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疫情,西藏自治區退役軍(jun) 人事務廳及時發布《致全區廣大退役軍(jun) 人和退役軍(jun) 人工作者的疫情防控倡議書(shu) 》。廣大退役軍(jun) 人誌願者和退役軍(jun) 人工作者主動請戰,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截至目前,1.2萬(wan) 餘(yu) 名退役軍(jun) 人主動融入全區疫情防控工作大局,組建誌願服務隊伍330支,參與(yu) 開展疫情防控誌願服務活動3700餘(yu) 次,服務滯留旅客、當地群眾(zhong) 44.01萬(wan) 人次,捐款捐物總計價(jia) 值125.77萬(wan) 餘(yu) 元。
聞令而動投身抗疫
2021年,“00後”巴桑從(cong) 部隊退役後,成為(wei) 一名外賣騎手。
8月8日淩晨,巴桑剛送完最後一筆外賣,就看到微信中的老兵誌願群裏“算我一個(ge) ”“我要報名”的消息一個(ge) 又一個(ge) 彈出來。
8日一早,巴桑撥通了日喀則市退役軍(jun) 人事務局辦公室的電話:“我是一名退役軍(jun) 人,也是一名外賣騎手,熟悉日喀則市的情況,請一定要讓我去!”隨後,巴桑成為(wei) 一名抗疫誌願者,和眾(zhong) 多退役軍(jun) 人一起奔赴抗疫一線。
巴桑第一天的工作是在冷庫裏和其他6名退役軍(jun) 人一起分肉。他們(men) 要在規定時間內(nei) ,按照標準將給每家分配的肉分裝打包。從(cong) 下午4點到第二天淩晨5點,2000多斤肉終於(yu) 打包完成。
短暫休息後,他們(men) 帶著新任務來到日喀則市農(nong) 投商貿有限公司,分成兩(liang) 組,每組執勤12小時,負責給往來車輛進行消殺,幫助群眾(zhong) 填寫(xie) 信息。
巴桑告訴記者:“因為(wei) 實在太忙太累了,直到現在我們(men) 都不知道彼此老家是哪裏的,隻知道都是戰友。”
高架橋下“安營紮寨”
兩(liang) 次進藏,不一樣的身份,不一樣的崗位。2013年,林雪華退役轉業(ye) 到廣東(dong) 省,結束了在西藏5年的軍(jun) 旅生涯。今年7月份,作為(wei) 援藏幹部,他代表廣東(dong) 省退役軍(jun) 人事務廳赴林芝市柔性援藏。
林芝市巴宜區出現疫情後,林雪華第一時間報名,和其他同事一起在拉林高速公路永久高速出口參加疫情防控工作。由於(yu) 封閉管理,他們(men) 在高架橋下“安營紮寨”,兩(liang) 個(ge) 集裝箱就是宿舍,沒有水就去附近加油站洗漱。
林雪華告訴記者,最開始執勤卡點對入林人員車輛都是用A4紙手寫(xie) 進行預統計,數據整理交接非常不方便。林雪華便製定了《林芝市永久高速卡點入林人員車輛統計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他說:“西藏是我的第二故鄉(xiang) ,作為(wei) 一名黨(dang) 員和退役軍(jun) 人,第一時間衝(chong) 在一線是我義(yi) 不容辭的責任。”
夫妻一心齊抗疫
8月15日,阿裏地區下起了暴雨,趙中安正在雨中執勤。了解到轄區一名孕婦肚子已經疼了兩(liang) 天,他緊急協調相關(guan) 部門給予通行,讓其及時就醫。
2011年,趙中安來到喀喇昆侖(lun) ,成為(wei) 某邊防連的一名邊防戰士,在這裏守了8年。他說:“看過藍得發亮的天,蹚過最清澈的河,我熟悉這裏的一草一木,疫情當前,我也要衝(chong) 在最前麵。”
8月12日下午,阿裏地區退役軍(jun) 人事務局組織的誌願者組織——軍(jun) 人軍(jun) 心誌願服務隊需要15名誌願者,趙中安第一個(ge) 報了名。晚上分配任務時,他第一時間報了妻子所在核酸采樣點的風險地區。
趙中安的妻子是一名醫護人員,因為(wei) 股骨頭壞死做完手術才有半年。這次疫情襲來,她第一時間報名,拄著拐杖奔赴抗疫一線。
趙中安也來到了抗疫前線。近日,阿裏地區時常下雨、下冰雹,披上雨衣打上傘(san) ,趙中安和戰友一天要工作16個(ge) 小時左右,開展靜態管理、全員核酸檢測、秩序維持、清潔消殺等工作。他說:“我不覺得苦,當過兵這些都能克服。我最擔心的是怕我媳婦扛不住。”
趙中安在每天的日記中記錄了夫妻兩(liang) 人的抗疫經曆——“開始吃飯了。我去妻子采樣點那裏取的飯,偷偷見了妻子一麵”“妻子入戶采樣第一天,她很辛苦,但她隻是千千萬(wan) 萬(wan) 個(ge) 醫務人員中的一員啊!隻不過她腿還不好,我很心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