史的奇跡。支持西藏建設的物資和民生用品源源不斷運入西藏,西藏有了第一座工廠、第一座發電站……西藏經濟社會(hui) 開始快速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