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yu) 拉薩市老城區的八廓街,距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2021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西藏考察時,步行察看八廓街風貌,走進特色商品店,詢問旅遊文創產(chan) 業(ye) 發展、藏文化傳(chuan) 承保護等情況。總書(shu) 記感慨地說:“千年八廓街,是我們(men) 各民族建起來的八廓街。各民族文化在這裏交流交往交融,我們(men) 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在這裏其樂(le) 融融。”
拉薩八廓街一角。人民網 李海霞攝
環繞拉薩八廓古城,開滿了藏裝店。人民網 李海霞攝
轉變:藏裝店成傳(chuan) 播民族文化的窗口
進入旅遊旺季後,來自天南地北的遊客到拉薩八廓古城賞民俗品文化,位於(yu) 八廓街上的朵究倉(cang) 藏裝店也因此成了必備網紅打卡店。“我在新聞裏看到總書(shu) 記來過你們(men) 店,所以專(zhuan) 門過來的,想買(mai) 一身藏裝作紀念,老板你幫我看看哪件合適?”來自東(dong) 北的吳女士邊挑選衣服邊說。
店裏款式各異、顏色多樣的藏裝整齊排列,店主卓瑪忙著招呼客人,臉上始終掛著笑容。“我們(men) 這兒(er) 的藏裝分兩(liang) 種:成衣和定製。遊客更喜歡買(mai) 現成的,因為(wei) 比較方便。以前都是均碼的,現在為(wei) 滿足大家不同的需求,分了大小碼。從(cong) 襯衫到袍子,價(jia) 格從(cong) 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本地人的話,一般會(hui) 在逢年過節時來店裏定製,價(jia) 格相對高一些。”卓瑪介紹,“現在旺季,遊客特別多,一個(ge) 月收入能有3-4萬(wan) 。”
顧客正在卓瑪的藏裝店挑選服裝。人民網 李海霞攝
最近,卓瑪還玩起了抖音,在網上介紹藏裝。“一般上午沒有顧客,我就拍點視頻發到網上,想讓更多人知道我們(men) 的藏裝怎麽(me) 穿、有哪些種類。我不帶貨的,店裏生意很忙,顧不上。”
隨著拍攝的視頻和內(nei) 容介紹越來越“上道”,卓瑪一家賴以為(wei) 生的藏裝店搖身變成了傳(chuan) 播民族文化的一個(ge) 窗口。“還真有人因為(wei) 我的視頻,專(zhuan) 門來店裏看呢。”卓瑪高興(xing) 地說。
傳(chuan) 承:通過藏裝展示民族文化
旦增卓瑪是店主卓瑪的女兒(er) ,剛剛結束高考的她從(cong) 福建回到拉薩,幫家裏看店。“總書(shu) 記的話,我們(men) 一家人一直記在心上。弘揚民族文化,是我們(men) 的使命。以前,人們(men) 來了買(mai) 完就走。現在大家會(hui) 問很多問題,我都很耐心地解答。”介紹起自家的藏裝、談起心中的民族文化時,旦增卓瑪顯得比一年前更從(cong) 容自信了。
自信不僅(jin) 體(ti) 現在話語中,還體(ti) 現在她穿藏裝展示的次數上。“以前在學校穿藏裝的機會(hui) 比較少,一般是在文藝表演時。現在我經常穿,老師和同學會(hui) 問我很多關(guan) 於(yu) 藏裝的問題,比如藏裝有哪些分類,不同的樣式該怎麽(me) 穿。大家還對我們(men) 的其他一些文化也很感興(xing) 趣,我覺得非常高興(xing) 。”旦增卓瑪告訴記者。
趁著畢業(ye) 假期,她打算寫(xie) 一些關(guan) 於(yu) 藏文化的文章發到網上,讓更多人了解。“我們(men) 00後也是有擔當的。”旦增卓瑪驕傲地說。
弘揚:藏裝也要與(yu) 時俱進
此時,在八廓街的另一頭,旦增卓瑪的姨夫米瑪格列正忙著裁剪布料、縫製藏裝。店裏的藏裝都是他和徒弟做的。不善言辭的他低頭忙活,很快,幾片大小不一的布料就組成了一件完整的衣服。“我沒有畫樣稿的習(xi) 慣,想到一個(ge) 樣式直接拿布裁,縫出樣版後再調整。”有著20多年從(cong) 業(ye) 經驗的他,做起衣服來胸有成竹。
米瑪格列正在縫製藏裝。人民網 李海霞攝
為(wei) 了讓技藝更加精進,米瑪格列每天上午會(hui) 去公園裏逛一圈。逛的時候,他仔細觀察人們(men) 身上的衣服布料、樣式,尋找靈感。午飯時,和徒弟們(men) 討論,商量新款式。下午就是他們(men) 縫製的工作時間。
款式多樣的藏裝。人民網 李海霞攝
“隨著文化越來越多元,人們(men) 的需求越來越多,我們(men) 的藏裝也要與(yu) 時俱進,做一些調整。姨夫不太會(hui) 表達,但他的想法特別多。”旦增卓瑪說,“現在很多藏裝的襯衫和外袍直接縫到一起了,因為(wei) 遊客覺得這樣穿脫方便。今年,我們(men) 在傳(chuan) 統布料的基礎上,還加入了蕾絲(si) 等元素,特別受歡迎。我想這應該就是傳(chuan) 承與(yu) 創新,也是文化自信和包容的體(ti) 現。”
米瑪格列從(cong) 未想過,有一天自己做的藏裝能被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看見,這是讓他最驕傲的事兒(er) 。“以前當裁縫是為(wei) 了養(yang) 家糊口,我想做得更好,讓更多人穿上我做的衣服。”米瑪格列說到這兒(er) 滿臉笑意。
“現在我們(men) 一家人都覺得除了賣衣服賺錢,還有更重要的事兒(er) ,就是要借助藏裝讓我們(men) 的民族文化傳(chuan) 播得更遠。”旦增卓瑪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