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央宗選擇回到西藏就業——家鄉就是發展的廣闊舞台
核心閱讀
又是一年畢業(ye) 季,許多畢業(ye) 生選擇到西部、到邊疆地區建功立業(ye) 。央宗選擇回到家鄉(xiang) 西藏。學校、用人單位精準對接需求、提供服務,幫助她實現從(cong) 學校到工作的平穩過渡。央宗也積極為(wei) 工作做好準備。
這幾天,清華大學2022屆畢業(ye) 生央宗有些忙碌。她正在抓緊時間利用工作前最後的一點點閑暇,做好各項準備。
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八廓街附近的一家店鋪坐下,她的話匣子就打開了。“雖然還沒有正式確定崗位,但工作的大致內(nei) 容是到基層去做公共服務,給群眾(zhong) 講解政策、傳(chuan) 遞信息。”央宗說。
她曾經希望繼續深造,但最終在畢業(ye) 後選擇回到家鄉(xiang) 。在西藏這塊熱土上,央宗期待著更加精彩的人生。
選擇——
回到家鄉(xiang) 服務西部
望著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央宗仿佛回到了半年前的那個(ge) 下午——
今年3月,正在八廓街拍攝本科畢業(ye) 作品的央宗手機突然響起。接通後,一個(ge) 熟悉的聲音問道:“今年有機會(hui) 到拉薩市的一些單位工作,你感興(xing) 趣嗎?”
這是清華大學職業(ye) 發展中心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去年9月以來,央宗一直在為(wei) 自己的未來謀劃。作為(wei) 2022年畢業(ye) 的本科生,央宗找工作的過程並沒有那麽(me) 順利。在找工作時,她也考慮過同齡人相對熱衷的單位,但是最終還是決(jue) 定回到家鄉(xiang) 。
最近,許多像央宗一樣的畢業(ye) 生都在不斷向學校職業(ye) 發展中心詢問到西藏的工作機會(hui) 。去年底,學校的工作人員就和西藏自治區相關(guan) 部門了解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崗位信息以及相關(guan) 政策。隨後,通過各院係轉發給學生,並摸排學生對前往西藏就業(ye) 的意向。
第一輪詢問下來,有十幾名同學表達出希望去西藏基層公共部門就業(ye) 。學校安排工作人員和這些學生一對一做了深入交流和溝通,和他們(men) 介紹當地情況、相關(guan) 政策。清華大學黨(dang) 委組織部副部長、職業(ye) 發展中心主任張超說:“學校一直鼓勵畢業(ye) 生去西部、基層就業(ye) 。但是去西部、基層就業(ye) 可能麵臨(lin) 的一些困難,也要向學生反複告知。最終選擇去的學生,我們(men) 都希望能留得下、幹得好。”
央宗就是其中之一。今年1月,央宗向學校反映了自己希望去西藏基層公共部門就業(ye) 的意願,並表達了對文化類工作的偏好。根據當地的需求和政策,學校幫央宗聯係了相應的工作崗位,並第一時間通知了她。
“學校向我介紹了工作內(nei) 容和崗位要求。這個(ge) 工作既能服務家鄉(xiang) ,也能發揮自身所長,很適合我。我非常滿意,與(yu) 單位接觸後也得到了肯定與(yu) 認可。”央宗說。
動力——
基層實踐 收獲滿滿
對央宗來說,就業(ye) 的選擇是4年積澱的結果。“找工作時,希望嚐試更多機會(hui) ,但還是期待回到家鄉(xiang) ,前往基層。”她說,“在這裏工作,能帶來沉甸甸的獲得感。”
央宗的選擇根植於(yu) 成長的經曆——在學校期間,她一直參與(yu) 各類社會(hui) 實踐活動,這些都轉化成她最終選擇回到家鄉(xiang) 和基層的動力。
2021年夏天,央宗跟隨學校社會(hui) 實踐團隊前往新疆調研。那次實踐讓她印象深刻,來自10個(ge) 院係7個(ge) 民族的18名師生走訪了當地的多個(ge) 區縣。在阿克蘇地區的沙雅縣,她見到了壯美的胡楊林、無垠的棉花地……這讓央宗對西部地區有了更多的了解。
印象更深刻的是人。一趟新疆之旅,央宗遇到了很多在基層工作的校友。在交流中,她了解到很多人的成長經曆和他們(men) 為(wei) 建設家鄉(xiang) 付出的努力。一名校友告訴央宗,從(cong) 高校到基層,有很大差別,“沒有學校裏那麽(me) 多高深的理論,更多是在基層紮紮實實做工作,讓群眾(zhong) 真真正正感受到收獲。”這些深入的交流改變了央宗的很多想法——在西部、在基層,同樣能獲得廣闊的發展舞台。
“引導學生去西部,必須讓他們(men) 看到真實的情況,看到一批批紮根西部、紮根基層的校友,比單純的宣講更重要。”張超說。
同是2022屆畢業(ye) 生的格桑曲宗很早就確定了到西藏、到基層就業(ye) 的誌向。從(cong) 本科到研究生階段,不時有人問她對未來的打算,她總回答:“我一定要回西藏工作。”2019年,她前往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開展社會(hui) 實踐,利用專(zhuan) 業(ye) 知識為(wei) 當地的小學建設了光伏微電網。看到孩子們(men) 的笑容,她切實感受到了改變的力量。
“在學校讀了7年書(shu) ,周圍很多人都在基層工作。他們(men) 的經曆讓我感到去基層工作很有價(jia) 值。”格桑曲宗說。
出發——
調整心態 提升技能
剛剛結束了近12個(ge) 小時的大巴之旅,央宗有些疲憊。走下車,她伸了一個(ge) 長長的懶腰,“這趟走得真遠!”
