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巔峰使命-2022”珠峰聯合科考學術交流會(hui) 議在京舉(ju) 行,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分享交流珠峰地區西風—季風協同作用、亞(ya) 洲水塔變化等領域的科考情況和初步研究成果。科技部黨(dang) 組成員、副部長李萌,中科院黨(dang) 組成員、副院長張亞(ya) 平,體(ti) 育總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劉國永出席會(hui) 議並講話。
李萌指出,第二次青藏科考開展5年來,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賀信的戰略指引下,在劉鶴副總理領導下,在科考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和全體(ti) 科考隊員的共同努力下,麵向世界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取得了一係列標誌性成果,呈現出學科會(hui) 聚、學術融合、學識互通、學風互鑒的生動局麵。
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珠峰科考總指揮姚檀棟院士介紹,巔峰使命—珠峰科考聚焦3個(ge) 科學問題,即氣候變暖影響下珠峰極高海拔環境如何變化、珠峰環境變化和西風—季風如何相互作用、珠峰未來環境如何影響亞(ya) 洲水塔變化。
在係統介紹此次珠峰科考目標以及科考組織實施情況後,姚檀棟重點展現了科考的7大亮點成果,具體(ti) 包括:西風—季風協同作用及影響、巔峰海拔的強烈升溫、巔峰海拔的冰雪融化、高新技術平台觀測的水汽和溫室氣體(ti) 、珠峰地區的強大氣氧化性過程、珠峰地區人體(ti) 生理的特殊反應、珠峰地區變綠的生態過程等。
“巔峰使命—珠峰科考實現了從(cong) 登山科考到科考登山的登山模式轉變,實現了從(cong) ‘我要征服你’到‘我要了解你’的登山思路的轉變。”姚檀棟說,與(yu) 此同時,實現了如直升機、無人機、浮空艇、3D激光掃描儀(yi) 等新技術和新手段的應用,取得了重要的國際影響。
珠峰科考人類活動分隊長朱彤院士透露,巔峰使命—珠峰科考首次采用多種先進技術獲得大量的大氣臭氧濃度數據和三維風場,證實珠峰地麵臭氧濃度高,進一步分析可望揭示青藏高原高臭氧濃度自平流層的垂直輸送,或西風帶的水平輸送,對高原大氣氧化性起著決(jue) 定作用。此次科考首次獲得科考隊員和登山運動員在不同海拔適應期間的健康數據和樣本,進一步分析可望揭示低壓缺氧及高臭氧暴露對急進高原人群的心肺健康,以及血液循環、表觀遺傳(chuan) 、蛋白質合成修飾、代謝改變、免疫及生理功能改變等影響的機製。
珠峰科考生態係統分隊長樸世龍院士指出,此次科考利用直升機和浮空艇新平台,首次對青藏高原珠峰地區二氧化碳(CO2)、甲烷(CH4)的垂直分布進行測量,獲取了珠峰地區CO2、CH4的地麵濃度及其通量變化、柱濃度及其垂直分布特征,並基於(yu) 以上觀測數據對碳衛星產(chan) 品在珠峰地區的精度及其適用性進行了校驗。該研究成果有助於(yu) 準確估算青藏高原生態係統碳源匯功能,為(wei) 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供數據支撐。
西風—季風協同作用及影響分隊長、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馬耀明研究員介紹,科考分隊在珠峰大本營和珠峰站不同海拔高度的樣地采用了高空無線電探空、測風雷達、微波輻射計、大氣湍流觀測係統、大氣邊界層塔和自動氣象站等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大氣觀測儀(yi) 器,開展了珠峰地區西風—季風協同作用及其影響強化探測試驗。通過對資料的初步分析,發現珠峰大本營有非常強的冰川風存在,揭示了珠穆朗瑪北坡地區強大的熱力效應導致的對周邊大氣的抽吸作用,是這一地區白天強風天氣的主要驅動力。
極高海拔冰芯鑽取小組組長、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徐柏青研究員認為(wei) ,極高海拔環境變化研究對揭示青藏高原環境變化機理具有重要意義(yi) 。珠峰科考首次成功獲取了海拔6500米、7028米和8848米冰雪樣品,初步分析結果顯示,極高海拔冰雪在加速暖化和融化,極高海拔環境變化具有顯著的梯度特征;1860年以來,珠峰極高海拔地區印度季風降水變化幅度巨大,且自1950年代以來持續降低,而人類活動的環境影響在持續加強。
珠峰科考浮空艇綜合垂直觀測小組組長、中科院青藏所高晶研究員表示,為(wei) 準確揭示地表和大氣的相互作用過程,為(wei) 模型優(you) 化提供關(guan) 鍵科學數據,急需研發能有效服務於(yu) 第二次青藏科考研究需求的浮空艇體(ti) 係化綜合垂直觀測平台。她介紹了第二次青藏科考啟動以來浮空艇綜合垂直觀測平台的研發進展、觀測任務完成情況和巔峰使命—珠峰科考中獲得的突破進展。
珠峰科考土地覆被變化小組組長、中科院地理資源所張鐿鋰研究員指出,本次科考研究表明,2000年—2018年,珠峰保護區植被覆蓋狀況整體(ti) 改善,其中2010年前植被覆蓋度呈減少趨勢,2010年以後植被覆蓋度持續增加,且核心區和緩衝(chong) 區的植被改善程度優(you) 於(yu) 實驗區及周鄰地區。
記者了解到,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開展了多次珠峰科考,取得了係列科考成果。此次巔峰使命—珠峰科考,是由姚檀棟院士、朱彤院士和樸世龍院士領銜組織15個(ge) 科考小組270多名科考隊員參加的多學科交叉綜合科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