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道遠且長行必至 凝魂聚力向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瓊結縣文化事業發展成效顯著

發布時間: 2022-10-15 21:26:00 來源: 網信瓊結

  文化興(xing) 則國運興(xing) ,文化強則民族強。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深入開展中華文明曆史研究等作出了一係列重要指示,成為(wei) 指導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瓊結縣增強曆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的強大思想武器,也推動著瓊結縣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由弱變強,呈現出繁花似錦、氣象萬(wan) 千的良好局麵。

  “硬核”投入 建章立製 穩步提升文化事業(ye) 實力


文物保護得到“前所未有重視”

  十年以來,瓊結縣先後製定出台《創建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示範區總體(ti) 規劃》《關(guan) 於(yu) 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的意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等一係列促進文化事業(ye) 發展的規章文件,在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機製、逐步縮小城鄉(xiang) 公共文化服務差距的同時,加快了文化事業(ye) 規範發展的步伐。

  十年以來,瓊結縣委縣政府在堅持本級財政收入不少於(yu) 3%用於(yu) 文化事業(ye) ,文化發展經費保障到位的前提下,通過維修和擴建縣鄉(xiang) 文化館(站),新建縣影劇院、縣藝術團排練場、新華書(shu) 店,加大宣傳(chuan) 普及力度,購置文化器材、廣播器材、體(ti) 育設施器材,實施文化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項目,開展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寺寺通、電影放映“2131”、流動圖書(shu) 進學校、進社區、進農(nong) 牧區等係列活動,形成了“縣城有文化活動中心、鄉(xiang) 鎮有綜合文化站、村居有文化活動室”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ti) 係,確保了農(nong) 家(寺廟)書(shu) 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全覆蓋,縣、鄉(xiang) 、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不斷升級、各級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有序提升。


挖掘吐蕃曆史文化,提升瓊結文化品位

  目前,全縣各級文化館(站)藏書(shu) 達10萬(wan) 餘(yu) 冊(ce) ,年均接待人數達2.6萬(wan) 餘(yu) 人(次);廣播電視覆蓋率100%;縣鄉(xiang) 公共文化服務機構落實事業(ye) 編製和人員32個(ge) ,為(wei) 20個(ge) 行政村分別配備了1名村級文化指導員,招募240餘(yu) 名文化誌願者,組建了20支行政村文藝演出隊和5支民間文藝演出隊,群眾(zhong) 文藝演出人員達468人,每年開展文藝演出260餘(yu) 場。

  通過文化事業(ye) 的蓬勃發展,統籌推進了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文化遺產(chan) 保護、文化活動指導等工作,滿足了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需求。

  傳(chuan) 承創新 與(yu) 時俱進 厚重文化事業(ye) 底蘊

  堅定文化自信,就要讓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新時代生根發芽。

  十年以來,瓊結縣在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與(yu) 傳(chuan) 承、文化文物保護和豐(feng) 富公共文化產(chan) 品供給等方麵精準發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顯著成效。


考古挖掘取得重大突破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與(yu) 傳(chuan) 承濃墨重彩。瓊結縣充分發揮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2項,自治區級2項,市級2項,縣級6項的優(you) 勢,先後開展了非遺傳(chuan) 習(xi) 培訓、非遺進校園等活動。在2次開展非遺挖掘與(yu) 保護工作中,開創性發掘了下水鄉(xiang) 邦嘎遺址這個(ge) 史前人類居住遺址,並充分挖掘了下水鄉(xiang) 賓頓白麵藏戲、久河卓舞,拉玉鄉(xiang) 堆巴諧慶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組織編纂了《吐蕃故裏 西藏瓊結》《吐蕃故都—瓊結》等曆史文化書(shu) 籍。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項目“久河卓舞”在第十屆全國民運會(hui) 上獲綜合類表演項目一等獎和2018年全國民間文藝界最高獎——第十三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you) 秀民間藝術表演節目獎,並先後參加了中央電視台《我要上春晚》等多個(ge) 頻道及國內(nei) 知名電視節目的錄製和國家級演出活動。


曆屆瓊結吐蕃文化旅遊節盛況

  十年以來,瓊結縣共建設非遺傳(chuan) 習(xi) 所3個(ge) ;投入資金80餘(yu) 萬(wan) 元組織下水鄉(xiang) 唐布齊村賓頓白麵具藏戲隊、瓊結鎮雪阿吉拉姆藏戲隊,複排錄製了藏戲劇目《曲傑諾桑》《卓娃桑姆》《頓月頓珠》《朗薩雯波》,促進非遺項目走上了可持續發展道路。

  文化文物保護從(cong) 無懈怠。瓊結縣是具有悠久曆史文化資源的藏源文化核心區,全縣已公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8處,未核定公布等級文物點67處(近年來新發現47處)。

