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900米,年平均氣溫-11℃,每年超過300天的極端冰雪天氣,一眼看不到頭的無人區,是全國海拔最高的邊境檢查站——西藏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馬攸橋邊境檢查站的真實寫(xie) 照。
馬攸橋邊境檢查站扼守阿裏邊境管理區的東(dong) 大門,疫情發生以來,大量遊客群眾(zhong) 因防控政策滯留於(yu) 此,馬攸橋邊境檢查站積極協調疫情防疫點及普蘭(lan) 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為(wei) 滯留群眾(zhong) 臨(lin) 時建起了安置點,但對於(yu) 滯留在這裏的遊客群眾(zhong) 而言,這裏雖然海拔高、氣溫低,但卻是一個(ge) 處處充滿溫情的暖心“疫”站。
突如其來的疫情,他們(men) 為(wei) 滯留群眾(zhong) 耐心“講解”
“為(wei) 什麽(me) 不讓我們(men) 通過,我們(men) 走了幾千公裏了,我們(men) 要回家!”“同誌,請您不要激動,我們(men) 完全理解你的心情,現在是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實行必要的管控措施,請您理解配合!”疫情暴發之初,這樣的對話對於(yu) 西藏出入境邊境檢查總站馬攸橋邊境檢查站黨(dang) 員先鋒隊隊長楊國強來說,已經記不清解說了多少遍,重複勸說講解也讓這位曾經的“西北大嗓子”聲音變得沙啞,多說幾句話就得伴隨一次劇烈的咳嗽,但他仍然堅定的勸解留守群眾(zhong) 的一線陣地上。
麵對數百人滯留的疫情防控形勢,該站移民管理警察比滯留的群眾(zhong) 更加著急,人員車輛大量滯留,人員高反、物資補給保障、疫情防控、群眾(zhong) 情緒安撫......一係列問題亟待解決(jue) 。
該站黨(dang) 支部第一時間組建2支黨(dang) 員先鋒隊,選派14名黨(dang) 員民警深入滯留遊客群眾(zhong) ,廣泛開展防疫政策宣傳(chuan) ,積極勸返滯留群眾(zhong)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細致勸解,滯留馬攸橋邊境檢查站遊客群眾(zhong) 情緒逐漸平複,從(cong) 不理解到拍手稱讚,很多群眾(zhong) 陸續返回。
12小時50頂帳篷,他們(men) 為(wei) 滯留群眾(zhong) 搭建“新家”
針對滯留遊客群眾(zhong) 生活中麵臨(lin) 的實際困難,馬攸橋邊境檢查站第一時間協調聯係駐地黨(dang) 委政府,連續奮戰12個(ge) 小時,在短時間內(nei) 搭建起了50頂應急帳篷,可容納200餘(yu) 人,應急保障棉被40套,並提供水電、日常生活物資等。
該站堅持嚴(yan) 格規範管理,對帳篷逐一進行編號,根據安置點人員管控風險等級,科學劃分高、中、低三個(ge) 區域,按照“紅、黃、藍、綠”劃分區域內(nei) 人員活動範圍,放眼望去,整齊的帳篷、醒目的編號、規範的警戒區域劃分,臨(lin) 時安置點井然有序,成為(wei) 了滯留遊客群眾(zhong) 溫暖的“家”。
該站民警堅持每天對臨(lin) 時安置點開展防疫消殺,建立臨(lin) 時安置點“微信群”,第一時間發布《溫馨提示》,及時講解防疫政策,做好政策闡釋,引導群眾(zhong) 主動支持理解和配合防疫工作,做好自我防護,全力配合普蘭(lan) 縣駐馬攸木疫情防疫點開展好疫情防控工作。
“沒想到我們(men) 這麽(me) 多人滯留在這裏,還能住上帳篷,太感謝政府,太感謝移民管理警察啦!”滯留群眾(zhong) 達傑激動地說道。
一碗米飯一份冒菜,他們(men) 為(wei) 滯留群眾(zhong) 送上“溫暖”
“真香、真過癮,太感動了!”馬攸木臨(lin) 時安置點群眾(zhong) 陸詩銘在吃到馬攸木疫情防控組工作人員分發的飯菜之後感慨地說道。
為(wei) 全力保障安置點滯留群眾(zhong) 基本生活,受阿裏地委委托,馬攸橋邊境檢查站作為(wei) 主要力量負責安置點的疫情防控工作,阿裏邊境管理支隊迅速增派警力加強管控,阿裏邊境管理支隊邊境管理處副處長、馬攸木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組長潘修竹積極協調各方,先後為(wei) 滯留群眾(zhong) 發放麵包、方便麵、礦泉水等物資410餘(yu) 件(盒),米麵、糌粑共320kg,各類蔬菜100kg。
工作中,該站民警走訪了解到,在極高極寒的馬攸橋,很多滯留群眾(zhong) 已連續吃了10餘(yu) 天的方便麵,希望吃上一頓“火鍋”驅寒。
“一碗米飯、一份冒菜”,看似普通的一份便餐對於(yu) 已在馬攸木臨(lin) 時安置點停留10餘(yu) 天的群眾(zhong) 而言卻並不普通,潘修竹組織集中馬攸橋邊境檢查站合駐地防疫人員儲(chu) 備物資,將為(wei) 數不多的生活物資和蔬菜調配出來,盡最大努力為(wei) 安置群眾(zhong) 改善調劑夥(huo) 食。
滯留群眾(zhong) 在搭建的微信群裏向馬攸橋邊境檢查站移民管理警察表示感謝。
來自北京的張女士激動地說,“實施管控以來,我們(men) 像無頭蒼蠅一樣在219國道上來回奔波,不知道如何應對,但沒想到,到了馬攸橋邊境檢查站,很多問題都得到了解決(jue) ,這裏雖然海拔高,但我們(men) 住上了應急帳篷,還有水電及飲食保障,這些真是想都不敢想,感謝政府、感謝移民管理警察!”
這些暖心的場景隻是馬攸橋邊境檢查站在疫情發生以來戰“疫”一線的一個(ge) 縮影。近日,馬攸橋邊境檢查站疫情防控和服務管理群眾(zhong) 工作受到自治區、阿裏地委各級領導的高度肯定。疫情無情人有情,凝聚力量向前行!馬攸橋邊境檢查站,這裏雖然海拔高,但住在臨(lin) 時安置點的51名群眾(zhong) 心卻很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