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逸亮(左二)在西藏。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供圖
“到條件艱苦的地方去曆練,為(wei) 社會(hui) 多作貢獻。”2021年10月,郝逸亮在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東(dong) 西幫扶”申請表幫扶地點一欄,填下“西藏”二字,誌願作為(wei) 規劃專(zhuan) 項幫扶人員進行支援。
郝逸亮是國網山西電力經濟技術研究院的一名年輕員工,也是該院支援西藏的“第一人”。自報名參加西藏幫扶至今,已有10個(ge) 月。其間,為(wei) 了幫助西藏電力公司做好電網規劃,他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但仍然義(yi) 無反顧,無怨無悔。
初冬季節的西藏,氣候十分幹燥,一般人很難適應,剛到西藏時,郝逸亮經常流鼻血,幾乎每天都被高反症狀困擾,頭痛失眠。“來了就不能被困難嚇到。”沒有做過多休整,他直接撲在了“如何繪好西藏電網規劃圖”上。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山西電力人‘缺氧不能缺精神’!”郝逸亮迎難而上直麵問題,科學製定出行計劃。他白天實地收集電網現狀數據,走訪了解縣域用電需求,晚上完成分析整理,撰寫(xie) 調研報告。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歸納總結出西藏電網長距離鏈式結構矛盾突出、部分縣域主電網尚未完全覆蓋、邊民和邊防站用電條件較為(wei) 落後等12項具體(ti) 問題,為(wei) 下一步科學規劃找準了突破口。
昌都險山、那曲牧區、拉薩工業(ye) 園、阿裏抵邊村……這些地區大部分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有時從(cong) 一個(ge) 縣到另一個(ge) 縣就要上百公裏,全程都是沙土路,崎嶇顛簸。郝逸亮卻說,“每次出行都會(hui) 困難重重,但海拔高鬥誌要更高。”
即使是當地藏族司機,也會(hui) 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他硬是咬著牙堅持下來,僅(jin) 用時4個(ge) 月,就基本完成對西藏各地的走訪調研工作。
電網規劃專(zhuan) 業(ye) 向來是西藏電力公司的短板,郝逸亮不是搞規劃專(zhuan) 業(ye) 出身,所以更加著急。為(wei) 了在關(guan) 鍵問題上拿得準,他拿起電話,向國網山西電力經研院反饋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希望得到院內(nei) 規劃專(zhuan) 業(ye) 人員的更多支持和幫助。
郝逸亮的想法和訴求很快得到單位領導的重視。該院立即組織與(yu) 西藏電力公司“遠程連線”,詳細了解幫扶工作當前存在困難。
經過分析研究,國網山西電力經研院決(jue) 定創新電網規劃幫扶模式,秉承從(cong) “輸血”到“造血”理念,利用“互聯網+黨(dang) 建”共建模式,創新“黨(dang) 建+規劃+幫扶”工作機製。
同時,該院建立以國網山西電力(經研規劃)太行黎明共產(chan) 黨(dang) 員服務隊為(wei) 主體(ti) 的電網規劃幫扶團隊,針對負荷預測、網格化規劃、發展診斷分析等方麵開展專(zhuan) 項幫扶,並嚐試建立長效機製,擴大幫扶實效。
從(cong) “一人幫扶”到“全院幫扶”,郝逸亮作為(wei) 橋梁紐帶,通過發現梳理問題與(yu) 症結,針對性組織開展線上規劃核心業(ye) 務培訓,使工作成效得到保證。
截至目前,國網山西電力經研院累計與(yu) 西藏電力公司規劃人員開展專(zhuan) 業(ye) 培訓、交流3次,覆蓋率達95%,先後幫助7個(ge) 地市完成負荷預測、電力平衡計算、配網滾動規劃報告編製等;結合西藏電力公司新型電力係統建設方案,建議性提出一市一策,精準規劃方案;針對低電壓、網架不合理等發展薄弱環節和關(guan) 鍵問題提出相關(guan) 建議。
“有單位作為(wei) 堅實後盾,心裏踏實多了。”郝逸亮說,“我的援藏之行雖有終點,但山西電力人的援藏之路永無止境。”他希望自己能夠交接好援藏工作“接力棒”,將工作做好、做精、做實,為(wei) 西藏發展勾勒好高原電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