趁著工作前的間隙,央宗從(cong) 拉薩市趕到林芝市波密縣探望一位在鄉(xiang) 鎮工作的朋友。“想深入了解一下基層的工作情況。”她笑著說。
這不是央宗第一次到鄉(xiang) 鎮,但卻是她了解得最認真、最深入的一次。時值7月初,正好是大學畢業(ye) 生密集返鄉(xiang) 的時候。當地工作人員挨家挨戶統計當地大學生就業(ye) 情況。遇到一些就業(ye) 有困難的學生,鄉(xiang) 鎮工作人員認真登記上報,隨時準備開展幫助。
“原來很少想過,這種公共服務背後有這麽(me) 多人的付出,有這麽(me) 細致的要求。身份轉換,視角也和之前不同。”央宗說。
從(cong) 高校到基層,擇業(ye) 不是終點,還需要畢業(ye) 生做好更充分的準備。前不久,央宗參加了學校針對去基層就業(ye) 學生開展的培訓活動。課上,既有學校的老師就日後工作的要點進行講授講解,也有來自各個(ge) 地區的往屆畢業(ye) 生分享各自的工作體(ti) 會(hui) 。在培訓活動的結課儀(yi) 式上,央宗見到了在拉薩市林周縣江熱夏鄉(xiang) 擔任鄉(xiang) 長的校友王政。2018年博士畢業(ye) 後,王政來到林周縣工作。從(cong) 自己剛到基層遇到的困難和體(ti) 會(hui) 講起,他分享的內(nei) 容讓參加培訓的央宗和格桑曲宗印象很深。
公文寫(xie) 作等業(ye) 務課程也讓央宗提高了工作技能,增強了自信。“這些培訓內(nei) 容,為(wei) 我走好工作的第一步,打下了必要的基礎。”央宗說。
格桑曲宗也沒有放鬆。利用學校對接的在藏校友資源,她也積極了解未來崗位的工作內(nei) 容,為(wei) 將來做好準備。
走在拉薩的街頭,格桑曲宗忍不住向記者說起這片從(cong) 小成長的地方:“13年前,我從(cong) 拉薩到外地讀書(shu) 。13年間,拉薩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曾經的荒灘和草叢(cong) ,已經成了繁華的商業(ye) 區。今後,萬(wan) 家燈火點亮,希望其中能有我的一份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昌都市前五月就業創業工作平穩推進
今年以來,西藏自治區昌都市人社局始終堅持把穩就業保民生工作作為首要任務,聚焦就業“關鍵期”,穩把就業“方向盤”,謀創新、求突破,全市就業創業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詳細] -
西藏那曲舉辦農牧民技能大賽 促創業就業
記者13日從那曲市人社局獲悉,那曲市第一屆鄉村振興那曲奮進活動農牧民技能大賽決賽在此間舉行。[詳細] -
西藏自治區就業服務中心編製《就業創業惠民政策進萬家—小紅書》
為進一步滿足人們對高質量人社就業創業服務的需求,近日,西藏自治區就業服務中心以服務對象政策需求為導向,認真梳理全區就業創業相關業務,編製了《就業創業惠民政策進萬家——小紅書》。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