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的雪山不會(hui) 忘記,有這麽(me) 一位援藏幹部,從(cong) 遙遠的海濱大連而來,卻長眠在此。
羌塘的河流不會(hui) 忘記,有這麽(me) 一位援藏幹部,協調設計那曲牧區第一台牽引式牧居車、在藏北率先開展縣長直播帶貨……幫助牧民群眾(zhong) 解決(jue) 實實在在的困難。
這位援藏幹部叫王軍(jun) 強。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王軍(jun) 強,中央單位第九批援藏幹部。2022年5月8日,即將結束三年援藏工作的王軍(jun) 強,在下鄉(xiang) 調研途中突遇交通事故,因公犧牲,長眠在申紮這片他深愛的熱土,生命定格在了48歲。
2019年,正值中央單位選派第九批援藏幹部,時任中信銀行大連分行電子銀行總經理的王軍(jun) 強,主動請纓來到西藏那曲市申紮縣,任那曲市政府副秘書(shu) 長、申紮縣常務副縣長。
得知兒(er) 子要去援藏,80歲的母親(qin) 一遍又一遍地叮囑:“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了就多做點事!”
申紮縣位於(yu) 那曲市西部。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年均氣溫0.2攝氏度,氧氣含量不到平原地區的一半。“風吹石頭跑、氧氣吸不飽、四季穿棉襖”是申紮幹部群眾(zhong) 工作生活最真實的寫(xie) 照。
初到申紮縣,巨大的海拔落差給王軍(jun) 強的身體(ti) 帶來強烈不適,常常頭暈、惡心、無力、腹瀉,但他並沒有因為(wei) 環境艱苦而降低工作標準。白天下鄉(xiang) 調研,晚上與(yu) 大家討論發現的問題和解決(jue) 措施。
“我們(men) 勸他悠著點兒(er) ,他卻說,自己在藏工作時間有限,要爭(zheng) 分奪秒為(wei) 牧民群眾(zhong) 多辦些實事。”申紮縣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徐旭典回憶說。
滿腦子都是把援藏工作做好
“他滿腦子都想著如何做好援藏工作,也創造了多個(ge) 援藏第一。”申紮縣委副書(shu) 記李誌剛說。
申紮縣是純牧業(ye) 縣,多為(wei) 高寒牧場。一次下鄉(xiang) 途中,王軍(jun) 強發現牧民放牧時居住的帳篷容易漏風漏雨。於(yu) 是,借著回大連休假的機會(hui) ,他專(zhuan) 門走訪多家汽車廠,設計定做了符合那曲市牧民放牧時居住的牽引式牧居車,並為(wei) 2個(ge) 鄉(xiang) 鎮解決(jue) 了10輛牧居車,改善了牧民放牧時的居住條件。(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記者在放牧點看到,牧居車車頂有風機、太陽板,可以發電;車內(nei) 有盥洗台、床鋪、牛糞爐,轉場時可掛在拖拉機後麵。“王縣長手把手教我們(men) 如何使用,這不僅(jin) 是牧居車,更是我們(men) 牧民的家,敞亮、溫馨、安全。”雄梅鎮江雄村村民多吉家牧居車的爐子上,熱氣騰騰的酥油茶散發著陣陣香味。
2020年,為(wei) 推介申紮縣的特色產(chan) 品,王軍(jun) 強開始嚐試直播帶貨。沒有相關(guan) 經驗的他,整整花了6天時間做準備,自學了視頻剪輯、直播連線的所有流程,最忙的時候連續奮戰60多個(ge) 小時沒有休息。
直播當天,他一邊吸氧一邊推介申紮縣的特色產(chan) 品,感動了眾(zhong) 多網友。不到2個(ge) 小時的直播,網絡點擊量超過5萬(wan) 人次,線上銷售額近300萬(wan) 元。
王軍(jun) 強的妻子何清回憶說:“每次提到這些援藏項目和成效,他都非常開心。他說這些項目之前在申紮縣甚至西藏都沒有,但他做成了,真正幫當地幹部群眾(zhong) 解決(jue) 了問題,特別自豪。”
用真情援藏詮釋生命的厚度
一次下鄉(xiang) 調研途中,王軍(jun) 強的肩膀不小心受傷(shang) ,很長時間裏連筷子都拿不穩。2021年休假期間,他的左臂仍無法動彈,被診斷為(wei) 肩袖受損。原本需要進行三次手術才能完全康複,但王軍(jun) 強做完一次手術後,便趕回申紮縣。
醫生告知他,受寒、顛簸會(hui) 加重病情,建議他不要頻繁下鄉(xiang) 。然而,即便援藏臨(lin) 近結束,王軍(jun) 強奔波的步伐也未放緩,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在下鄉(xiang) 的路上……
在王軍(jun) 強的微信裏,還保留著和同學討論的信息,他想用申紮縣的風景圖做冰箱貼,想了解牛糞發電技術,想把能夠用到的資源盡力投入援藏工作中。
塔爾瑪鄉(xiang) 多瓊村長期缺電,蓄電量有限的太陽能板是牧民們(men) 用電的唯一依靠。電視不敢看,打茶機不敢用,缺電問題困擾著村民的生產(chan) 生活。
得知這一消息後,王軍(jun) 強多次實地調研,並通過個(ge) 人關(guan) 係聯係多家遼寧企業(ye) ,募捐400萬(wan) 元,建設風電場。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了選址、生態評估等諸多困難,有人勸他別做了,但王軍(jun) 強沒有放棄。
終於(yu) ,2021年9月,極高海拔的風電示範項目在多瓊村投入使用。
如今,王軍(jun) 強雖然離開了,但他留下的援藏項目依然造福藏北人民。
生命的意義(yi) 不在於(yu) 長度,而在於(yu) 厚度。王軍(jun) 強用真情援藏詮釋生命的厚度,留下了一曲新時代援藏幹部的讚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