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隆子:在喜馬拉雅深處固邊富民

發布時間: 2022-09-15 08:34:00 來源: 《瞭望》

   西藏山南市隆子縣,坐落在喜馬拉雅山北麓的藏南穀地,隱匿於(yu) 連綿起伏的群山之中。

   平坦的柏油路覆蓋全域,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邊境小康村建設如火如荼……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邊境地區建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隆子縣也隨之搭上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

   點“黑”成金

   黑青稞,青稞眾(zhong) 多種類中的一種,因穎殼及籽粒表皮呈現黑紫色而命名。隆子縣平均海拔3800多米,日照時間長,加之受印度洋暖濕氣流影響,獨特的氣候條件孕育出黑青稞生長的沃土。

   “黑青稞是我們(men) 隆子縣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具有高抗氧化性,並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隨著人們(men) 對健康飲食的追求,黑青稞逐漸走進千家萬(wan) 戶,深受消費者喜愛。”隆子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仁增拉宗說。

   近年來,隆子縣立足本地資源優(you) 勢,因地製宜打造黑青稞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年均種植麵積從(cong) 1.3萬(wan) 畝(mu) 提高到3萬(wan) 餘(yu) 畝(mu) ,單產(chan) 從(cong) 每畝(mu) 490斤提高到每畝(mu) 560斤。如今,黑青稞已成為(wei) 隆子縣的一麵金字招牌。隆子黑青稞、隆子黑糌粑也已分別獲批國家地理標誌產(chan) 品保護、國家地理標誌產(chan) 品保護產(chan) 品。

   隆子縣熱榮鄉(xiang) 45歲的洛桑旦增是當地有名的致富帶頭人,2017年創辦了洛旦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合作社,主要加工黑青稞等農(nong) 產(chan) 品。“千好萬(wan) 好,賣出去才是真好。”洛桑旦增說,“隆子縣人少,外來人口也不多。但隆子黑青稞名氣大,很多內(nei) 地人慕名托當地人代購,於(yu) 是我決(jue) 定走線上銷售。”

   從(cong) 利用微商推廣黑青稞到注冊(ce) 網絡電商,洛桑旦增通過積極探索,合作社發展日益壯大。2019年,洛桑旦增注冊(ce) 成立了隆子縣沃洛特色產(chan) 品綜合銷售有限公司,主動幫紮日鄉(xiang) 、加玉鄉(xiang) 等周邊鄉(xiang) 鎮的合作社代銷農(nong) 產(chan) 品。截至目前,該公司代理銷售產(chan) 品有黑糌粑、豌豆粉、藏香等40多個(ge) 產(chan) 品,累計創收160餘(yu) 萬(wan) 元,帶動200多名群眾(zhong) 增收。

   從(cong) 不為(wei) 人知到銷售全國,黑青稞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賴以增收的香餑餑,輻射帶動群眾(zhong) 4231戶。“去年我家種了49畝(mu) 黑青稞,畝(mu) 產(chan) 可以達到650斤,創收近8萬(wan) 元。”隆子縣隆子鎮宗雪村村民頓珠旺傑說。

   產(chan) 業(ye) 開拓不止於(yu) 此。隆子縣不斷完善黑青稞產(chan) 業(ye) 鏈,通過培育企業(ye) 撬動社會(hui) 資本力量,對黑青稞種植、加工、研發、銷售等環節進行細化深耕,滿足了市場需求,也很好帶動了當地群眾(zhong) 就近就業(ye) 。

   今年以來,隆子縣加快產(chan) 業(ye) 發展步伐,總投資1500萬(wan) 元的黑青稞發酵基地升級改造,總投資1000萬(wan) 元的玉麥湘藏香豬養(yang) 殖基地改擴建等項目相繼完成招標,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邁入新階段。

   據了解,2021年隆子縣實現加工黑青稞1086.75噸,產(chan) 值達2436萬(wan) 元。“除了黑青稞,近年來我們(men) 縣的黑百花奶牛、黑藏香豬等產(chan) 業(ye) 發展也初見成效。點‘黑’成金,隆子將繼續因地製宜促發展,力爭(zheng) 讓這些產(chan) 業(ye) 成為(wei)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穩定增收的重要渠道。”仁增拉宗說。

   “隆子縣將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作為(wei) 助力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重要抓手,進一步加快村集體(ti) 經濟建設、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示範建設,努力做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旺、農(nong) 民增收有奔頭。”隆子縣委書(shu) 記次仁加措說。


西藏隆子縣群眾(zhong) 正在秋收(2022年8月26日攝) 隆子縣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綠色傳(chuan) 奇

