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既為人,也為自然——中國海拔最高縣實施牧民生態搬遷

發布時間: 2022-07-22 08:49:00 來源: 新華社

  位於(yu)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的中國海拔最高縣——雙湖縣,實施最新一輪高海拔牧民生態搬遷安置工作,這裏將逐步回歸野生動物的懷抱。

  從(cong) 雙湖縣出發的車隊行駛在前往森布日安置點的道路上(7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19日,本輪第一批300多名牧民從(cong) 雙湖縣多瑪鄉(xiang) 出發,向南遷徙近千公裏,前往位於(yu) 山南市貢嘎縣的森布日安置點。

  在2019年開展首批3個(ge) 鄉(xiang) 鎮搬遷的基礎上,雙湖縣其餘(yu) 4個(ge) 鄉(xiang) 鎮將於(yu) 8月上旬完成搬遷。屆時,雙湖縣7個(ge) 鄉(xiang) 鎮將全部完成高海拔生態搬遷。


整裝待發的車隊(7月19日攝,手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沈虹冰 攝

  雙湖縣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總麵積近12萬(wan) 平方公裏,搬遷前人口1.4萬(wan) 。中國政府曾對這片高遠苦寒的地方進行建設,先後投資數十億(yi) 元幫助修通了公路,縣城所在地接入國家電網主網;2019年底,雙湖縣實現脫貧摘帽。

  但高寒缺氧的自然環境,導致當地高原性風濕病、心髒病等地方病多發。這裏人均壽命比西藏全區人均預期壽命低14歲。


雙湖縣多瑪鄉(xiang) 果根擦曲村的村民將行李搬上貨車(7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荻瀟 攝

  由於(yu) 患有高原性風濕關(guan) 節炎,70歲的雙湖縣多瑪鄉(xiang) 仲魯瑪村村民嘎瑪已經失去勞動能力。“這是我出生、長大的地方,我很舍不得離開。但我知道搬家對下一代大有好處。”她說。

  嘎瑪說,搬遷不僅(jin) 能讓她去更好的醫院看病,還能避免孩子們(men) 跟她一樣得上高原病。“搬到新家後,以後去拉薩、山南朝佛也方便多了。”

  森布日安置點位於(yu) 雅魯藏布江北岸,海拔約3600米,距離拉薩市區60餘(yu) 公裏,臨(lin) 近機場、鐵路、高速公路。在這裏,嘎瑪一家五口免費分到一棟80多平方米的二層藏式小樓和一套30多平方米的公寓,周邊醫院、學校、市場一應俱全。

  為(wei) 了幫家裏放牧,嘎瑪的外孫女石秀措姆從(cong) 小沒上過學。搬遷後,她兒(er) 子明年可以在新家附近免費上幼兒(er) 園,設施條件比雙湖的幼兒(er) 園好得多。

  “我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將來考上大學。”22歲的石秀措姆說。

  作為(wei)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雙湖也是藏羚羊、藏野驢、野犛牛等遷徙活動的重要區域。但受全球氣候變暖等影響,這裏的草場有退化現象。隨著人口增長,人畜和野生動物爭(zheng) 奪生存空間的現象凸顯。此外,由於(yu) 地處偏遠,環境惡劣,投資成本高,吃水難、上學難、看病難、出行難始終困擾著當地群眾(zhong) 。


雙湖縣多瑪鄉(xiang) 仲魯瑪村牧民在放牧(7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2019年底,雙湖縣高海拔生態搬遷項目實施,首批3個(ge) 鄉(xiang) 鎮2900人搬到森布日安置點。同時,雙湖其餘(yu) 4個(ge) 鄉(xiang) 鎮的部分學生,也隨第一批搬遷群眾(zhong) 一起搬到森布日新建的學校,其中包括來自多瑪鄉(xiang) 果根擦曲村的學生旦增貢嘎。

  “在雙湖,老師擔心我們(men) 高原反應,很少讓我們(men) 踢球、跑步。現在在新學校,我不僅(jin) 加入了班裏的足球隊,還參加了興(xing) 趣班,學會(hui) 了吹笛子、做飛機模型。”今年上五年級的旦增貢嘎說。

  旦增貢嘎的父親(qin) 紮西在多瑪鄉(xiang) 經營一家小賣部。他經常開皮卡車去拉薩進貨,順便探望兒(er) 子,會(hui) 借宿在森布日的親(qin) 戚家。

  “兒(er) 子之前隻有寒暑假才能回來。現在我們(men) 搬過去了,他就可以每周回家了。”紮西說,他已經計劃在新家附近開一家洗車店。

  雙湖縣委書(shu) 記楊文升說,因為(wei) 這裏海拔高、自然環境惡劣,雙湖的學生剛搬到新學校時比山南同年級的學生明顯矮一截。由於(yu) 頭疼等高原反應,在雙湖很多群眾(zhong) 形成了吃止痛藥的習(xi) 慣。

  “第一批群眾(zhong) 搬遷後,基本告別了止痛藥,孩子們(men) 的個(ge) 子也長得很快。”楊文升說。

  搬遷群眾(zhong) 在雙湖縣多瑪鄉(xiang) 果根擦曲村集合,即將出發前往森布日安置點(7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為(wei) 了解決(jue) 人走後牛羊的問題,有關(guan) 部門設置了數年的過渡期——遷出地按村成立合作社,遷出群眾(zhong) 以草場、牛羊、勞動投入等入股,由部分青壯年留守統一放牧,暫時解決(jue) 牲畜和生活來源的問題。

  據介紹,搬遷的勞動力中有一部分繼續從(cong) 事牧業(ye) 生產(chan) ,一部分參加技能培訓後,從(cong) 事廚師、挖掘機駕駛等工作,還有一部分到拉薩、山南等地轉移就業(ye) 。目前,森布日已完成矮化蘋果基地、現代牧場等產(chan) 業(ye) 布局,帶動搬遷群眾(zhong) 就業(ye) 。雙湖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9年的10516元増至2021年的13598元,增長近30%。

  過渡期滿後,留守的青壯年將來到森布日的新家,和家人團聚。雙湖的廣袤草原將成為(wei) 野生動物的樂(le) 園。數據顯示,生活在雙湖境內(nei) 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有10萬(wan) 多隻、野犛牛2萬(wan) 多頭。

  “從(cong) 生態方麵來講,雙湖群眾(zhong) 的搬遷對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大有好處。”正在雙湖開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的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教授劉寶元說。(參與(yu) 采寫(xie) :格桑朗傑)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