  十年來,瓊結縣委縣政府以“文化強縣”為(wei) 目標,進一步挖掘吐蕃曆史文化。2018年瓊結縣與(yu) 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考古係、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院合作,掛牌成立吐蕃考古研究·瓊結基地、吐蕃文化研究·瓊結基地,雙方將在考古研究、文物保護、文化遺產(chan) 研究等領域開啟長期的全麵合作,為(wei) 瓊結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及未來,挖掘吐蕃曆史文化,提升瓊結文化品位,打響瓊結文化品牌,助推瓊結文化事業(ye) 走出去奠定了基礎。

  十年來,瓊結縣將文化文物保護作為(wei) 重中之重,在國家投資13086.02元實施藏王墓保護與(yu) 維修工程,強吉莊園、雪康莊園維修,唐布齊寺和次仁炯寺、堅耶寺修繕保護等項目的大背景下,通過每年舉(ju) 辦文化市場和文物消防安全培訓、集中宣傳(chuan) 、劃定消防車通道標線標識、設立文物安全標識公示牌、開展文保單位安全巡查、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保護範圍和建設控製地帶等工作,織密了文化文物保護網絡,顯著提升了文物保護水平。

  公共文化產(chan) 品供給異彩紛呈。十年以來,尤其是近三年來,瓊結縣在認真貫徹執行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免費開放政策的基礎上,以“天天有開放、月月有活動、年年有創新”為(wei) 目標,用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措施豐(feng) 富了公共文化產(chan) 品供給。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與(yu) 傳(chuan) 承濃墨重彩

  全縣文化館(站)通過廣泛開展“五下鄉(xiang) ”“非遺展演”“行政村文藝匯演”等活動,每年舉(ju) 辦紮念琴、行政村文藝演出隊等各類培訓班;創作《瓊結·達娃卓瑪》音樂(le) 專(zhuan) 輯;紅歌會(hui) 、歌手大賽、台球、藏式骰子、書(shu) 畫比賽、線上答題和藏曆新年春節、“3.28”、七一文藝匯演等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綜合文藝與(yu) 民俗文化活動,不僅(jin) 極大豐(feng) 富了幹部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生活,還有力提高了村(社區)文化共享程度,帶動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了一批文藝精品。其舞台劇《大愛永恒》、小品《夫妻變奏曲》、舞劇《大愛永恒—仁增》等作品分別榮獲自治區精神文明建設“五個(ge) 一工程”獎、全區民間藝術團調研大賽創作及表演一等獎、三等獎等榮譽,並先後受邀到北京、上海、香港、台灣等地參加多項大型演出。

  十年來,瓊結縣各級文藝團體(ti) 每年舉(ju) 辦20餘(yu) 場次演出;共創作文藝節目120餘(yu) 個(ge) ;舉(ju) 行“送文藝下鄉(xiang) ”600餘(yu) 場(次),惠及群眾(zhong) 12萬(wan) 餘(yu) 人(次)。

  緊密融合 追尋突破 賦能文化事業(ye) 發展

  十年以來,瓊結縣緊跟“旅遊突破”戰略,將深厚的藏源曆史文化作為(wei) 旅遊的靈魂,通過成功舉(ju) 辦四屆吐蕃文化旅遊節、強欽青稞酒文化節,“吐蕃詩人獎”等文化旅遊宣傳(chuan) 推介活動與(yu) 設立“縣級非遺工坊”、文創產(chan) 品開發和以“達娃卓瑪”舞台劇為(wei) 代表的文旅演出等形式,全力融入文旅融合發展大格局,不斷提升文化旅遊知名度和影響力。並在此基礎上,緊扣“平安瓊結”建設,以“掃黃打非”“掃黑除惡”等工作為(wei) 重點,凝聚監管部門合力,著力淨化文化市場經營環境,堅決(jue) 維護了意識形態領域絕對安全。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嚴(yan) 把市場準入關(guan) 的同時優(you) 化了辦事流程,為(wei) 全縣第三產(chan) 業(ye) 發展增添了強勁動力。在這個(ge) 過程中,CCTV-7《鄉(xiang) 村大世界》走進“西藏·瓊結”成功錄製播出;藏王陵博物館自2021年5月開館以來,共接待遊客3000餘(yu) 人(次),已成為(wei) 瓊結文化的靚麗(li) 名片。


圖為(wei) 曆屆瓊結“吐蕃詩人獎”大賽現場

  文化是一個(ge) 民族和國家的靈魂所在,隻有堅定文化自信,加快文化事業(ye) 發展步伐,才能培根鑄魂,麵向未來。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瓊結文化事業(ye) 工作將始終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引,深刻把握民族文化的根和魂,繼承和創新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進一步擦亮“吐蕃故裏”等文化金名片中實現“大作為(wei) ”,堅持古為(wei) 今用、守正創新、拚搏進取,以優(you) 異的成績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責編: 隋藝斐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