   過去每年雨季一過,隆子河水逐漸幹涸,裸露河床上的黃沙隨狂風飛揚,遮天蔽日猶如雨下。隆子縣忙措村75歲的索朗拉傑回憶道:“光禿禿的山坡沒處放牧,每家僅(jin) 有的幾畝(mu) 貧瘠耕地,也不斷被流沙擠壓。”

   從(cong) 20世紀60年代開始,世代飽受風沙肆虐的隆子人民戰天鬥地、接續治沙,一場“生態革命”在隆子河穀拉開帷幕。通過不斷的科學試種,沙棘成了隆子人的治沙寶。

   沒有沙棘苗,群眾(zhong) 就翻山越嶺去找;沒有馬車,就背扛肩挑。河灘地布滿礫石,鎬頭和鐵鍬挖到上麵,震得兩(liang) 手發麻,但隆子人民靠著驚人的毅力,硬是把一片片窪地平整了,一株株沙棘苗在群眾(zhong) 的精心嗬護下生根發芽。

   古稀之年的忙措村村民桑旦感慨:“現在這片沙棘林來之不易啊,後輩子孫可以享福了。”在一代代隆子幹部群眾(zhong) 努力下,半個(ge) 多世紀以來,隆子河穀築起了一道綿延40多公裏、占地7.5萬(wan) 畝(mu) 的“綠色屏障”。

   進入新發展階段,隆子縣的“綠色故事”還在繼續……在隆子縣日當鎮,一款生活垃圾處理器引起了記者關(guan) 注。在現場的重慶外宇科技西藏公司負責人王剛告訴記者:“相對於(yu) 傳(chuan) 統的垃圾填埋、焚燒的處理方式,這款設備耗能低、占地小、綜合成本低。”

   由於(yu) 西藏地廣人稀、村落分散,生活垃圾收集困難,集中處理成本高。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焚燒、填埋等處理方式對脆弱的高原生態環境非常不利。為(wei) 此,隆子縣引進了納米波生活垃圾處理器。

   隆子縣副縣長貢覺曲珍說,生活垃圾處理項目運行以來,實現垃圾就地收集、就地處理,做到了生活垃圾不出村,“日產(chan) 日清”,創新了高原地區垃圾分類處理的新模式。同時,一個(ge) 垃圾處理站為(wei) 當地提供2至3個(ge) 新增穩定就業(ye) 崗位,促進農(nong) 民增收,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如今,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已深入隆子人民心中,2019年隆子縣被評為(wei) 全國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貢覺曲珍說。

   紅色堅守

   隆子縣玉麥鄉(xiang) 位於(yu) 中印邊境,曾被稱為(wei) “中國人口最少鄉(xiang) ”。以前一度隻有卓嘎、央宗和她們(men) 的父親(qin) 桑傑曲巴3個(ge) 人生活在那裏,他們(men) 幾十年如一日抵邊放牧,守護祖國國土。

   玉麥很美,林深如海,草木蔥蘢。而在過去,通往玉麥的路崎嶇險峻,每年大雪封山達半年之久,讓這座偏遠鄉(xiang) 村成為(wei) 真正的“孤島”。

   “每次運糧食,隻能靠人背馬馱,徒步穿越羊腸山道和沼澤遍地的森林,再翻越海拔近5000米的日拉山,才能抵達40多公裏外最近的一條公路。”卓嘎回憶道。

   即便如此,卓嘎、央宗和她們(men) 的父親(qin) 桑傑曲巴3人依然選擇堅守於(yu) 此,猶如坐標,用他們(men) 的腳步丈量著邊境線。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興(xing) 邊富民行動“十三五”規劃》,對“十三五”時期深入推進興(xing) 邊富民行動,支持邊境地區加快發展作出全麵部署。2018年起,西藏開始實施以“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wei) 主題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將邊民脫貧致富和守邊固邊相結合,著力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短板,加快邊境地區發展。

   與(yu) 全國其他邊境地區一樣,玉麥也迎來發展的春天。投資超過5億(yi) 元、四季保通的曲玉柏油路已建成通車,曾經的“三人鄉(xiang) ”已變成200多人、下轄兩(liang) 個(ge) 行政村的小康鄉(xiang) ,家庭旅館、嶄新的民房、遊客接待中心等建築物拔地而起……2021年,全鄉(xiang) 人均收入近4萬(wan) 元,玉麥鄉(xiang) 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玉麥鄉(xiang) 巨變,是隆子縣快速發展的縮影。“十三五”時期,隆子縣市政基礎設施累計投入8396.76萬(wan) 元,道路、給水排水、供電等不斷完善。同時,投資1099萬(wan) 元實施農(nong) 村危房改造781戶,美麗(li) 宜居的小康村成為(wei) 隆子一道靚麗(li) 風景線。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玉麥是我們(men) 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國每一寸土地。”卓嘎語氣堅定地說。

(責編: 郭爽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