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的雪域高原,天朗氣清、牛羊肥壯、青稞飄香,一派豐(feng) 收的景象。近日,記者從(cong) 西藏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了解到,目前全區糧食作物已全部完成收割,糧食豐(feng) 產(chan) 豐(feng) 收已成定局;糧食產(chan) 量、青稞產(chan) 量有望創曆史新高。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各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大力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呈現出穩中加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農(nong) 畜產(chan) 品保供能力提升 物資裝備不斷改善提升
據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黨(dang) 組副書(shu) 記、廳長杜傑介紹,當前,西藏“三農(nong) ”發展步入曆史最好時期,農(nong) 牧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處於(yu) 曆史最好水平,農(nong) 牧區發展活力得到明顯增強,農(nong) 牧民生活水平節節攀升。牢牢穩住了“三農(nong) ”工作基本盤,充分發揮了“壓艙石”作用,為(wei) 西藏穩定的社會(hui) 環境、健康的經濟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提供了堅實保障。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區主要農(nong) 畜產(chan) 品保供能力、物資裝備不斷改善、穩步提升。全區糧食產(chan) 量於(yu) 2015年首次突破百萬(wan) 噸大關(guan) ,2021年達到106.15萬(wan) 噸,其中青稞產(chan) 量80.12萬(wan) 噸,比2012年分別增長11.85%、24.14%。據行業(ye) 數據統計,2022年糧食播種麵積和產(chan) 量均高於(yu) 去年,糧食豐(feng) 收已成定局。肉奶產(chan) 量81.07萬(wan) 噸,比2012年增長33.69%,人均占有量多年位居全國前列;蔬菜產(chan) 量89.47萬(wan) 噸,比2012年增長36.41%。同時,西藏大力實施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建設麵積由2012年的12.22萬(wan) 畝(mu) 迅速增加到2021年的333.57萬(wan) 畝(mu) ,有效夯實了農(nong) 業(ye) 發展基礎。
這十年,全區通過產(chan) 業(ye) 扶貧直接帶動23.8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補上了全麵小康“三農(nong) ”領域產(chan) 業(ye) 發展突出短板。立足資源稟賦,充分發揮西藏比較優(you) 勢,以青稞、犛牛等七大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為(wei) 重點,青稞、犛牛、藏羊等十大高原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基地基本形成;新型經營主體(ti) 蓬勃發展,2021年,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分別達到165家、12740家,比2012年分別增長63.4%、12倍;家庭農(nong) 牧場從(cong) 2012年的15家快速增加至2021年的9261家,是2012年的617.4倍。2021年農(nong) 林牧漁業(ye) 總產(chan) 值達到255.34億(yi) 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其中畜牧業(ye) 產(chan) 值常年占農(nong) 林牧漁業(ye) 總產(chan) 值的“半壁江山”。2021年,全區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業(ye) 總產(chan) 值63.57億(yi) 元,是2012年的3.5倍。
今年57歲的普布頓珠出生在拉薩市堆龍德慶區馬鎮馬村,於(yu) 2012年開始擔任村委會(hui) 主任,榮獲了“2021年全區十佳農(nong) 牧民”稱號。自2008年參加工作以來,普布頓珠一直在馬村工作,見證了馬村的變化。普布頓珠說:“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馬村村民的收入提高了不少,以前農(nong) 牧民年均收入不到1萬(wan) 元,現在年均收入2.4萬(wan) 元。2014年村裏成立了犏牛養(yang) 殖合作社,2017年成立了農(nong) 機合作社,提高了農(nong) 牧民經濟收入。2019年之前村裏都是土路,雨天出行非常不方便,現在全是柏油路,而且村周邊樹木繁茂,人居環境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農(nong) 牧業(ye) 科技不斷創新 農(nong) 牧民生活水平明顯提升
杜傑表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依托逐步發展壯大的農(nong) 牧業(ye) 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力量,促進農(nong) 牧業(ye) 科技成果的轉化與(yu) 應用,農(nong) 牧業(ye) 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12年以來,共獲得國家科技獎項60項、自治區級獎項43項。大力推廣良種,2021年,全區推廣以“喜瑪拉22號”“藏青2000”為(wei) 主的青稞良種198.19萬(wan) 畝(mu) ,青稞良種覆蓋率達到90.8%,比2012年分別增長39.52%、提高10.8個(ge) 百分點;年均改良牲畜30萬(wan) 頭(隻)以上,牲畜良種覆蓋率達到40.8%,比2012年提高22.8個(ge) 百分點,農(nong) 牧業(ye) 種質資源普查工作順利推進。
10年來,西藏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先後跨過了6000、7000、8000、9000、10000、15000元大關(guan) ,連續19年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連續7年保持全國增速第一,2021年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935元,是2012年5698元的2.97倍,占全國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由2012年的67.9%提高到2021年的85.2%,提升了17.3個(ge) 百分點。其中,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人數從(cong) 2012年的45萬(wan) 人增加到2021年的69.3萬(wan) 人,增長54%,勞務收入從(cong) 2012年的18.5億(yi) 元增加到2021年的58.1億(yi) 元,增長2.14倍,工資性收入6086元,是2012年的4倍,經營淨收入7374元,比2012年翻一番,財產(chan) 淨收入768元,是2012年的5倍,轉移淨收入2707元,是2012年的2.8倍。
“我們(men) 公司成立之初是村裏小規模的加工作坊,而現在是現代化企業(ye) 化管理,長期就業(ye) 人數17人,每人每月收入4000元左右,臨(lin) 時就業(ye) 人員兩(liang) 百餘(yu) 人。在政府幫扶下,公司完成了改造轉型,現在發展越來越好。”堆龍德慶區巴熱糌粑公司董事長德慶卓嘎說,該公司將努力為(wei) 更多人提供就業(ye) 崗位,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出貢獻。
“下一步,我們(men) 將全麵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繼續抓好‘穩糧、興(xing) 牧、強特色’,實施好‘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科技創新支撐、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農(nong) 業(ye) 安全生產(chan) 、綠色發展、數字農(nong) 業(ye) 、鄉(xiang) 村建設’提升工程,推動實現農(nong) 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xiang) 村更美麗(li) 。”杜傑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