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men) 科的設備隻有血壓計、聽診器、心電圖機,為(wei) 病人診療主要憑醫師個(ge) 人經驗。每年因冠心病、不明原因心衰、心律失常等轉院的患者多達100餘(yu) 例。”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人民醫院心內(nei) 科負責人餘(yu) 小華感慨道,“在第七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手把手的幫帶下,我從(cong) 一名普通的大內(nei) 科醫生成長為(wei) 能夠獨立完成心血管介入手術的主治醫師,每年可以完成相關(guan) 手術70台以上。”
2008年,大學剛畢業(ye) 的餘(yu) 小華,懷揣對醫生這一職業(ye) 的憧憬,來到山南市人民醫院工作。
初出茅廬,她滿心抱負,認為(wei) 西藏地處高原,心血管疾病發病快、病情凶險,但隻要采取有效措施對症治療,就能夠迅速解除患者痛苦、挽救病人的生命。
然而,當她到山南市人民醫院報到時,現實卻給她“澆了一盆冷水”,當時的山南市人民醫院隻有大內(nei) 科,並沒有心血管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治療組,心血管疾病治療手段相對落後。
2015年8月,中組部、國家衛健委實施了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安徽省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醫療隊來到山南市人民醫院,確立“以院包科”“師帶徒”等機製,手把手幫帶,餘(yu) 小華埋藏在心裏的手術夢也再次被點燃。
“準備導絲(si) ”“開通血管”……2021年12月26日,山南市人民醫院導管室內(nei) ,餘(yu) 小華帶領醫務人員,緊張有序地開展“冠脈造影+球囊擴張+支架植入”手術。
經過近2個(ge) 小時的搶救,77歲心肌梗死患者的胸痛症狀逐漸得到緩解,手術中,安徽省第七批“組團式”援藏醫療專(zhuan) 家孔祥勇“放手不放眼”,全程在現場觀察。
這已經是自2018年介入中心成立後,山南市人民醫院搶救的第85例心肌梗死患者。
西藏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高,為(wei) 降低此類疾病造成的死亡率,山南市人民醫院購置了DSA設備,安徽省重點選派介入診療技術援藏專(zhuan) 家,加大對山南本地醫務人員的培養(yang) 力度,2015年以來,安徽省累計從(cong) 8家省屬醫院及5家醫療實力較強的市級醫院,選派7批次204名援藏醫療人才來到山南。
援藏專(zhuan) 家們(men) 先後開展了兒(er) 童纖維支氣管鏡、髖膝關(guan) 節置換術等450餘(yu) 種“三新”項目推廣,培養(yang) 幫帶像餘(yu) 小華這樣的本地醫療骨幹280人,為(wei) 山南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山南市人民醫院先後選派醫務人員100餘(yu) 人次到對口支援醫院跟崗學習(xi) ,熟練掌握冠狀動脈造影術、白內(nei) 障複明術等300餘(yu) 種診療技術,填補技術空白70餘(yu) 項,實現了醫療水平的整體(ti) 提升。
援藏醫療隊總結出的“師帶徒”“四個(ge) 指定”“送出去、請進來”等教學方法,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肯定,並在全區推廣。
隨著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接力推進,2021年,山南市人民醫院實現了495種疾病不出市治療、孕產(chan) 婦和嬰幼兒(er) 死亡率雙下降的目標,門急診15萬(wan) 人次、出院1萬(wan) 人次、手術2000餘(yu) 台次,較2014年分別增長43.45%、56.54%、60.64%,完成了從(cong) “三乙”到“三甲”的華麗(li) 蛻變,全市各族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顯提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